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無關智商天賦,擁有這個能力的孩子,將來不會過得太差

無關智商天賦,擁有這個能力的孩子,將來不會過得太差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5.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段時間帶蘇寶出去玩,在機場候機的時候,旁邊坐着一對年輕情侶。女孩的職業可能是收銀員,她對男朋友說,最近這份工作好累,每天要站幾個小時,腳都要腫了。

男孩邊看手機邊說,哦,那你怎麼辦?

女孩笑着說,回家後你可以幫我按摩腳啊。

男孩一臉詫異的擡起頭說,可是我不知道怎麼按摩啊。

我覺得我遇到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系列的真人版。

其實,所謂聊天能把人給聊死,通常是指一個人缺乏傾聽、理解、迴應他人想法的能力,說白了就是缺乏溝通能力的表現。相反,你身邊一定有特別會溝通的人,說話總是讓人舒舒服服,很好理解。會溝通的人,會讓人很願意幫助TA, 無論是在學校和老師同學相處,還是職場和同事上司交流,總是遊刃有餘。

美國的家長和學校從學齡前開始,就非常重視孩子的溝通能力。它不僅是孩子將來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石,還能增強孩子的領導力、信心、思維能力,和將來在公開場合發言的信心。

無關智商天賦,擁有這個能力的孩子,將來不會過得太差

如何從0歲開始,培養一個溝通能力滿分的寶寶?

0歲:傾聽和迴應寶寶的需要

一個人懂得愛,是因爲他得到過愛。會溝通的孩子,背後一定有懂得接納、尊重孩子需求的大人。如果一個人在集體活動中一言不發,可能是因爲害怕說出自己的想法後,會被拒絕。從嬰兒時期開始,孩子就應該獲得一種強烈被在乎的感覺。

蘇寶剛出生,她的兒醫就建議我們,經常和寶寶皮膚接觸,眼神交流,用微笑迴應她的微笑(這些都是肢體語言的啓蒙)。在寶寶困了、餓了、不舒服的時候,溫柔的代替她”說“出這些感受,然後照顧她。這些做法都會讓寶寶潛意識裏知道,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是被感知、被接納的,這種被接納感,能觸發寶寶對”溝通“的渴望。

1歲後:多給寶寶創造“假裝玩耍”的機會

其實過家家的核心,就是美國早教理念中的”假裝玩耍”(pretend play)。假裝玩耍可以讓孩子自由表達情緒和想法,也能讓孩子通過角色扮演,“代表”別人來參與溝通。

無關智商天賦,擁有這個能力的孩子,將來不會過得太差 第2張

Tea party是蘇寶18個月以後很喜歡玩的一個過家家遊戲,她會把自己的玩具集合在小桌前,給它們倒茶、分點心。蘇寶兩歲後,過家家經常這樣自問自答:

“小熊你要吃餅乾嗎?”

“給你餅乾。”

“你吃飽了嗎?”

“給你紙巾擦嘴。”

和玩具互動,其實就是孩子自己安排的一場虛擬對話,在一人扮演多個角色的過程中,孩子會主動去思考“別人”的感受,培養同理心。

2歲後: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寶寶兩歲時自我意識爆發,開始意識到自己更復雜的情緒,比如快樂、氣憤、內疚、興奮。兩歲也是培養情商的關鍵期。這個階段,鼓勵寶寶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能給”可怕的兩歲“一些釋放,幫助寶寶更理解自己和其他人的感受。

親子閱讀能很好的協助寶寶學習溝通,有人物對話和故事情節的繪本,可以教寶寶學習和觀察溝通是如何進行的。

兩歲的寶寶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力提高了,這時可以引入一些教寶寶認識情緒、管理情緒的繪本,並且鼓勵寶寶把自己的情緒也說出來。

無關智商天賦,擁有這個能力的孩子,將來不會過得太差 第3張

比如Llama Llama系列,從一隻小羊駝的視角,教寶寶認識如何學習分享、如何遵守規則、分離焦慮、第一天上幼兒園等場景的情緒,非常真實和全面的一套情緒管理繪本。最近蘇寶還很喜歡看安東尼布朗的How Do You Feel?

無關智商天賦,擁有這個能力的孩子,將來不會過得太差 第4張

主角是一隻小猴子,每一頁都描述了一種情緒或感受,比如自信、無聊、害羞。

前幾天蘇寶喝水的時候,幾次故意吐在自己了身上,被我批評了,她委屈的說,I feel guilty, like that monkey. 我想了半天,原來她指的是書中的這頁:

無關智商天賦,擁有這個能力的孩子,將來不會過得太差 第5張

小朋友對繪本的理解能力真是驚人的,繪本對小朋友溝通能力的啓發,也出乎了我的想象。

3-5歲:教寶寶傾聽和Turn-talking

Turn-talking(輪流發言)是美國孩子在幼兒園中班開始會開始學習的技能。很多小朋友在3歲後會有一個語言輸出的爆發期,表現就是一刻不停的”小話嘮“。培養孩子有效溝通,需要教他們表達自己,也要學會傾聽別人。

我一個朋友的3歲寶寶特別喜歡打斷大人說話。朋友爲了不傷害寶寶的表達欲,又教會她尊重,用了個很巧妙的方法:她們約定,女兒想要插話時,握一下媽媽的手指,媽媽就會想辦法給她機會發言。這是他們之間的“暗號”。

無關智商天賦,擁有這個能力的孩子,將來不會過得太差 第6張

美國老師經常讓小朋友們圍坐在一起,進行小組討論,三四歲的小朋友有些很害羞,不願意發言,另一些會滔滔不絕。這個過程中老師會鼓勵孩子們輪流發言。具體的做法是老師會用一個玩具,接鼓傳花的形式,讓拿到玩具的小朋友發言,然後再傳給下一個小朋友,這樣每個人都能參與進來。

小學後:用好T.H.I.N.K原則

T.H.I.N.K before you speak是美國從小學到高中培養孩子溝通能力的一個常見方法,老師會用它鼓勵孩子們,溝通時注意這五個原則:true(是事實), helpful(有用), inspiring(能啓發別人), necessary(有必要), kind(友好)。

這個方法教會孩子先想一想再開口說話,有意識的審視自己溝通的內容,久而久之,有效溝通就會成爲自然而然的事。其實,一些企業在做領導力培訓的時候,也會用到T.H.I.N.K原則,因爲它對成年人同樣適用。

無關智商天賦,擁有這個能力的孩子,將來不會過得太差 第7張

和我前面的思維訓練、性格養成系列文章裏寫過的很多能力一樣,溝通能力是種軟實力,是情商的體現,它不一定能用考試成績來量化。花這麼多工夫去學習溝通能力的培養,是因爲它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長遠影響,也能讓我們成爲更好的父母。

我相信,一個懂得”好好說話“的孩子,將來不會過得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