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二胎家庭反差大,有人歡喜有人煩,你準備好了嗎?

二胎家庭反差大,有人歡喜有人煩,你準備好了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不久,霍啓剛微博曬出一張愛子親吻二胎女兒的照片,並深情的寫道:我們家庭增添了一名新成員,我們感到非常幸運和感恩!你看哥哥多乖,一點嫉妒都沒有,很疼愛小妹妹!很溫馨,期盼做哥哥好久了,看他很享受,還給妹妹買了小禮物!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裏,因爲有一集劉燁請假,劉燁的兒子諾一就帶着妹妹霓娜上節目。諾一給霓娜餵飯,洗手的時候在一邊守着怕霓娜弄溼了衣服,一路上都牽着妹妹霓娜的手,無微不至的照顧。這樣有愛的畫面想想都讓人羨慕呢。

二胎家庭反差大,有人歡喜有人煩,你準備好了嗎?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以來,我深切地感受到,身邊的很多女性不是在生二胎,就是在懷二胎,或者在準備懷二胎。到底要不要生二胎?在我看來,“二孩”的到來還是有很多好處的。它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家長對獨生子女的過度關注和溺愛,使得家庭教育更加回歸理性。許多獨生子女家庭,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一個孩子身上,給孩子“難以承受之重”,扭曲了兒童的天性。而在雙子女家庭中,家長更能以平和的心態教育子女,更好地享受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幸福,使孩子身心和諧自然地發展。兩個孩子的家庭爲“頭胎”提供了關懷和照顧弟弟、妹妹的機會,使他們更具有責任感;第二個小孩也可以從哥哥、姐姐身上學會尊重、服從和關懷。兩個孩子之間相互分享、相互合作、相互學習,良性競爭,也是有利於孩子社會性發展的。想一想,如果你有一對諾一和霓娜那樣的孩子,是不是特別有一種天倫之樂的暖心呢?

可真實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有人是被父母長輩催着不情願地生。

有人是被周圍環境影響稀裏糊塗地生。

有人連一胎都要送到老家寄養仍然大無畏地生。

有人揹着沉重貸款入不敷出爲了要兒子或女兒拼命也要生。

還有人一看有政策好像不生就虧了似的跟着生。

曾經有女友和我說,“本來也沒多想要,周圍的人都生,成天被催着問,算了,那就要吧。”這,也行?

正因如此,很多問題接踵而至。

A媽媽:我的兩個孩子年齡差距太小,我將重心都放在了二寶身上,大寶從原先的乖寶寶到現在,整天吵鬧不休,和弟弟搶玩具,爭寵愛。我就不明白了,哥哥怎麼就不能讓讓弟弟!

B媽咪: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二孩生下來後,我們將大寶送去給老人家帶,每逢週末去看望孩子,和我們越發生分了。我到底該怎麼辦?

二胎家庭反差大,有人歡喜有人煩,你準備好了嗎? 第2張

我從來不排斥二胎,我反對的是,盲目跟風生二胎。生育對家庭、對人生,都是件嚴肅而重大的事。父母該怎麼做?接下來的幾篇專欄,我會從不同的方面爲大家剖析,今天我們先從心理準備開始說起。

二胎家庭反差大,有人歡喜有人煩,你準備好了嗎? 第3張

對媽媽們來說,一胎的辛苦,身體的疲累、精神的操勞、體力的消耗,你還能再忍受嗎?對爸爸而言,你要挑起更多的養家重擔,你的自由時間可能更少,你準備好了嗎?這條路重走一次,兩人能否更成熟地面對,更好地管理情緒,坦然接納生活的再次改變?如果因爲一個新生命的到來,讓家庭再次陷入歇斯底里的混亂,讓婚姻重新走回相互抱怨的階段,這是最大的不負責任。因此當夫妻準備要二胎時,雙方應該先有一個理性的需求和溝通,我們要不要二寶,爲什麼要二寶?是爲了給孩子一個陪伴還是爲了家庭更多的快樂?雙方是否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迎接二孩的到來?

二胎家庭反差大,有人歡喜有人煩,你準備好了嗎? 第4張

準備要二胎時,大孩的情緒是不能忽視的。孩子是最敏感的,對老大來說,他不再是獨生子女了,隨着新生命的降臨,勢必會佔用大人的大部分精力和時間,他會有心理落差,會因爲被冷落而產生不安全感。除了夫妻之間的溝通,父母如何與大孩溝通,更是不可或缺的功課。確保大孩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無論家庭裏多了弟弟還是妹妹,爸爸媽媽給他的愛是始終不變的。

二胎家庭反差大,有人歡喜有人煩,你準備好了嗎? 第5張

每對父母都想親力親爲去養育自己的孩子,而現實呢?最終的解決方案大多是:請父母幫忙。有的老人多病,自顧不暇,有的觀念不合,難以相處,即使能提供幫助,做兒女的也依然內疚——他們本該享受輕鬆自在的晚年。最後,很多女人選擇犧牲自己,辭掉工作,成爲全職媽媽。和社會日漸脫軌,和老公分歧越大。再從經濟上,每個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有高有低,但多養一個孩子,就多一份實實在在的支出。從奶粉尿片、游泳撫觸、到輔食早教,玩具繪本、再到幼兒園、興趣班,還有以後的擇校費用、家教補習,哪樣都是真金白銀。這些現實的問題也不得不考慮。

手足之情是人世間最天然交融的血脈情感;兩個孩子相互扶持,相伴到老,是家庭裏最溫暖動容的畫面。但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和溝通不可避免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夫妻間的觀念不合,孩子與父母關係的疏離,孩子間的矛盾等等,都會對家庭產生長遠的不良影響。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