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無法同理孩子的感受怎麼辦

無法同理孩子的感受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無法同理孩子的感受是有什麼原因嗎?家長無法同理孩子的感受是不是因爲過去我們也不曾被理解,接下來看看該怎麼辦?

每個與孩子對話的現場,能保持覺察是不容易的,唯有一再的、溫柔的提醒自己:孩子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故事,我抱持着好奇、充滿興趣、開放的心去傾聽,就是對孩子的尊重。今天想分享下許多家庭會有的狀況,當然也包含我們家的日常,提出具體可行的正向練習技巧,也祝福每位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從中療愈、破繭而出,把自己愛回來。

當父母真的不簡單,然而爲人父母的過程也教導我們重新瞭解自己、把自己愛回來。許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某些時刻,尤其是身心俱疲的時候,當遇到孩子崩潰大哭、吵鬧任性的狀況時,內心翻攪着憤怒和焦慮,身體感覺緊繃。許多時候,父母會忍不住衝動的指責“你又怎麼了!?”,來阻擋這些不舒服的情緒及身體感受,但事後又會對吼了孩子覺得愧疚。這篇文章與你分享,在那個當下,通過一些簡單的正念練習,選擇讓自己停一停、感受幾次呼吸,然後換一條路走,蹲下來與孩子的眼睛平行、語調柔軟緩慢的說:“發生了什麼事情嗎?”很神奇的是,當選擇尊重及理解孩子時,過去曾受傷、不被理解的那部分的自己,也跟着被療愈了。

無法同理孩子的感受,許多時候來自於童年發展過程中,也曾被這樣的對待,無論是被父母,或是幼兒園、小時候被老師這樣的對待。他們可能是無心的,但小孩的內心,卻受傷了。

有一位年輕爸爸曾分享,他小時候常因爲做事情動作慢而被爸媽和老師打罵,“這麼一點小事情都做不好!”、“你到底還要多久,我上班快遲到了”,長大之後,他把自己訓練成凡事都做得很快、很俐落,可是內心卻缺乏自信,常常認爲自己做得不夠好,也經常對自己說:“以後我有孩子,絕對不要讓他像我以前一樣,我一定會好好跟他說。”

無法同理孩子的感受怎麼辦

然而當他有了孩子之後,經常罵孩子“怎麼連這都做不好,你是豬腦嗎?!”當他每次衝動的說出這些話,內心對孩子的愧疚、對自己的失控卻很崩潰,一次又一次的覺得自己是個失職的父親,迴應着“缺乏自信、覺得自己都做不好”的自我概念,這些從父母身上常聽到的斥責,內化成一道道內心的烙印。而這些情境就像惡魔般的再度重現於自己和孩子的互動中,引起父母親強烈的痛苦、不安、畏懼、不舒服,聰明的你看到這邊,應該就能瞭解到:重點不是孩子做了什麼,而是自己過去曾在熟悉的情境經歷了什麼。

那麼,可以怎麼做呢?

有一段時間,我在遇到不順心的時刻會說反話,“好啦,你不聽話,我就把你的玩具全部送給其他小朋友!”雖然她口中說出這樣的話,但實際上她的內心感受波濤洶涌。那段時間正好是我女兒開始有分離焦慮,在半夜會找媽媽,因此經歷了半夜常醒來陪女兒、睡眠品質很不好、身心俱疲的一段時期,心理只想過平靜的生活,因此當這些狀況出現時特別感到難受。而每當這種不舒服的感受跑出來,越急着想拋開這些感覺,就越難以靠近及理解孩子,取而代之的,內心很快升起想說出“你又怎麼了!”的衝動,複製了過去我從大人身上看到的反應,而產生了無法同理孩子的行爲,但越是這麼做,就像困在流沙之中越陷越深。

後來我做了一些嘗試,當我有情緒的時候,我先在內心暫停片刻,然後迅速覺察自己的身體感受、想法及情緒,“拳頭緊握、肩膀僵硬、眉頭緊皺...”、“內心有着生氣的情緒”、“輕視孩子的感受”,接着呼吸三次,可以數吸1、吐1、吸2、吐2、吸3、吐3,吸氣時,將氣息吸入緊繃、不舒服的部位;吐氣時,將氣息從不舒服的部位呼出來。接着問自己:“除了複製過去習慣的行爲以外,我還可以有什麼不同的選擇,是更適合孩子的需求?”接着,我蹲下來與女兒的眼睛平行、語調柔軟緩慢的說:“發生什麼事呢?你也希望公平一些,是嗎?”看着女兒點點頭,然後流了眼淚,我打開雙手抱着她,開啓了溝通的橋樑,傳遞關愛與尊重。

理解與尊重孩子成爲他自己,也是把童年的自己愛回來

後來將這樣的正念練習分享給一些朋友,他們給我的回饋也跟我的感受很類似:當選擇理解及尊重孩子的想法及感受時,父母的內心感受到的是滿足與釋放。這是因爲在選擇理解和尊重孩子時,其實也是在理解和尊重自己小時候沒有被實現的需求。

在每個與孩子對話的現場,能保持覺察是不容易的,唯有一再的、溫柔的提醒自己:“孩子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故事,我抱持着好奇、充滿興趣、開放的心去傾聽,就是對孩子的尊重”,祝福所有的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時常保持對當下的覺察,跟着療愈、破繭而出,把自己愛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