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讓媽媽生無可戀的,從來不是孩子——親子溝通中的角色準備

讓媽媽生無可戀的,從來不是孩子——親子溝通中的角色準備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幾天,我的一個朋友對我追命連環call,電話裏泣不成聲,還不停的叫嚷生無可戀,不如投河自盡。讓她這麼悲觀絕望的原因是青春期的女兒目無尊長,拒絕溝通。

我們看看朋友訴說的這件事:

情境:孩子快期中考試了,但是學校發的數學卷子寫了一天了還沒寫完。

朋友:心急如焚,不做點什麼不能平息心中的怒火,於是對着孩子大喊:“你能不能快點,都上初一的人了,磨磨唧唧的,你準備什麼時候把卷子做完?”

孩子:一摔門,“砰”,扭頭進了自己的房間,連個眼神都沒留下。

朋友:徹底在風中凌亂了......

我問她:“你當時什麼樣的心情?”

朋友說:“不要問我的心情,我當時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衝進去,大罵她一頓。”

“然後呢?”

“我沒有這麼做”

“那你表現得不錯”

“但是我把她的書包和作業都扔到樓道了”

我——一臉懵逼,無語中......

朋友語氣低落的說:“說實話,我事後想想,自己那時候的樣子簡直就是個潑婦!”

我:“我能理解你的憤怒和無奈,但是這樣子只會讓孩子和你越來越遠”

朋友說:“是呀,我特別想知道她怎樣才能認真聽我說話。”

讓媽媽生無可戀的,從來不是孩子——親子溝通中的角色準備

我聽到了朋友的沉重,只是好好聽我說話這麼小小的要求,爲什麼都不能實現?做家庭教育這麼多年了,類似像我朋友這樣實在是數不勝數,面對青春期的孩子,輕度的家長覺得備受打擊,鬱悶不已,重度的家庭裏硝煙瀰漫,恨不得把孩子回爐重造。親子溝通問題在這麼多的家庭教育問題中高居前三。

相信每一位家長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你會發現,自己的好脾氣、好情緒,在孩子面前都被扔到了爪哇國,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我們最不想被人看見的一面毫無保留的展示在了孩子面前。我們在孩子目前怒髮衝冠、口不擇言、張牙舞爪!有很多孩子畫自己心中的憤怒怪,畫出來的是自己的媽媽。看,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通過孩子看見了真實的自己,可惜這個真實的自己我們也不願意接納。

那麼問題來了,家長到底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和我們好好說話呢?首先我們先反觀一下在親子溝通中,我們一般把自己定位爲什麼樣的身份和角色。有的家長難免把在職場、社會中的角色照搬在親子溝通中。

家長是公司的ceo,但是孩子不是您的下屬;

家長是學校的老師,但是孩子不是您的學生;

家長是警察,但是孩子不是您要繩之以法的罪犯......

每一位家長要明白,我們在社會上的任何身份地位都不足以構成壓制孩子的權威身份。當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平行溝通,沒有上下級之分。上面的案例中我朋友忿忿不平,是因爲她覺得自己作爲家長,孩子應該聽她的,就算是不聽她的,但是也不能無視她,因爲無視代表着自己的身份受到了忽略,她的自尊心無法接受來自孩子的這種藐視。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毫無辦法,是因爲他已經落後於孩子,只能通過“我是你爸媽”的身份來壓制孩子,這是一個弱者的失控,是一個膽怯之人並不大聲的吶喊!

那麼用什麼樣的角色和孩子溝通,在這裏給各位家長提供3個溝通中的角色準備,那就是當下、放下、收下。

當下就是享受和孩子交流的那個時刻,讓孩子說的話能被家長認真聽到;當下就是和孩子溝通不要舊事重提,不要再說昨天的作業又沒寫完,孩子的劣跡斑斑;當下就是不用對未來的惶恐去綁架孩子,孩子的明天誰都無法預知,撿破爛還是出人頭地交給時間。知子花教育的曹廷琿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白天代替不了黑夜,明天無法彌補昨天,唯有當下,既是永恆”。

放下就是放下屬於我們自己的角色,不管你是高管還是高官;放下就是放下你的身份,不管你身家百億還是負債累累;放下就是放下我們的判斷和評價,不管我們認爲自己是多麼正確;放下就是放下對孩子的要求,不管這些要求在我們看來是多麼合乎情理;放下就是放下我們的過去,不管我們認爲過來的經驗是多麼彌足珍貴。

最後一個是收下。收下就是海納百川的包容與接納。我們更容易收下讚美、感激、上進、鼓勵、優秀......但是面對指責、對抗、懈怠、批評、不足呢?難怪有的孩子說:媽媽不是愛我,是愛我的成績。

溝通中的3個角色準備非常難,需要每一位家長不斷修煉,不斷領悟,不斷進步。我們可以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時刻提醒自己要抓住當下、放下自我、收下情緒,搭建親子溝通的橋樑,收穫良好的親子關係。

當我把我這些想法和朋友分享的時候,朋友回家試着和孩子做了溝通。

她問孩子:媽媽那樣說你,你是不是覺得很煩呢?

孩子說:“你覺得呢”?

朋友說:“媽媽覺得把你書包和作業扔出去做的有點過分了。”

孩子說:“那我可不可以把你衣櫃裏的衣服扔出去?”

......

溝通永遠在進行,在親子關係中比不聽話、對抗、逆反更可怕的是無視和沉默!當權威受到挑戰的時候,我們心理上的難受遠遠比不過孩子把你當做空氣,這樣就完全毀掉了溝通的橋樑。每一個人都需要被聽到、被看到、被理解,當家長認爲孩子是在挑戰你的極限的時候,靜心想想,這只是孩子的一種溝通方式,那麼哪裏出了問題,溝通的鏈接上發生了什麼?沒有溝通不了的孩子,沒有理解不了的心,只要願意去做,辦法總是比困難多。面對孩子,除了生無可戀之外,我們每一對父母和孩子不還是生死之交嗎?在我看來,教育孩子,完全不用上綱上線到你死我活的境界,只要你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像對待朋友一樣的對他,他大可不必和你撒潑耍賴胡攪蠻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