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學前]媽媽,我真的沒撒謊!育兒時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辦?

[學前]媽媽,我真的沒撒謊!育兒時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孩子在幼兒園與小朋友發生衝突時,又或者被老師批評或體罰時,父母可能急於知道在幼兒園發生的事,但很多時候,父母發現孩子描述的事實,與老師或其他小朋友的描述並不一定,難道他在撒謊嗎?

自傳體記憶

自傳體記憶,即自己生活中特定事件的記憶,直到3歲以後才比較準確。接下來記憶的準確性在整個學前階段逐漸緩慢提高。

但很多時候,學齡前兒童對事件的回憶並不都是準確的,尤其是一些不經常發生的事,如與小朋友偶爾的衝突,或老師的批評。

[學前]媽媽,我真的沒撒謊!育兒時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辦?

學齡前兒童對於熟悉的事,常常以腳本方式記憶,即按照事件及其發生順序記憶。

比如,他們可能記得去餐廳就餐時,與服務員交談,得到食物,然後開吃。

描述困難

不僅學齡前兒童記憶會存在偏差,他們在描述某些有複雜因果關係的事時,可能將記憶過分簡單化。

[學前]媽媽,我真的沒撒謊!育兒時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辦? 第2張

比如,他們根本無法描述爲什麼與小朋友發生衝突,究竟是誰先導致的衝突,等等。他們只記得發生了這件事,但複雜的過程根本無法描述清楚。

易受暗示

學齡前兒童在回答開放性的問題時一般都很準確。比如,問他們“在遊樂園裏你最喜歡玩什麼?”

很多時候,父母詢問孩子時,由於關注點不同,常常會問更加複雜的過程,這些兒童就會受父母暗示的影響,而說出可能根本沒發生的事。

[學前]媽媽,我真的沒撒謊!育兒時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辦? 第3張

比如,一個4歲男孩記得自己被捕鼠器夾傷手而去了醫院,但這件事根本沒有發生,只是成人連續十一週每週問一次,結果他描述出了根本沒發生的事。

而父母在詢問孩子是否被欺負或欺負其他孩子時,所問的問題常常帶有這樣的誘導性,常常認爲是自己孩子吃了虧,結果可能使他說出與真實相違背的事。

父母應該瞭解孩子記憶方面存在的問題,用更客觀的心態和更平和的語氣,以更加開放的詢問方式去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事,避免產生錯誤判斷而導致錯誤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