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毛病的原因全都在這,居然還有解決辦法!

孩子毛病的原因全都在這,居然還有解決辦法!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父母不管在什麼場合下話題都離不開孩子,孩子的成長成了父母的中心,有一天中午,一起吃飯的同事問我:“週末又去戶外徒步?”見我笑着點頭,同事接着說,“真羨慕你!可以不用管孩子,不像我。”

戶外徒步是我的業餘愛好,只要週末有時間,都會組織集體活動。僅這一年,北京、天津、河北、內蒙、江西、浙江,山地、沙漠、草原,河邊、湖邊、海邊,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帶孩子戶外徒步穿越的足跡。

我說:“你也可以去啊,孩子特別喜歡!”

“別提孩子了,都是因爲孩子!作業多,要陪他做作業,哪都去不了!”同事一臉愁苦。

“必須陪嗎?讓他自己做不行嗎?”我知道孩子已經小學高年級了,好奇地問。

“不行!男孩子跟女兒不一樣,不聽話呢!”

這類對話,經歷太多次了。每每聽到,心裏就有一種複雜的滋味。對家長而言,影響了自己的生活,連興趣愛好都受制約,可惜!對孩子來說,缺乏有效的引導,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意識,遺憾!

孩子毛病的原因全都在這,居然還有解決辦法!

有一次調查,父母普遍關注的孩子問題和毛病列表如下,看看你有沒有中槍:

做事拖拉、懶惰、自卑、膽小、瘦、胖、矮、沒自信、抱怨、太聽話、沒耐心、吃得太多、長不大、不愛睡覺、不愛學習、沒主見、孤僻、敏感、多疑、板着臉、玩遊戲上癮、缺乏安全感、說話不算數、毛燥、話多、愛哭、注意力不集中、沒有責任感、自私小氣、脾氣大、固執、害羞、不接受批評、不懂禮貌等等。

我們來看看,確實都是負面評價,對父母而言,避恐不及,反正希望無論如何每一個字眼都不要發生在自家孩子身上,都希望孩子有卓越的表現,你眼中卓越表現的描述字眼有哪些呢?

快樂、健康、平和、舒服、高興、自立、自信、有擔當、學習好、愛付出、尊重、堅強、勇敢、禮貌、責任感強、愛溝通、情商高、善良、感恩、孝順、幸福感、有夢想、節制、熱愛生活、真實、獨立、抗壓等等。

出現這些帶有正面意義的詞彙後,父母眼睛都亮了,巴不得所有這些優秀品質都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是的,人之常情,但是,怎麼可能!

就如同天地有陰陽、硬幣有正反一樣,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負面的評價對孩子而言,未必是壞事。舉例來說,父母通常痛恨孩子膽小,其實膽小一方面意味着不敢嘗試、不敢突破,缺乏進取心,另一方面,也說明處事嚴謹,警覺意識高,安全意識強,能夠遠離危險源,這難道不是優點嗎?正面的評價對孩子而言,一定是好事嗎?也未必。舉例來說,我們渴望孩子勇敢,遇到困難勇於挑戰、敢作敢當,稍稍一過,就容易出現他人眼中的固執己見、甚至是衝動魯莽的不良印象。還有人期望孩子沉穩,別毛毛草草,碰到複雜問題能夠沉得住氣,謀定而後動,沒準就容易出現他人眼中的反應遲鈍、甚至是木訥呆板印象。所以,仔細看看上述所有的詞彙,不管正面還是負面,哪一個詞彙背後都有着對孩子成長的雙重意義。我們父母如果用詞彙把孩子界定爲有問題,給孩子貼上這樣的標籤,與其說是沒有經過認真思考,不如說是簡單的語言暴力。


孩子是父母的縮影,他/她的一舉一動大體反映了父母的涵養和習慣。別說孩子有什麼問題,你獨立,孩子也會獨立,你依賴,孩子就會依賴。我們要做的不是批評指責抱怨孩子的表現,而是要反思自己身上有沒有孩子類似的表現,要通過改正自己,來帶動孩子的提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麼說,沒有批評父母的意思,只是提醒大家,有時候我們說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會忽略這個考慮問題的緯度:先從父母自身找原因。舉幾個例子如下:

孩子毛病的原因全都在這,居然還有解決辦法! 第2張

一位從事幼兒教育20年的朋友一語道破:家庭教育中問題叢生的根源,是家長缺乏接受再教育的意識和行動。她跟我探討了一個怪相,現在的父母、爺爺奶奶,給孩子報班學習真不差錢,在幼兒教育專家看來對嬰兒意義和價值不高的班,只要有一套說辭,每年一兩萬的費用,家長報名時連眼都不眨。可是,如果讓家長來上課學習,即便是已反覆經過檢驗特別有價值的課程,而且費用寥寥,很多人不是嫌沒時間就是嫌貴,一堆理由。最後她笑言,將來要是做生意,不做大人的,只做孩子的生意,賺錢太容易了。

現在的職場,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不同工種都有不同的任職資格要求,於是應運而生很多認證培訓,一個人手拿幾本證書求職的情況比比皆是。其實,有一個資格證書,最該有卻始終缺失,那是父母證。沒有人接受“如何成爲更好的父母”專門培訓,一切都是摸着石頭過河,完全從經驗和教訓中出發,屬於典型的無證上崗。父母如果不能抱有學習的態度,缺乏敏銳的察覺意識和積極行動,自以爲能生就能養,孩子很大程度上就會沿襲我們身上固有的問題。在我看來,孩子怎麼可以不管,只是管的方式因人而異,最好的家庭應該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家庭,這是用帶動來取代“管”的最佳途徑。

何謂共同成長?

共同成長意味着彼此助益,成就更好的彼此,不能一方以遷就照顧另一方爲名,放棄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反觀很多父母,會把大量精力放在孩子原本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自己的生活受影響不說,孩子的習慣和能力也沒在合適的時間練就。

有人會說,難道父母的職責不是照顧孩子嗎?難道到處遊山玩水、不帶孩子學習就是負責任的父母該做的事情嗎?

孩子毛病的原因全都在這,居然還有解決辦法! 第3張


孩子該照顧,嬰幼兒階段還要全情投入,悉心呵護,不能大意。我要說的是,一旦確認在他/她已有能力獨立完成一些事,千萬別再幹越俎代庖的事了。孩子6歲你還追着餵飯,生怕吃不飽;7歲上學了,你還幫着找衣服,生怕上學遲到;8歲已經進入二三年級了,你還盯着人家做作業,生怕學習落後。你不累?纔怪!你要相信,從正常發育、能力培養的角度看,這些事情,孩子早就應該獨立完成了,你幹了太多孩子乾的事情。孩子的“不行”、“不會”、“不能”,純粹是你的主觀臆斷,更多隻是你的假想認爲而已。你實際上在捆綁孩子發展探索的手腳,你不是在幫孩子,你是在害孩子。

我的孩子初中了,到現在沒有報課外輔導班,我一直堅持這個理念: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我們達成的共識是,成績好我驚喜,成績不好我也接受。一直以來,身體、成績都不錯。我們不是鼓勵大家都像我們一樣帶孩子徒步,因爲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父母越是放手,越是鼓勵,在正向環境的帶動下,孩子就能越快成長,所謂的問題和毛病也會越來越少。同時,父母對興趣愛好的追求和堅持也會正向刺激孩子的進步。女兒除了參加我們的徒步、堅持多年的乒乓球訓練之外,我們講師聚會、支教活動的街頭募捐、興趣小組等系列活動,都會讓她着迷,在參與大人聚會中,旁觀感受父母的交往夥伴、社交活動,讓孩子在體驗中一起成長,既是溫馨的親子時刻,也不耽誤自己的興趣愛好,一舉兩得。

說到底,核心一句話:別拿孩子說事,你的日子你做主。多給孩子獨立空間,父母生活同樣可以放光彩!

有感於此文,打油詩一首,供批駁:

父母本是一根藤,月下花開靜無聲。陽光攜手風雨露,瓜熟蒂落新生命。

細嗅香氣四下溢,豈能全是藤條功!

孩子毛病的原因全都在這,居然還有解決辦法! 第4張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