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家長吼完孩子總是後悔怎麼辦

家長吼完孩子總是後悔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家長說,我也知道衝孩子吼,發脾氣不好,對孩子有傷害,可我就是忍不住。兇過吼過以後,非常後悔。

來重新認識一下情緒,對你管理情緒會很有幫助。

首先,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你認爲的負面情緒,是因爲你不喜歡,難以駕馭,所以你叫它負面情緒。

每個情緒都是一個信使,它是來給你送信的,而這封信來自於你的內心。如果你收下了信,理解讀懂了這封信,那信使就走了。

如果你害怕逃避這個信使,白天它來,你關着門,那麼晚上它還會來的,你總是逃避不開門,它會一次次在外面敲門,甚至越來越激烈地撞門。每封信都很重要,如果你不接受,不理解,它會反反覆覆被送來。

以下常見情緒,你讀懂過嗎?我幫你翻譯了一下。

一、焦慮:你需要改變和做點什麼

父母常常很焦慮,孩子能不能適應幼兒園或者學校呢?看今天孩子不認真的樣子,他可能不是學習的料吧。孩子這麼膽小怕生,長大在社會怎麼混。

焦慮可能帶來的信息:

1、哪裏做錯了,不適合,要改變。

2、界限混亂了,需要調整。

3、有些事情該停下來了。

4、內在空虛,價值感變低。

5、有強迫性觀念和完美主義的傾向,需要調整期待。

6、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可能要發生,但後果令我們擔心的事情上,提醒我們爲事情做好準備。

你可能希望孩子又快又好,按標準迅速完成作業,畢竟在你看來,那就是十分鐘的作業,孩子詢問,擱置,慢慢寫,一個小時才完成。這讓你總是懷疑,我這麼麻利的人居然有這麼磨嘰的孩子,他是不是學習的料呀。對照以上五點,我想你會有新發現。如果你迴避,那麼關於孩子寫作業的焦慮總是會在,如果你總是不理睬這封信,你們家就會一寫作業便雞飛狗跳,瞬間變成後媽。

二、憤怒:帶來力量

提起憤怒,很多人害怕,所以也不願意提。實際上,它只是一個情緒而已,會讓我們害怕的是表達憤怒的這個人,有時有破壞性的言行。

憤怒只是憤怒,有的人說,我生氣了,有的人摔東西,打人,這就是管理憤怒的段位不同的體現。但憤怒本身並不代表暴力或極端表達。

憤怒可能帶來的信息如下:

1、我已經做出很多退縮了。

2、我的界限遭到了侵犯。

3、憤怒帶來了力量。

4、我要改變現狀。

5、內心的聲音是“這太過分了”,“怎麼可以這樣”,你追求公平、合理的對待。渴望尊重。

6、充分調動身體的能量,準備對一個不願接受的狀況做出改變。

有些事情你平時無力做,不敢做,懶得做,不論你是真的無所謂,還是“濫好人”守不住界限,總之,憤怒的時候你就可以做到了。

很多人從小被教育要“乖”,“忍讓”“溫和”,所以學會了一忍再忍,忍到最後你發現沒有什麼海闊天空,只換來了對方的蹬鼻子上臉,自己的委屈和怨言。壓抑解決不了什麼,壓抑再壓抑後的憤怒,很容易變成暴力和失控的宣泄。

憤怒蘊含着很大的力量,怎麼用這個力量是你的選擇。你可以去生氣,去破壞,去攻擊,你也可以去爭取,去保護,去改變。如果你從小沒有看到過很好的示範,那麼就現在學起來,去給你的孩子示範。

我們要學習在每一次憤怒升起的時候,合理的表達。

表達憤怒,而不是憤怒地表達。

三、壓抑:我需要安全

家裏老的老,小的小,家務一大堆。工作中領導的不理解,加上配偶是豬一般的隊友,常常會讓我們感到壓抑。

壓抑可能包含的信息:

1、我還沒有做好準備去應對。

2、我需要安全。

3、我暫時不願意也沒有能力面對衝突。

4、我有些害怕,可能是不被喜歡,被拋棄,或者是關係破裂等等。

你現在要不要繼續壓抑?取決於你有沒有做好準備應對一個可能的衝突,或者準備好表達真實的自己。

爲什麼你會有壓抑的習慣,因爲小的時候沒有生存能力,沒有能力保護好自己,依賴父母。壓抑會帶給我們安全,讓我們得以喘息。雖然你當時是安全得避免了衝突,但委屈常常扭曲了真實的自己。

請問問自己,我作爲父母有沒有讓孩子感到壓抑。

壓抑雖然是小時候的應對模式,但時間久了,你就形成了習慣。要常常給自己做區分,我現在已經成年了,真的還需要這樣嗎?現在的我有能力和力量,我要表達真實的自己。

當然,如果你暫時還不能改變這樣的模式,也請你接納自己的害怕和壓抑,畢竟形成這一模式已經很多年,不可能馬上轉變。

家長吼完孩子總是後悔怎麼辦

四、其他情緒

生氣:幫助我們做出反應,採取行動,使我們克服障礙和困難。

嫉妒:告訴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以及有多麼想要。它是我們沒有看見、迴避的心理需求。很可能是你童年時的心理缺失。

悲傷:它來告訴你,你需要時間和時機,來面對自己的內在。需要接納和轉化。促進深沉思考,使你能更好的從失去中取得智慧,從而更珍惜目前所擁有的。

後悔:提醒我們,要找出一個更有效的做法,同時讓我們更明確內心中價值的排序。

無聊:現狀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不是自己適合的。它是接觸生命使命的良機。

左右爲難:內心價值觀的排序尚未清晰明確。

恐懼:提高靈敏度,提高對潛在問題的警覺性,它使我們獲得本不能得到的信息,它使我們迅速做出反應,並在必要條件下選擇逃避。

無可奈何:已知的辦法全不適用,需要創新與突破思考。

內疚:幫助我們評估是非對錯。

害怕:它帶來保護,使我們對方法進行調整。

失望:目標已確定但沒有實現的時候,促使你對期望重新評估,對行動方法做出調整。

痛苦:使我們能避開危險,提升人生經驗,說明有些事情該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