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一問三不知,如何巧妙瞭解他在幼兒園或學校的情況?

孩子一問三不知,如何巧妙瞭解他在幼兒園或學校的情況?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孩子在學校裏,家長們都不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就算問孩子,孩子也說不出所以然,那麼家長如何巧妙瞭解他在幼兒園或學校的情況?

昨天發表了一篇蘇寶入園倒計時的文章,後臺有媽媽問我,對前段時間的幼兒園虐童案怎麼看。

我一向不是個愛追熱點的作者,儘管當時看了新聞裏讓人揪心的視頻,整個人都氣炸了,恨不得馬上在公號表達我對這件事的態度。但我知道,一千個孩子會去到一千個不同的幼兒園,把這次作惡的人暴打一頓,雖然解了氣,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源,要寫就得寫點有用的東西。

面對還不太會表達自己,甚至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大人通過和孩子的溝通,瞭解幼兒園給孩子的感受,及時察覺異常纔是關鍵。今天文章裏會和大家分享一些具體的建議。

1. 在適當的時候傾聽

大人在幼兒園接孩子放學,剛見到孩子,就問:今天在學校怎麼樣啊?午餐吃的什麼?學了些什麼?有什麼新鮮事啊?孩子可能會說,我不記得了。這是個很常見的場景。

這是因爲孩子的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還有限,在學校經歷了一整天的學習、玩耍、社交,忽然面對大人連珠炮一樣的問題,可能會讓他們不知所措。如果寶寶出現這樣“一問三不知”的情況,說不定只是他們需要一些空間先放空,孩子身體和情緒都比較放鬆的時候,更容易表達自己。

孩子一問三不知,如何巧妙瞭解他在幼兒園或學校的情況?

可以試試放學先接過寶寶的小書包,先擁抱,回家的路上讓孩子安靜和沉澱一會,吃過飯稍事休息,再聊聊學校發生的事情。

2. 通過遊戲表達自己

對於年齡小不,或者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的孩子,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感受,模擬情境遊戲是個不錯的方法。

具體做法有兩種,一是讓孩子假扮老師/同學,你扮演孩子,和他對話,看孩子會如何模仿老師和同學的行爲。

第二種方法是準備一些不同表情的貼紙,或者這種表情圖片:

孩子一問三不知,如何巧妙瞭解他在幼兒園或學校的情況? 第2張

讓寶寶指一指,在幼兒園,老師、同學是哪個表情,自己是哪個表情,從某種程度上能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緒。

3. 問問題要有結構和策略

美國的媽媽羣裏流傳着一個經典笑話:

What did you do at pre-school today?

Nothing.

媽媽:今天在幼兒園都做了些啥?

孩子:啥也沒做。

兩三歲的孩子,理解能力已經很強了,也能記住白天發生的大部分事情,但表達能力還有限。以上對話中的錯誤在於媽媽問的問題太抽象了,寶寶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容易讓孩子開口的問題一定是具體的,包括這3種:

是非題,選擇題,和唯一答案的題。

比如:

你今天在學校玩滑滑梯/畫畫/做手工了嗎?

今天學校最好玩的遊戲是什麼?

今天有啥奇怪的事情發生嗎?

今天老師對你生氣了嗎?

今天老師表揚你了嗎?

今天午餐最好吃的是哪個菜?

今天學校裏有不開心的事嗎?

今天幼兒園有什麼讓你好笑的事嗎?

上面每個問題,又可以延展出更多的問題。

孩子一問三不知,如何巧妙瞭解他在幼兒園或學校的情況? 第3張

比如,蘇寶已經和我一起在她的幼兒園上了一年的親子體驗課。模式是媽媽陪伴孩子在幼兒園上課,從一開始的近距離陪着,到慢慢距離拉遠,最後大人就遠遠坐在教室角落裏,孩子們在教室另一邊和老師、小朋友互動。

有一次上完親子課,我問蘇寶:你今天在幼兒園裏最喜歡哪個玩具?(唯一答案)

她說,托馬斯小火車

我問:是你自己一個人玩,還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選擇題)

她說: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是有一個小朋友不讓我玩

我問:是因爲他不想分享嗎?(是非題)

她說:是的,後來我去玩另外的火車了

我聽出來了,有個小朋友不願意和蘇寶分享玩具,但顯然蘇寶不care,我也沒必要繼續追問。雖然幾句話的溝通,不一定能瞭解到孩子在幼兒園的全部情況,但通過這個抽絲剝繭,一個問題衍生多個新問題的過程,其實可以順着孩子自己的思路,瞭解到孩子在學校大體的情緒,及時察覺到異常。

但如果在溝通過程中,孩子表現出受到某件事的困擾,大人就需要進一步瞭解,甚至考慮必要時聯繫學校瞭解。

有一句諺語是這樣說的:

Love your neighbor; but don't take down the fence.

愛你的鄰居,但也要修好你的籬笆。

孩子一問三不知,如何巧妙瞭解他在幼兒園或學校的情況? 第4張

希望這次讓人揪心的虐童案只是個例。

關於送孩子去幼兒園,我的立場是選擇信任老師,但也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工具求助大人。對弱小的孩子而言,這個工具並不是遇到傷害就去反擊(這是大人的責任),而是通過有效的溝通,讓爸爸媽媽有任何異常都能第一時間察覺到,其實事前的保護和準備工作,纔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