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當孩子說謊時,90%的家長都做錯了

當孩子說謊時,90%的家長都做錯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記得在朵朵小時候,一天我下班回家,剛打開房門時聽見朵朵對爸爸說:“爸爸,你不要告訴媽媽我把糖都吃光了。”爸爸說:“我考慮一下啊。”聽到這兒,我故意加重腳步走進屋。朵朵見我進來,趕緊說:“媽媽,我沒有吃糖,我今天很聽話。”

面對朵朵的小謊言,我微笑着說:“是嗎?那媽媽檢查下!”

朵朵愣了一下,一雙大眼睛閃爍不定:“怎麼檢查?”

我親了一下她的小臉,說道:“嗯,是草莓味的糖果!”

朵朵驚訝地看着我:“你怎麼知道?”

我笑着說:“媽媽可是有小眼睛呢?”

事後我並沒有糾纏朵朵吃糖這件事,

然而朵朵不但再也沒有偷吃過糖,

甚至連她最喜歡的冰淇淋也不再偷吃了。

那麼,爲什麼不揭穿孩子的謊言,

反而比揭穿的效果要好呢?

其實,不揭穿孩子是對孩子自尊心的保護。

點到爲止,即讓孩子知道了謊言已被發現,

又能讓孩子發揮自己的自主意識,

主動糾正錯誤。

我在進門時故意加重腳步,

其實也是在提醒孩子,

給孩子一段思考和消化的時間,

讓孩子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爲什麼一定要選擇讓孩子難堪的方式呢?

有時候適當留白,效果可能會更好。

100%的孩子都撒過謊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兒童心理研究中心

曾做過這樣一個說謊實驗:

研究人員找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

讓他們待在同一個房間裏,

要求他們不要偷看房間裏面的玩具

但是當研究人員離開房間後,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偷看了。

可是當研究人員問起時,大部分孩子都說謊了。

研究表明:

孩子2歲時大約有20%~25%的說過謊;

3歲時大約有50%的說過謊;

4歲時大約有90%的孩子說過謊;

到7歲時100%的孩子都撒過謊。

生活中,當我們發現孩子撒謊時,

第一反應往往是:

嚴厲教訓一番,或是痛打一頓。

然而,這卻是不對的。

孩子說謊,不但不是壞事,

反而說明他的認識能力在提升。

孩子說謊與否,與他誠實與否無關,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

這是孩子大腦發展的正常表現。

當孩子說謊時,90%的家長都做錯了

2~3歲的孩子,父母可以幫他一起“說謊”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說:

說謊是一種自然傾向,

它是如此自發、如此普遍,

是兒童自我中心思維的基本組成部分。

從孩子出生開始,它就有一種本能——

取悅他面前比較權威的那個人。

但此時,孩子還不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爲後果。

大概在2歲左右的時候,

隨着孩子自我意識的提升,

他可以把“衣服弄髒了”和“媽媽不高興”聯繫在一起。

這時孩子的大腦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常常會把現實和想象弄混。

孩子非常希望衣服不是自己弄髒的,

於是她可能會說,“這不是我弄的。”

再比如,孩子明明剛打翻了一個碗,

媽媽問他,“誰打翻的碗呀?”

孩子可能會說,“桌子打翻的”。

因爲孩子希望這個碗不是自己打翻的,

希望這件事情是“桌子”乾的,

於是他把自己的這個想象當成了事實。

朵朵這個年齡段的時候,有段時間晚上總愛哭。

我對她說:“睡前哭會生病的。”

但是她告訴我:“媽媽,我不是故意要哭的,

是因爲我做了一個噩夢,夢裏出現了一個妖怪。”

我問她:“那妖怪長得什麼樣呀?”

朵朵於是開始編各種稀奇古怪的夢,

有樹怪、有花仙子、有精靈,

有時還把她看過的動畫片情景也加進去。

當朵朵開始編她夢境般的小謊言時,

我並沒有揭穿她,而是很配合地陪她一起編下去。

朵朵有時還估計裝哭,來編故事:

媽媽,你快問我爲什麼哭呀?

當孩子處於想象與現實混淆的階段時,

父母的支持與信任非常重要,

和孩子一起編一個“謊言”又有何不可呢?

當孩子說謊時,90%的家長都做錯了 第2張

4~7歲的孩子,說謊的本意並不壞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斯特恩研究認爲:

兒童直到七八歲都不能完全陳述事實,

他們並非要欺騙誰,

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只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誇大或扭曲現實。

孩子4歲左右就已經能分清什麼是謊言了,

通常來說,此時孩子說謊多是爲了逃避懲罰、

想要得到某種東西。

比如,孩子非常想要去遊樂場玩,但是媽媽不想去,

於是孩子跑過去問爸爸,爸爸也沒有同意。

結果,孩子卻對媽媽說,“爸爸已經同意我去了。”

面對孩子這樣的謊言,你會怎樣做呢?

其實,孩子只不過是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使用的“小計謀”罷了,孩子說謊並沒有惡意。

父母可以引導,但卻不應責備。

記得朵朵小時候,

有一次,因爲不想讓她吃太多的薯片,

我於是和她約定,只能吃5片。

但是,當我回頭再看時,

她已經吃了大半包薯片了,顯然她吃了不止5片。

我於是問朵朵:“你吃了幾片?”

朵朵說:“我吃了5片呀。”

這看上去是多麼明顯的謊言啊。

我想了想又問她,你的一片是指多大?

朵朵於是挑啊挑,終於挑出一片非常完整,

沒有掉一塊碎片的薯片。

我於是又挑出來缺了一片小口的薯片問她:

“這個也是一片嗎?”

朵朵立馬反駁,這不算,這不是完整的。

這時我纔算明白,她說的一片是完完整整的一片,

而半片和殘缺的小片都不能算數,

這樣算來,她可不就是吃了5片嘛。

所以,這隻能怪我之前沒有定好前提。

雖然孩子說謊的理由各種各樣,

但如果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

大多數孩子說謊都是沒有惡意的。

我們可以把他們的行爲稱之爲“惡作劇” “小插曲”,

但真的沒有必要爲此去懲罰孩子。

當孩子說謊時,90%的家長都做錯了 第3張

孩子說謊時,家長如何做?

當孩子說謊時,父母的態度非常關鍵,

它甚至決定了孩子今後是否會繼續說謊。

父母以平和的心態去在對孩子,

用溫柔的語言瞭解他,用堅定的態度去引導他,

這會讓孩子覺得:

在父母面前無論犯了什麼錯誤,

說出來都不會得到更加糟糕的懲罰。

這樣的孩子,大多會選擇說出真相,

下次再遇到這樣事情的時候,

他首先想到會是怎樣解決,而不是說謊。

相反,責備或是暴跳如雷的處理方式,

只會將孩子推向說謊的邊緣。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當孩子犯錯時,

無論他所承認的“錯誤”有多麼嚴重,

家長都不應再懲罰他了,

而應對他的行爲表示鼓勵和讚揚。

如果家長在孩子承認撒謊後還對其進行懲罰,

則很可能讓孩子從此以後都選擇說謊,

甚至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心理陰影。

很多時候,

成人喜歡用非黑即白思維方式

去給孩子的行爲下定義,

但其實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孩子的謊言不等於不誠實,他們的一點小私心,

可能只是太想達到某個願望罷了。

而此時,父母對孩子的理解和引導非常的重要。

我們不妨換個思維去想這件事情:

當孩子說謊時,

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契機,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