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你會要求讓孩子不斷地證明自己嗎?

你會要求讓孩子不斷地證明自己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第一天嘗試從最高處跳下來之後,啓元第二天趕好作業,又央求我陪他下樓去玩一玩。玩了幾次吊環上的引體向上,啓元把兩腳勾在吊環裏,卷身兩週翻,背和四腳朝天,俯身大鵬展翅。喝彩聲傳來,兒子習以爲常,不動聲色。

月明星稀,人們已回家休息。兒子又上了藍色鐵架,三格,五格,七格,又一步步登頂了。他又俯瞰腳下,顯然恐懼又佔了上風,又重複昨晚前100次的動作:上去,不敢,縮身鑽低一格,下跳。

我希望他比昨晚從容威風,但我也不希望他的腳疼,選擇權在他自己。最終,兒子沒能戰勝心魔,但他說自己已具備相應的實力。

見我無話,他說:“爸爸你心裏一定不高興,認爲兒子沒用。”

我說:“如果地下很軟,你肯定早跳下來了。你只是不想受傷而已。”

“那我從八格跳下來就相當於從頂上跳下來了?”兒子問。

“可以,其實八格到頂沒多少距離,從頂上跳是因爲地面顯得高了,你感到畏懼纔不敢跳。”

“我們回家吧。”

這次他只折回去一次,試了試沒能成功,就沒再堅持。昨晚退回去有八九次呢。

問他要不要吃最喜歡的哈密瓜,他說沒成功沒胃口,沒精打采地抹乾淚,窩在沙發角落裏翻着書。

後來,他慢悠悠地說:“爸爸,今晚我學會了一樣東西。”

“什麼東西啊?”

“放棄。”

“放棄就是不堅持,應該比較容易吧?”

“不容易,要想讓一個倔強的人放棄卻不容易,比如我。”

哈哈,這哪裏像一個不到十歲小孩子的話啊!

你會要求讓孩子不斷地證明自己嗎?

我認爲孩子沒有錯,該放棄的時候也要放棄。孩子已經做到了,沒必要再證明自己了。爲自己的真實的內心而活,永遠不要爲了外在的讚美,就不顧一切地去證明。

父母老是讓孩子證明自己,孩子就會很累。在啓元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很少刺激他,讓他證明自己。儘管這種方法是有效的,但有效的方法未必是好方法。孩子在證明自己的過程中,會失去很多東西。

有的父母爲了刺激孩子努力,故意使用激將法,預言孩子不行。孩子急了,賭咒發誓要好好幹,一定要證明給父母看。父母心中暗暗得意,以爲陰謀得逞。但激將之下,孩子往往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這個目標常常能把孩子壓垮。孩子的天性是愛玩,一旦放棄玩了,最終又未能實現目標,駝子摔跤兩頭沒着落,孩子的這種挫敗感無以復加。

如果這時候父母再語帶譏諷,孩子更是沒有日子過了。因此,任何情況下,父母不要激將孩子不行。激將孩子不行只會有兩種後果:一種孩子你越說他不行,他就越不行。反正你已經認定他不行了,他真的不行自然順理成章,因此孩子完全喪失了鬥志和學習能力,最終幫助你實現你的預言!另一種孩子,你越說他不行,他越要證明自己行。但是讓那麼小的孩子活在“證明”中,失去自我,失去幸福,只爲了賭一口氣,這是多麼可悲啊。

我有一個朋友童蓓蓓,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誰敗壞了鳳凰水晶精英男》。此文獲得2009年世界華文第一點擊量,單帖點擊1200萬,並創造了一個新詞“鳳凰男”。鳳凰男,特指農家孩子有了大出息,寓意爲雞窩裏出鳳凰。但此文有個重要的觀點,這樣的鳳凰男與都市女孩的婚姻一般都不幸福。所以然者何?蓋因男孩子在農村待久了,自然沾染了農村的一些習性,很爲城市的女孩子所看不慣。而鳳凰男不斷地要證明自己,苦心孤詣,歇斯底里,逐漸改變了心性和品質。一旦這樣的苦孩子脫胎換骨,很多的美德同時也丟棄了,因爲他活在給他人的“證明”中,而不是活在真正的自我生活中。

我們家門口有一個農村長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個哥哥。從小父母就偏愛哥哥,認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裏很委屈、很不服氣,於是自我砥礪,一定要爭口氣給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後來她果然比哥哥成績還好,考上大學,有不錯的工作,成家立業。但是她養成了爭強好勝的習性,一輩子就想着不能落後,一定要證明給他人看,包括對自己的丈夫也是如此。長此以往,面對她的強勢和刻薄,她的丈夫忍無可忍,終於提出離婚……

這來自我們的生活,文學作品中也是如此。約翰·諾斯的傑作《獨自和解》中有一個經典場景。小說的主人公菲尼亞斯是一位卓越的運動員及第六階段思維的實踐者。某日在游泳池畔,他注意到游泳比賽的全校紀錄保持者並不是他們班上的同學。從未受過游泳訓練的他對友人吉恩表示自己破得了紀錄。他簡單地熱了身,走上起跳臺,接着要吉恩幫他計時。一分鐘後,吉恩難以置信地看見菲尼亞斯破了紀錄,但是她很失望,因爲沒有其他人在場來確認這個紀錄的“正式性”。她打算致電當地報紙,還要菲尼亞斯第二天在正式計時人員和記者面前重遊一次。菲尼亞斯婉拒了,而且要求吉恩守口如瓶,因爲他想破紀錄,也辦到了,這就夠了。吉恩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我對這個孩子感到由衷的敬佩。他完全是爲了自己,他有自己的原則,他的努力不是爲了證明給誰看。他想做,他做到了,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