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6種育兒方式“毀”了孩子

6種育兒方式“毀”了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6.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生怕拒絕會挫傷了他們的心靈。其實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許多父母善於剋制自己的物慾,卻無節制地滿足孩子 的要求。可是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從中獲得的樂趣也了了,這一點孩子和大人是一樣的。

6種育兒方式“毀”了孩子

“育兒真理”一:你唱紅臉我唱白臉

三歲的索索用完了東西總是不願意收拾。這天,索索不僅不聽媽媽的話去收拾玩具,還故意把小汽車往地上摔。媽媽生氣地批評索索,爸爸卻出來充當和事佬。媽媽正在氣頭上,又和爸爸吵起來。

隔天,索索看中了商場裏賣的美麗芭比娃娃。媽媽覺得太貴,拒絕了索索的要求。過了幾天,索索趁和爸爸去商場的機會,提出了同樣的要求,順利地得到了心愛的洋娃娃。索索已經多次在爸爸那裏“陰謀得逞”, 索索認爲爸爸比媽媽好說話,在媽媽那裏行不通的事可以找爸爸。

點評:家教要求一致連貫

一般的家庭通常是:祖輩寬容父母嚴格,爸爸性急媽媽心軟或者爸爸豁達媽媽較真,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有分歧,於是就出現媽媽懲罰孩子爸爸替他放哨,或者爸爸對孩子發火,媽媽爲孩子辯護。更有甚者媽媽重罰過後,爸爸悄悄帶孩子去飯店美食以示慰勞。

長此以往,孩子產生投機心理,知道要吃找奶奶,要玩找爸爸,要上街找媽媽,教育功效相互抵消。

所以家庭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預先協商,達成一致,萬不可當着孩子的面相互指責,彼此都要主動維護對方的尊嚴。

還有的家長教育孩子是看心情,高興時孩子犯再大的錯也能原諒,不高興時孩子一點小錯也能無限上綱,揪住不放;或者一段時間放任自流、不聞不問, 一段時間又事無鉅細、棍棒相加,弄得孩子不去關注教育的內容,而是小心地揣摩家長的情緒。須知一暴十寒是不可能養成好的態度習慣的,它需要親子雙方共同的 意志努力。

“育兒真理”二:千方百計滿足孩子的願望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某一天有個孩子帶了一個遙控玩具來,轉天班裏七八成的孩子都有了這個玩具,老師還挺納悶,晚上五點半才放學,就是說 這是家長們連夜購買的啊。可令幼兒園老師心裏不是滋味的是,沒過一週,這98元的搶手玩具已經不招孩子們的“待見”,早玩夠扔一邊了。

點評:家長要讓孩子學會剋制需求

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生怕拒絕會挫傷了他們的心靈。其實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許多父母善於剋制自己的物慾,卻無節制地滿足孩子 的要求。可是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從中獲得的樂趣也了了,這一點孩子和大人是一樣的。更糟糕的是,孩子從中學會的是不勞而獲,高消費不是靠 努力與犧牲得來,而是靠抱怨、要挾、強求得來。

所以,父母應善於對孩子說不,要他學會剋制與承受。一項實驗表明,幼年時面對桌上精美的巧克力能剋制自己攫取慾望的孩子長大後的成就要遠遠高於不能剋制的孩子。

問題是很多父母缺乏臨場說不的處理技巧。典型的過程是這樣的:上街前說好今天不買東西,但到了街上,面對誘惑,孩子先逗留再明示後撒潑,大人覺得很丟面子就屈服了,當然嘴上還是要惡狠狠地說,下不爲例否則就收拾你之類,顯然這種空洞的威脅永遠都不會兌現。

另有一對夫妻是這樣處理的:孩子撒潑,夫妻倆一商量,決定由媽媽出面說,你願意賴在這兒就呆這兒,我們先回去了,說完掉頭就走,孩子見勢不對,拔腿就追。回去後吃完晚飯,父母鄭重地和孩子交談,讓他自己反省今天的行爲,並主動作出行爲承諾。

“育兒真理”三:怕孩子做不好,事事包辦

一次,學校組織優秀的學生外出交流學習,小玲也被選上了。外出學習期間,小玲很同學們住在一起。可是,第二天早上準備集合時,老師怎麼也等不到 小玲,以爲她出意外了,等到在小玲宿舍找到小玲時。小玲很委屈地跟老師說:“我不會穿衣服鞋子,平常都是媽媽爲我穿好的。老師,你幫我吧!”

點評: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在有關孩子的決定時,不少家長喜歡包辦代替。在吃、穿、用等方面,甚至在關係孩子學什麼、選擇志願這些重大事情上家長都不習慣與孩子商量,而是越俎代庖,這種思想是不恰當的。有句俗話說,小時候不把他當作人,將來也成不了人。

孩子本來就是在不斷學習的,他總要經歷“從不會到會”的過程,他會慢慢地越做越好。父母應該給他嘗試的機會。通過獨立做事,孩子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這也能幫助他建立起自信心。父母不要怕孩子做得不好,只要他付出了努力,不論結果如何都要給予認可與讚揚。

父母的包辦代替剝奪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實踐機會。其實像穿脫衣服、洗腳洗臉、學具整理這些簡單的自我服務勞動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幹。

初期父母要容忍他的不利索不完美,父母從示範到手把手教到只動嘴不動手,逐步放開,只要你堅持一個月兩個月,沒有培養不出的生活能力。在這些方面,大人要有意識的“懶”些,小孩纔可能“能”些,小時候肯放手,長大了才放心。

“育兒真理”四:學習佔據生活全部

小強是個聰明活潑的孩子,可是有一段時間,小強卻表現得情緒低沉。原來,小強的爸爸媽媽爲了讓小強成材,一口氣爲他報了英語、美術兩個班,還請了一位家教教他彈鋼琴,把小強的課餘休息時間擠得滿滿的。

小強問跟爸爸:“能不能週末帶他去公園玩玩,班裏的小朋友都去公園見過好多動物了,我也想去看看看。”小強本來說的興奮的,誰知道爸爸一口拒 絕:“不行,你週末還要上興趣班,你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是玩。”小強心裏很不開心,週末上興趣課也沒興趣了,連平常上課都沒心思,成績退步很大。

點評:注重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

學習是孩子的主要任務,也是大家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創造適當的條件,讓孩子學得好一點是完全應該的。學習是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但並不是全部。因此家長應該想方設法讓孩子有一些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和空間。

在緊張學習之餘,讓孩子做些其他事情不但可以減輕學習的壓力,而且可以調節孩子的情緒。有時候做些功課外的事情,多接觸社會,反而可以觸類旁通,啓迪智慧。有時候週末帶孩子出去走走,不僅可以增進親自關係,還可以開闊眼界,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育兒真理”五:總是拿自己孩子與別人孩子比較

洋洋和淼淼是樓上樓下住着的兩個孩子,又是同班同學。淼淼天資聰穎,又肯努力,所以學習成績一直很好。而洋洋天資稍差,雖然也肯努力,可是成績 怎麼也趕不上淼淼。洋洋的母親便拿洋洋與淼淼攀比說:“咱傢什麼都不比淼淼家裏差,就是你比淼淼差,你爲什麼就不能爲爸媽爭口氣啊。”於是,洋洋便認爲自 己是一個笨孩子,學習越來越差。

點評:要學會欣賞孩子的閃光點

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親身經歷,在街頭、角落裏,看到或聽到這樣的話語和場景:父母正對着自己的孩子大聲呵斥,毫不留情:“你看你這個孩子,一 點都不聽話,你看誰誰,他跟你一般大,可人家又聽話,又聰明,你什麼時候能像人家一樣?你怎麼就如此不爭氣呢。”父母的這種教育方法,容易使孩子產生挫敗 感,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因此,父母應該這樣做:

1、教孩子學會反問自己

父母要讓孩子自省:“我現在各方面表現如何?有什麼優點?有什麼缺點?跟上個月或上個星期比較哪些方面有進步?哪些方面有退步?我該怎麼辦?我有決心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嗎?我是否應該聽取父母的意見?是否要徵求老師、同學的意見?”

2、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一位專家曾做過一次實驗:讓幾十個中國與外國的孩子分別拿測驗後的分數回家給各自的父母看,結果中國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績後,有80%表示不滿 意,而外國的父母則有80%表示滿意。實際上,外國孩子的成績還不如中國孩子。中國的父母習慣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看待別人和世界。而外國父母則習慣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所以,專家建議父母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並教會孩子去發現別人的長處,真誠讚賞他人。

3、承認孩子永遠是最好的

很多父母望子成龍的心太過迫切,他們似乎容忍不了孩子的暫時落後與普通的成績,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強加在孩子身上,但這樣做常常會適得其反。要學會欣賞孩子,生命之間是無法比較的,你應該感覺你的孩子永遠是最好的、最優秀的。

“育兒真理”六:孩子遇到挫折只會一味指責

由於口音的影響,小資的拼音總是不能說準確,也常受到幼兒園小朋友的恥笑,小資心裏很受打擊,回到家就想爸爸媽媽哭訴。可是,爸爸媽媽也不懂怎 麼回事,就以爲是小資無理取鬧,沒有聽老師講,加上孩子的哭哭鬧鬧,心裏很煩躁,就責罵孩子。這樣,孩子心裏受挫則,卻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幫助,心裏更加不 開心,變得不像上學。

點評:給孩子多一點鼓勵

孩子遇到問題一味指責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做得最差的,父母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尋找學習過程中的具體問題。但家長也不知道怎處理時,可以先安慰孩子的情緒,再去尋求解決的方法,而不是隻會責怪孩子。

孩子遇到問題一味指責,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最不可取的。簡單的責備不但於事無補,甚至事與願違,加重學生的焦慮情緒。很多時候千萬不要只關心 孩子的分數,更要關心他們是否愛讀書、是否愛提問、是否愛觀察、是否會討論……只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才真正決定着學生的未來。家長應該以健康的心 態對待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順利與挫折,這也會對孩子形成健康的心態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需要的是心理和方法上的具體引導、幫助。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