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如果你這樣對待女兒,長大會得上“招渣男體質”

如果你這樣對待女兒,長大會得上“招渣男體質”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些人因爲性格是人人捏的軟柿子,幼兒園一路被欺負到職場,“招欺負體質”;

有些人童年缺愛,長大後就成了“作死體質”,爲了不斷證明自己被愛,而把親密關係“作”到破裂爲止(例如張柏芝);

有些人是天真輕信的“招騙子”體質。

認識一位太太,過去十年一連遭遇4、5個騙子,現在家財散盡......奇葩體質太多了,都是命啊~

還有一種很有趣的女生體質——“招渣男體質”:人頭涌涌,滿地的好男生她們不鳥,偏偏要愛上渣男,害的自己傷痕累累。

如果你這樣對待女兒,長大會得上“招渣男體質”

各種體質都和早期體驗非常有關係,今天8渣男體質,請先看故事:

媽媽很愛自己的女兒,於是寧願自己餓着肚子,也要把自己的食物推到在女兒面前,讓女兒吃。

過了一年,女兒推翻桌子,離家出走自殺了。

看到這裏大家可能就很奇怪了,媽媽對你這麼好,犧牲自己的利益,自己餓着肚子,你爲什麼什麼還要離家出走自殺呢?

這太奇怪太不可思議了。可能很多媒體就要開始批評責罵這個女兒了,說她不孝,被寵壞了,放溺愛壞了。

別急,這個故事還沒說全呢。

媽媽很愛自己的女兒,於是寧願自己餓着肚子,也要把自己的食物推倒女兒面前,讓女兒吃。

但是女兒已經很飽了,吃不下一丁點東西了,女兒說自己吃不下了。媽媽大怒,說你怎麼這麼沒良心呢,媽媽自己餓着肚子,辛辛苦苦省下來的食物,你怎麼能拒絕呢?

媽媽這麼愛你,你現在還小,怎麼就不能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呢? 迫於這份“愛”,女兒只好忍着腹痛把食物吃完了。

過了一年。

最後女兒推翻桌子,離家出走自殺了。

很多中國的父母和老師都喜歡無視中間這一段,無視女兒的真實感受。媒體報道出來的,也多是第一段。

然後就開始歌頌偉大的母愛了,偉大的利他精神了。與之做對比的是女兒的自私,不孝,完全不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媽媽的愛。

美其名曰:腦殘90後。

如果你這樣對待女兒,長大會得上“招渣男體質” 第2張

現在來分析下,這個故事裏,女兒爲什麼自殺了?

身體上:媽媽捱餓和女兒被撐着,可以說是一樣的痛苦。

心理上:媽媽完全佔據優勢,從表面看甚至可以說是犧牲自己,成全女兒,多麼偉大的母愛啊。媽媽自己沉靜在這種“付出”的快樂中,佔領着“道德制高點”。

女兒卻慘了,每天身體上承受着和媽媽一樣的痛苦,心理上卻有着巨大的壓力。這時候,她要是反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馬上就招來媽媽和周圍輿論的譴責和“腦殘90後”“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稱號。

要是不反抗,長期否認自己的真實感覺,去滿足媽媽。請問,這跟木偶洋娃娃有什麼區別。自己都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我,活着和死了有什麼區別?

我想,如果這個女孩是生活在一個家暴的家庭,長期被媽媽打罵,虐待,捱餓,甚至是被媽媽打的半死,餓的半死,她都會堅強的活下去。因爲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敵人是誰,自己該恨誰,自己有一天長大了,足夠強大了,就逃離這個家庭,去尋找自己的幸福。

但上面那個被“愛”壓迫的小女孩就很慘了,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的感覺是什麼?自己到底該恨誰?自己的敵人是誰?

如果她沒自殺的話,以後遇到那些對她很好,好的不得了,試圖拯救她的“好男孩”,會馬上產生厭惡感,逃避,甚至是懲罰那個“好男孩”。

相反的那些有獨立意識的,想幹嘛就幹嘛,根本不在乎你利益的感受的的“壞男孩”會對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她能爲那個“壞男孩”付出一切,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全部。如果這個“壞男孩”打罵她,暴力她,甚至逼她去賣淫,偷竊,搶劫。我想這個女孩都會毫不猶豫的答應。

如果你這樣對待女兒,長大會得上“招渣男體質” 第3張

有趣的是我們只看這個故事的表面,改一下結局,就成了:

媽媽很愛自己的女兒,於是寧願自己餓着肚子,也要把自己的食物推倒女兒面前,讓女兒吃。

女兒過的太安逸

最後推翻桌子離家出走了,遇到一個壞蛋,把第一次給了他。然後就墮落了學壞了,吸菸喝酒,去賣淫,偷盜,搶劫。儘管那個壞蛋天天打他,罵她,不把她當人看,暴力她。但這個女孩卻始終愛着這個男孩,願意爲他付出一切。

這看上去簡直是荒誕離奇,不可思議極了,簡直是犯賤下作,下流。我們不會同情這個女孩,還會給她更多的辱罵,指責。

近幾年,媒體上曝光了很多類似90後暴力,犯罪,賣淫的事件。於是我們就理所當然的把“腦殘90後”這個稱號給了他們。

請問我們試着去分析,去解剖問題了嗎?我們試着去理解他們了嗎?

他們爲什麼這樣,難道是天生的?

下面分析媽媽爲什麼會有這種舉動:投射機制。

完全的付出就是最大的自私。

可能聽到這句話的朋友會有點暈,但數據一再表明,忽略他人的真實感受,用“愛”的名義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付出,最終的結果是逼得親人他而去。

這種“愛”一點都不偉大,相反的這是最大的自私,想把親人變成自己的木偶。

現在我們站在媽媽的角度,媽媽那個時代物質極其匱乏,她可能天天捱餓,受凍。於是她的內心就產生了一個“捱餓的小女孩”,她可能會在心中發誓,以後有能力了,絕不會讓自己的後代受這種苦。

於是在產生“捱餓的小女孩”的時候同時產生了一個天天都能吃飽的,快快樂樂的“理想小女孩”。

就是“真實我”和“理想我” 。

長大之後,物資好轉了,很充裕,媽媽這個“捱餓的小女孩”就被壓到潛意識領域了,有了女兒之後,媽媽很自然的就把這個“捱餓的小女孩”投射到女兒的身上,不管女兒到底願不願意接受。

而媽媽乾的事也很簡單,就是讓“捱餓的小女孩”變成“理想的小女孩”。

所以當我們死命的對一個人付出時,你說,是因爲我太愛這個人了,其實不是的,是因爲你太想把“真實我”變成“理想我”了。

如果你這樣對待女兒,長大會得上“招渣男體質” 第4張

這裏你就會問了,想把“真實我”變成“理想我”爲什麼要投射到他人身上呢?自己改變不就得了。

問的好,這是因爲這些人失去了“自我”,通常這些人還有個通病就是養成了“外部評價系統”,極其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比如這位媽媽,犧牲自己的利益,多偉大啊,自己餓着把食物給兒女,周圍朋友親戚不瞭解她的人,可能都要豎起大拇指了,她沉浸在這種“快樂”中。絲毫不在意,她這麼做,把她女兒陷入了“不孝”的領域中。

很多那些陪讀的家長,爲了孩子上學把房子賣了,工作辭了。到孩子讀書的那個城市,打份零工,租間小房子,所有家務都自己包了。

孩子什麼都不用做,這是因爲這些家長太溺愛自己的孩子了嗎?不是的。是她們太害怕投射在孩子身上的“真實我”偏離軌道,無法變成“理想我”。

如果孩子按照他們設定好的軌道運行,他們會非常溫柔,對孩子非常好,好的不得了。

一旦孩子表現出一點反抗,一點點獨立意識,一點點“想走自己的路”。那麼你就等着火山爆發亦或者是祥林嫂般的“我的命好苦啊。。。”

這是“僞愛”不是“真愛”。

如果你這樣對待女兒,長大會得上“招渣男體質” 第5張

很有趣的一點是,潛意識定律還有一條“付出越多,喜愛越甚”。愛的是誰,是孩子本身嗎?

不是。

是投射在孩子身上那個“真實我”和“理想我”。

也可以說出是,我們愛一個人,是愛在他身上的付出。

首選,我們把那個“真實我”投射到孩子身上,不管孩子願不願意。

然後我們盡一切努力,讓自己心中的“真實我”變成“理想我”。

如果孩子表現的和你心中的“理想我”很接近,很像。你就感到無比快樂,無比滿足,愛死了這個小孩子,願意爲他付出一切。

呵呵,如果不是,那就慘了,通常的家長會用2種方法來控制這個小孩子。

·一種是“犧牲自己式的付出”,把自己扮演成一個犧牲者,受害者。

·另外一種是“不停的否認他”,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拿他跟其他小孩子比,打擊他,否認他,譏諷他,不停的給他潑冷水。

這些是因爲“太愛他了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恨鐵不成鋼”?

所以當很多家長留言中問:

“我現在在一個小地方有自己的事業,生活很幸福,但是看到您說的,爲了孩子的視野我想搬到大城市去,即使我會失去很多...”

“我家孩子在上一所很昂貴的國際小學,但是今年家裏經濟出了一點問題,如果繼續上這所學校,會非常吃力,我應該繼續嗎?”

“我被老公家暴很多年了,爲了孩子我一直沒有離,但孩子偏偏不知道感激,我應該怎麼辦?”

我的回答總是:別給老子演瓊瑤苦情戲, 孩子一點不會因爲你的犧牲而得益,反而可能因爲你的強迫性施愛,變成一個“關係受虐狂”(Relationship Masochist)。

找到親子之愛當中最舒適的那個平衡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