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迷戀電子產品,家長該如何引導呢?

孩子迷戀電子產品,家長該如何引導呢?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5.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玩手機、玩iPad 是如今小孩子很熱衷的事,連說話還不利落的小寶寶,都已經會用粉嫩的小手觸摸屏幕。就像“80 後”“90 後”年輕人小時候迷戀電視一樣,讓很多父母頭痛。孩子們爲什麼會沉迷於玩手機等電子產品呢?家長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孩子迷戀電子產品,家長該如何引導呢?

春節到朋友家拜年,朋友的小孫子長得白白淨淨,是一個可愛的小男孩。他正窩在沙發裏玩iPad(平板電腦),在奶奶的催促下叫了我一聲,算是打過招呼,然後繼續埋頭玩。對於我送給他的紅包,他連看都不看。朋友無奈地嘆息說:“真沒有辦法,整天玩這玩意兒。”

玩手機、玩iPad 是如今小孩子很熱衷的事,連說話還不利落的小寶寶, 都已經會用粉嫩的小手觸摸屏幕。就像“80 後”“90 後”年輕人小時候迷戀電視一樣,讓很多父母頭痛。

手機、微信是互聯網時代的虛擬身份

21 世紀是信息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已經從PC(電腦)端轉到手機端。手機已不僅僅是一個能打電話、發短信的通信工具,還是你的錢包、你的社會關係、你的百科全書、你的快樂大本營、你的生活助理……未來, 信息化程度會更高,對手機的依賴會更強。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不可能不受影響。對於孩子來說,掌握手機這個工具是未來生活必備的能力。手機、微信是人們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虛擬身份,沒有這個身份,你的孩子將來有可能是這個時代的“黑戶”。

家長們一想到孩子用手機,腦海中首先跳出來的是各種負面的信息:孩子玩手機容易玩物喪志,耽誤學習,影響健康,容易學壞,等等。但是任何一種工具都有兩面性。汽車可以給人帶來快捷的交通、舒適的乘坐體驗,還會帶來交通傷亡事故,但是人類並沒有因此而停止製造、駕駛汽車,根本原因是汽車的利大於弊。同樣,手機的正面意義是可以讓孩子查閱資料,獲取大量的資訊,與同學們建立友好關係,帶來人際關係的提升,娛樂身心,方便生活,總之正面作用大於負面影響。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而不是簡單粗暴地逃避它、封殺它。

孩子爲什麼會沉迷於玩電子產品

孩子們爲什麼會沉迷於玩手機等電子產品呢?我以爲,一是因爲無聊; 二是可能真的需要查資料或跟同學交流。孩子普遍精力旺盛,如果父母不陪伴孩子,孩子在家裏又沒有玩伴,總不能期望一個小孩子像老人那樣沉思、曬太陽、睡覺吧,孩子也不可能一整天都在學習(除了考試前)。如果沒有比手機更好玩的玩具,沒有比玩手機更有趣的事情,他不玩手機、不玩iPad、不看電視纔怪呢。

由於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如今的社會已不同於我們小時候,那時的社會形態是直線的、單向的,生活圈子是狹小的,而現在的社會是開放的、多元的,生活是富足的,人們開始注重社交。社交和吃飯一樣,本身就是人天生的慾望,現在連上幼兒園的孩子都有社交,有朋友圈。既然要社交,就需要社交貨幣。什麼是社交貨幣?就是你的信息能夠幫助其他人社交的某個過程,這就相當於提供了一種新的貨幣激勵——社交貨幣。

要想社交就要有聊的話題,不要以爲只有成人才會聊天,小孩子也會聊天,他們也會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不斷創造話題是孩子們構建友誼的方式, 也是在積攢社交貨幣。

某個階段迷戀某樣東西很正常

孩子在某個階段迷戀某樣東西是正常的現象。每個時代的孩子都有迷戀的東西。回憶一下你小的時候,是不是手不離俄羅斯魔方、變形金剛?如今孩子玩手機就如同我女兒那一代孩子迷戀看電視一樣,雖然載體不同,但性質是一樣的。家長們總擔心孩子玩手機會佔據學習時間和幹正事的時間。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從當年迷戀變形金剛的少年變成今天的家長,不必因你的孩子今天玩手機、遊戲而過於焦慮或恐慌,要用過來人的同理心對待,幫助孩子邁過這道坎兒。

如何讓孩子生活充實

如果孩子因爲無聊才迷戀手機,那麼當家長的首先要反思自己,要想一想如何讓孩子的生活充實,充滿樂趣。你有沒有給孩子更好玩的東西, 有沒有培養孩子除玩電子遊戲之外其他的愛好?如果在家裏耐心地陪孩子一起玩孩子感興趣的遊戲,跟他一起互動,他就不會自顧自地玩手機、玩遊戲,也不會不理你;如果帶孩子踢球、下棋,和孩子一起養個寵物、養盆植物,他一定高興;到現實中的動物園去玩,比看屏幕上的動物園更有趣; 真人版的CS 對抗賽比網絡上的CS(反恐精英遊戲)更讓孩子有感覺。

我女兒小的時候,我們帶她去動物園,先是騎馬,騎上十圈馬後,拔草喂鹿、喂兔子,帶着香蕉、花生喂猴子,回來的時候到花鳥魚蟲市場看看貓貓狗狗。上學以後,我們常帶她到書城看書、買書,孩子看看這本,翻翻那本, 最終買下自己喜歡的那本書,一天都很快樂,不會急着回家看電視。大人們原以爲孩子天生都不愛看書,實際上不盡然,只是因爲你沒有給孩子探索的機會,讓他沒有機會愛上讀書,沒有機會愛上其他的東西。父母花些時間和精力陪孩子,給孩子提供各種機會,找出孩子最感興趣的事情,然後陪孩子一起玩,孩子的生活就不會無聊,自然會少玩手機或者不再沉迷打遊戲。

當孩子正常使用手機時,不應該指責孩子

如果孩子因爲查閱資料或者正常交往而使用手機,家長就不應指責孩子。如果孩子不會用手機,家長還應指導孩子使用。要知道,作爲一個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人,掌握獲取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種競爭力。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些孩子玩手機不能自拔。家長們對此很着急,但又不可能24 小時盯着孩子,沒收手機的做法又太生硬,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 那麼不妨試試用溫和的方法取得孩子的信任,再一手軟加一手硬綜合治理。父母可以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心態聽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和孩子聊聊玩遊戲的感受。

家長要和孩子有共同的社交語言

爲什麼有的家長走不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因爲跟孩子沒有共同的社交語言。如果家長只問孩子的學習,孩子一定是牴觸的。但是,如果跟孩子一起看動畫片、玩遊戲,跟他交流動畫片和遊戲裏的人物,你會發現孩子是願意跟你交流的。找到與孩子溝通的共同語言,便能漸漸地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覺得你是朋友,而不是管着他的人,對你不再設防,就能聽進你的話。

有了這樣的心理基礎後,父母可以通過與孩子一起做其他好玩的事情, 分散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擺脫手機、遊戲、電視。

家長做出榜樣,制訂規則

第一,父母以身作則,自己放下手機,少看電視,給孩子做出榜樣。我女兒小的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讓很多父母頭疼的事是孩子迷戀看電視。我曾問過女兒爲什麼不迷電視,她說:“我放假時一個人待在家裏也看電視。開學後,你們每天只看新聞聯播,看完後就關電視,我只得回屋學習,何況你也在我旁邊看書。時間長了,也就不想看電視了。”

第二,與孩子一起制訂一個具體、詳細的玩手機和玩遊戲的規則,如每週玩幾次、每次玩多長時間,如果學習成績下降,將減少玩遊戲、看電視的時間。把這些規則寫在紙上,貼在牆上,嚴格執行。

生活在當下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孩子,不可能完全脫離手機,家長想不讓孩子接觸電子遊戲、不玩手機是不可能的。與其這樣,不如轉變觀念, 客觀地看待它們對孩子的影響,與之共舞,把握好“度”,充當孩子的“安全帶”。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