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巧妙親子溝通 家庭更和諧

巧妙親子溝通 家庭更和諧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要特別關注與成長中的孩子的溝通障礙,避免因爲不恰當的溝通方式阻礙了家庭成員的心靈互動。一般地說,親子溝通存在三大問題。

巧妙親子溝通 家庭更和諧

問題一:問一句答一句,不問就不說,孩子的心事藏在心底裏

孩子的心聲:父母老是問我一些老掉牙的問題,真的很無聊。比方說,爸爸會問:“寶寶,今天上了什麼課,有沒有得到表揚?”媽媽會問:“乖孩子,今天在學校裏吃了什麼菜,有沒有喝牛奶?”讓我怎麼回答!我一般就隨便敷衍他們幾句。有時看着他們殷切的目光和探詢的眼神,我真的好想和他們聊一聊當今最火的街舞、QQ交友、怎樣提高羽毛球技術等事情。可話一開頭,很快就被他們打斷了:“關心這些太浪費時間,還是專心讀書,考試拿個好分數重要!”甚至在外面受了委屈,剛哭了幾下,父母就把眉頭擰起來了:“這個事情都處理不好,你還有本事哭!”成長的痛苦在父母眼裏根本不是大問題。我感覺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有血有肉、健康活潑的孩子,而是一個會拿高分的學習機器,所以,我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和他們溝通。

癥結:許多家長意識到了溝通的重要性,也努力着做一個理解孩子、受孩子喜愛的長輩,但他們似乎缺乏一種能力,即尋找到合適的話題來走進孩子的心靈,同時也讓孩子分享他們成功的人生經驗。往往採取一種簡單說教的方式,像唸經一樣地在孩子耳邊嘮叨,結果把孩子搞得很煩。要想讓孩子能在自己身邊坐得住,就要想方設法尋找新鮮的話題來吸引孩子開口。

解決辦法:父母要與時俱進,站在孩子的角度,談論點孩子喜聞樂見的內容。“要不要把自己的照片放在Z-ONE空間?”“用樹葉子怎麼才能拼出一幅畫?”“女生節上穿什麼衣服合適?”一開始談論這些話題,可能父母和孩子都比較彆扭,因爲雙方都不習慣這種新的溝通方式。沒關係,堅持下去,沒多久就會發現,家庭成員溝通的時間越來越多。

問題二:孩子喋喋不休,父母懶得搭理

孩子的心聲:我報名參加了校園歌手大賽,參賽的選手很多,我很緊張,害怕自己不能好好地發揮,被其他人PK。但上臺後就放鬆了,結果拿了二等獎。我興沖沖地告訴媽媽,但她只顧着削土豆皮,不耐煩說:“去,去,去,沒看見我正忙着嗎!芝麻大的小事,有什麼好說的!”然後把我趕出了廚房。我去找爸爸,他在看報紙,我跟他說我參加了歌唱比賽,開始有些緊張,心跳得厲害。爸爸有一搭沒一搭地聽着,突然對我大吼一聲:“有完沒完啊!一個事情說個不停,你不能讓我安靜地看會報紙啊!”說完,走進臥室,“砰”地把門鎖上了,讓我一個人在客廳裏發呆。我怎麼會知道他今天心情不好!

癥結;孩子能主動和父母交談是件好事,至少表明孩子信任父母,願意將內心的感受和盤托出。父母厭煩孩子開口,除了父母自己的情緒起伏相關,還與孩子交談的內容重複性高、缺乏有意義的內容有關係。很多父母頭疼於孩子“話太多”,且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句。其實這與家長的引導無方有相當大的關係。

解決辦法:耐心傾聽是基礎,要在傾聽的過程中抓住一兩個點,將話題引入有趣的軌道。這樣有意識地引導一兩年,孩子的講述就會變得有條理、有重點、有趣味。以歌唱比賽的事情爲例。父母可以引導孩子:“你緊張的時候,有沒有想辦法來克服這種焦慮情緒呢?”“其他選手是不是也有緊張情緒?”“唱歌的時候,你爲什麼突然又不緊張了呢?”通過這些提問,引導孩子學會識別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找到克服焦慮的有效方法,提高應對陌生環境的能力。同時,父母還可以分享孩子迎接競爭、獲得勝利的快樂,這是任何金錢都買不來的和諧與默契。

問題三:父母不守信用,把孩子的祕密到處講

孩子心聲;我喜歡上了隔壁英俊的男生林,偷偷地畫了一張他的肖像畫,藏在抽屜裏。被媽媽發現了,我求她不要講,還簽訂了“君子協議”,結果怎麼樣?除了爺爺奶奶叔叔姑姑,連小區的張阿姨都知道了,他們還叫我不要早戀。哼,以後我再也不相信他們了,大人都是說話不算話。

癥結:4週歲後,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尊意識都在覺醒,他願意告訴父母一部分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消息,是希望父母理解他、同情他、諒解他,當他的“同盟軍”。如果做父母的僅僅把孩子當作“有趣的玩偶”“出乖露醜搞笑的小人兒”,到處傳揚他的“精彩事蹟”,孩子就會受到傷害,僵局也就這樣出現了。更重要的,這樣會讓孩子內心深處缺乏信任感,對人際關係失去信心。

解決辦法:主動找孩子道歉,說不是故意的,請孩子原諒。然後,問應該怎樣做才能獲得孩子的諒解。結果可能是罰媽媽做了5個仰臥起坐,做完兩個人就和解了。下次,當媽媽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時,孩子就會拉拉媽媽的衣襟:“你又想做仰臥起坐呀!”

問題四:父母專斷獨行,聽不得一點不同意見

孩子心聲:上週回家和父母談論將來上大學學什麼專業的時候,我說想學心理學,將來做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爸爸一聽就火了,說:“不爭氣的孩子,學那個華而不實的東西幹什麼,對別人說幾句話就能養活自己!”媽媽也在一邊幫腔,說我不懂事,就知道和父母對着幹。父母的意思我很清楚,他們一輩子都在基層做着最平凡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對富裕的生活有着非常強的渴望。而鄰居田叔叔的兒子學了通訊專業,在廣州移動公司,年薪幾十萬,買了別墅和轎車,自然就是我學習的榜樣。我知道自己的性格和學習能力都無法勝任父母的期望,所以我只有選擇沉默來對抗他們強加給我的選擇。

癥結:有些父母習慣於用年歲和資歷來壓制孩子:“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孩子的人生需要父母的指導,但絕不意味着孩子就沒有發表自己主張的權利。父母可以不同意孩子的觀點,因爲孩子的看法可能片面、幼稚,但孩子要表達心聲的權利不可以剝奪。壓制孩子,只能使得孩子表面順從,而內心非常反叛。這樣的溝通,實際只是一次激烈的代際衝突,雙方並不能很好理解對方的意思,傷了和氣,加深了兩代人的心理隔膜。

解決辦法:即使意見相左,也不要立刻發作,更不能大發雷霆。父母應該保持冷靜,耐心聽聽孩子的觀點和理由。接着重複歸納孩子的觀點,以表示自己真正理解了孩子的意思,也表示對孩子的尊重和平等相待。然後,父母也應該詳細地說明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爭取能說服孩子。如果不能立刻達到一致,父母要給孩子一點時間來考慮。

特別提醒

有效的親子溝通是感情的粘合劑,能幫助父母和孩子建立起正確的“依戀模式”,只要父母多動點腦筋,注意一些溝通技巧,就不難建立起一個快樂和諧和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