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寶寶“膽怯”?那可能只是家長認爲的

寶寶“膽怯”?那可能只是家長認爲的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剛開始上音樂課時,巧巧總是躲在媽媽身後,用她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我,既好奇又有點膽怯。

課後,我跟巧巧媽媽溝通交流時發現,其實巧巧在家是很喜歡音樂的,但是在課堂上就顯得有些拘束。媽媽也有點擔憂。

我和媽媽說,先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不用給孩子貼上標籤,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音樂,感受音樂,總有一天孩子就會給你驚喜。

寶寶“膽怯”?那可能只是家長認爲的

之後的課堂裏,總能聽到巧巧媽媽跟着我一起唱着熟悉的歌謠,跳着各種舞步,時而還穿插着爸爸的陪伴。

巧巧在課堂上也越來越放鬆,後來每次她跟着旋律翩翩起舞的時候,我總會想起那句話,每個孩子都是一朵特別的花,只是綻放的時間不同。

期間,巧巧的爸媽會繼續產生困惑,因爲隨着巧巧對課堂的熟悉,她的狀態、對音樂的感覺、對節奏的把控都越來越棒;但好像還是遲遲不願開口唱歌,在麥克風環節的時候,還是會閃躲在媽媽的懷裏。

不過,在隨後的課堂中,伴隨着巧巧“偶開金口”的次數越來越多,媽媽好像也明白了,在這件事上不能強求,只有耐心陪伴,合理引導才能使她“金口常開”~

在小姑娘最後一節M2課上,清晰洪亮的“te-le-phone”從她口中蹦出,彷彿爲我們這段音樂之緣,暫時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也期待下一次在M3的重逢中,小姑娘能夠繼續做她自己,做一朵自信綻放的花。

寶寶“膽怯”?那可能只是家長認爲的 第2張

指導師快問快答

Q1:是不是有些孩子在上音樂課之初,會比較膽怯?可能是什麼原因呢?

Track:的確,很多孩子在剛上音樂課時,會比較“膽怯”;而我覺得“膽怯”只是站在成人角度上對孩子情緒的描述。

出現這種情況的因素有很多,如孩子自身的個性,所處的年齡段和周圍環境的變化,都會讓他在初上音樂課時產生“膽怯”的情緒。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環境方面的原因。當孩子剛剛來到音樂課課堂,相對較小的教室空間,還未相互熟悉的老師同學,新鮮的上課的流程,對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環境。

孩子選擇坐在媽媽懷裏,我們眼中的“膽怯”,正是孩子在陌生環境中選擇出的最舒適的適應方法。

Q2:一般媽媽會產生什麼疑問?作爲指導師,你如何去幫助媽媽更好地理解孩子?

Track:媽媽會疑惑的是:孩子上課時就坐在那裏,指導師做什麼他就在那看着,完全沒有參與感。

大部分爸爸媽媽對於孩子在音樂課上是否有“參與”,都以孩子是否跟着老師做動作或唱歌爲依據來定義的。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獨特性一般體現在他們的個性和學習方式上:

有的孩子是主動型學習的,具體行爲體現在老師做什麼動作,他們會直接來模仿和表達,需要通過自己的身體實際的感受來學習;

有的孩子是觀察型學習的,課上一般表現爲先安靜的觀察,講看到和聽到的東西在大腦中內化,等他自己準備好了,纔會開始用動作來表達。

所以,這類型的孩子在“看”的過程,就是他們學習的過程,家長要做的就是跟着老師一起做動作和唱歌,給孩子充當很好的參考和模仿的對象,等孩子願意表達時,及時給予孩子積極有效的鼓勵。

寶寶“膽怯”?那可能只是家長認爲的 第3張

Q3:你覺得爸爸在陪伴孩子一起上音樂課的過程中,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和引導師範呢?

Track:爸爸的聲音,動作,以及陪伴孩子的方式對於孩子來講都是有專屬的意義的。

在音樂課上,爸爸可以和老師一起唱歌,爸爸獨特的男生音色滿足了孩子對於不同音色的探索的需求。

爸爸在課上跟孩子一起隨着音樂舞動身體,更是增加了彼此之間的親密度。

爸爸在音樂課上跟孩子的各種互動可以給孩子展現“勇氣”和“自信”,這正是爸爸在整個家庭中獨特的家長角色的體現。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