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最渴望的4樣東西,最後一個至關重要!

孩子最渴望的4樣東西,最後一個至關重要!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一直都在兢兢業業的呵護孩子的成長,不斷的努力工作去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但筍乾老師認爲,父母還要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滋養,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內心需求。

01.面對家庭

孩子渴望得到足夠的傾聽和陪伴

父母忙於工作,早出晚歸。雖然經常會買些好吃好玩的東西回來,但每天與孩子面對面聊天、做事情的時間少之又少。孩子缺少了父母的陪伴,精神上會十分貧瘠。

在一項調查數據中,63%的孩子渴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50.7%的孩子選擇“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期待父母能聽到”,30.4%的孩子選擇“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努力說服父母認同”。

由此可見,比起物質上的滿足,孩子們更加期待父母給予精神層面的尊重和關愛,給予他們更多的表達空間,更多陪伴他們的時間。

孩子最渴望的4樣東西,最後一個至關重要!

筍乾老師建議家長,陪伴孩子要抓住7個黃金時間點:上學前30分鐘、去上學的路上、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孩子從學校回到家的時候、當家長下班回到家時、晚飯時間、睡覺前1小時。

當孩子遇到困惑或表達時,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呆在一起,傾聽他的苦楚,對他的意見給予認可肯定,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真的,這些就夠了!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傾聽和陪伴纔是真正的愛;認同自己的想法和行爲纔是真正的精神滋養。

02.面對學校

孩子渴望獲得友誼和學會做人

對於孩子來說,除了雙休、節假日以外,每年有近200天的時間是在學校裏與同學、老師一起度過的。可以說,同學和老師是孩子精神成長路上的同行者。

在彼此相處、交往的過程中,24.7%的孩子渴望學會做人;37.3%的孩子渴望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怎樣獲得對方的信任和認同感,怎樣在友誼中保持自我......這些精神養料會幫助他們完善人格,充實自我。

然而,現在的很多家長誤把“學習成績”當做孩子的首要需求,因此壓縮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除了學習知識以外,沒有其他收穫”。

孩子最渴望的4樣東西,最後一個至關重要! 第2張

但在孩子的眼裏,最讓他們感到自豪是能否在集體中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學歷壓力。借用紀伯倫的一句話,如果你執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軌道,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奪走他的童年。

家庭教育的首要責任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所以,請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別逼得太緊。當他們友誼的需求得以滿足後,進階會滿足下一個需求——回到學習的正軌。

03.面對社會

渴望有參與體驗和實踐機會

平日裏父母害怕孩子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把他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面,總是把壓力和困難都往自己身上扛。殊不知這樣做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成長,反而會讓孩子成爲“溫室裏的花朵”。

在一項“中國孩子精神成長需求調查”中,30.9%的孩子表示認同父母的想法。34.9%的孩子不再滿足於父母的標準答案,他們渴望通過真實的實踐和體驗,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孩子獨自在家一切都需要自理。如果連家裏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的話,還何談在社會上生存呢?

孩子最渴望的4樣東西,最後一個至關重要! 第3張

如果你真的把孩子作爲家庭的一份子,就讓他參與到家庭的計劃中去,一起出謀劃策解決問題。

同樣,你要學會放手,給孩子更多獨擋一面的機會。也只有這樣,才符合我們培養孩子的主要目的——堅強的立足於社會,在激烈的角逐中,不被殘酷的現實所淘汰。

04.面對自我

孩子渴望獨立自主

我想對家長說:孩子雖是借你而來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愛卻不可給他想法,因爲他有自己的想法。別再說“孩子太小,不懂事”之類的話了,其實孩子遠比你想要的還要堅強。

孩子渴望自己成爲一個充滿勇氣,敢於冒險,勇於挑戰新事物,從未知的探索中發現新的自我。他們更看重的是:自己能夠獨立思考,事情能由自己做主,並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同。

孩子最渴望的4樣東西,最後一個至關重要! 第4張

這也是父母培養和教育孩子的目標——關愛孩子的精神需求,不要去主導孩子的生活,讓他成爲一個獨立思考,具有創新精神的人。

更何況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終極奧義,就是當孩子滿足了物質、愛、信任、安全和歸屬感這類低一級需求後,逐級遞升向尊重和自主的高級精神需求。

對於孩子物質的需求來說,父母可以“吝嗇”一點,但在孩子的精神需求方面,則要做一個慷慨的施予者。

讓孩子的精神需求從單調變得豐富,孩子纔不會成爲一個精神上貧瘠的人,其人格纔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