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與生俱來的那些優秀品質,你是在守護還是在破壞?

孩子與生俱來的那些優秀品質,你是在守護還是在破壞?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曾幾何時,我們的教育開始呼籲:“要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創造力,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要培養孩子學習的專注力..." 當今“Grit”(堅毅)這個詞自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授Angela Duckworth的TED演講後也被更多人所知曉。我們的社會在呼籲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良好品質,是因爲學校以及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發現了很多問題,例如獨立性差,學習不專注,做事情沒有恆心和毅力,沒有批判性的思維,缺乏創造力等。爲什麼會這樣?大多數人會認爲中國的教育太注重知識的灌輸,應試教育體系更是缺乏了對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養。

這種認識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覺得沒有說到根源。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就會發現,在生命的初期,任何一個正常的孩子都喜歡探索,到了可怕的兩歲期間都會宣誓自己的主權,也喜歡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更追求完美,一件事情,如果媽媽不小心介入,他們甚至會很憤怒地讓媽媽放回起點自己重新來過,直到達到目的。他們碰到自己喜歡的玩具,都會全身心投入,你叫都叫不走。這些生活中的細節都在揭示人類本質中的優點,但是爲何後來孩子原本的優點會消失?根源是我們沒有好好守護和開發孩子優秀本質的潛能,而是不經意破壞了。破壞了的東西,再重新修復可就不再是件容易的事情。

那如何來守護以及開發孩子本有的良好品質呢?下面就從英國早期教育EYFS(早年發展階段0-5歲)和家庭教育的理念與方法以及我的親身體驗來談談。EYFS是全英所有官方認證的幼兒園以及早期教育中心統一遵從的綱要。父母與老師的關係也並不是簡單的老師與家長的關係,而是合作伙伴的關係,所以孩子在幼兒園以及家庭所接受的教育具有相當的一致性和系統性。

孩子與生俱來的那些優秀品質,你是在守護還是在破壞?

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創造力

每個孩子從出生都有着對於這個世界充分的好奇心,他們喜歡玩兒,喜歡嘗試,喜歡摸索,都是十足的探索家!幾個月大的嬰兒喜歡把東西放到嘴裏,這是他們最初的對於周遭環境的探索與感知。 兩三歲的孩子喜歡用塗料亂寫亂畫,對於各種食物也喜歡用手去抓,邊泥古邊感受。大家有沒有發現,捲筒紙也是孩子們的最愛,爲什麼啊?因爲捲筒紙的可塑性強,可以撕成碎片,也可以拉得很長,還可以團在一起,這們靈活多變的素材恰恰給予了孩子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無限空間。

可是以上的種種在沒有孩子早期發展常識的家長眼裏都是“熊孩子”的表現,怕髒就不讓寶寶把東西往嘴裏放;怕亂,就阻止孩子碰這碰那;玩具是給孩子買了不少,可是孩子怎麼就喜歡捲筒紙,包裝紙或者是泥古食物啊?於是家長都通通地阻止。要知道,每一個這樣的舉動都在無意中破壞着孩子本有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創造力。

那難道就應該讓孩子在家裏大鬧天宮,無法無天的亂玩兒嗎?當然不是,規則與自由永遠都是一對最緊密的朋友,二者缺了誰都無法獨立生存。英國的早期教育中有一項專業的活動叫做“Messy Play”,這就是感官玩兒,也可以叫做凌亂自由玩兒。這種玩兒法主要是給孩子充分提供各種感官性狀的物體,讓他們充分探索,感受,發現物體之間的關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玩兒法的媒介包括泡沫,麪粉加水,食物,塗料,碎紙張,橡皮泥等,其實就是爲孩子建立一個實驗基地。有時你會發現,孩子玩兒夠了,在飯桌上或者是平時的生活中反而不會再那麼“熊”,因爲一來他們的天性得到釋放,二來在老師與家長的引導中,孩子已經分清了玩兒的場所以及生活場所的不同,例如在飯桌上就要吃飯,食物可以玩兒,但是要在玩耍的場所。這就是規則與自由的完美結合。

以下幾圖爲奧利和查理參與的Messy Play(凌亂自由玩兒)

孩子與生俱來的那些優秀品質,你是在守護還是在破壞? 第2張

(種花的土壤)

孩子與生俱來的那些優秀品質,你是在守護還是在破壞? 第3張

(穀物早餐)

孩子與生俱來的那些優秀品質,你是在守護還是在破壞? 第4張

(實驗探索:水,泡沫,橡皮糖和容器)

孩子失去好奇心與創造力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這就意味着他們失去了探索這個世界以及學習的原動力。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一來要理解他們,二來要爲他們發揮這種潛能提供適當的環境及豐富的素材。

獨立與自信

如果你細心觀察,這個世界本沒有喜歡坐享其成的孩子,與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他們更加喜歡體會到做完一件事情的成就感。印象最深的就是奧利和查理兩歲多的時候,早晨要送去幼兒園,如果爲了快我不經意把衣服給他們穿上了,他們會非常憤怒地要我把衣服脫下來,自己再穿上。那個時候喜歡吃酸奶,如果我不經意把酸奶盒上的塑料紙撕開,他們會大發雷霆地讓我把它貼回去。這些都是孩子本能地對於獨立的追求,他們希望感受到成就一件事情的快樂,因爲這是他們感受以及認識自我的過程。如果孩子在成長中完成一件事情的權利不斷被大人剝奪,他們就會變得沮喪,久而久之,沒有體會到足夠的成就感,自然就不會形成自我意識,獨立人格就無法建立,當然就談不上自信。所以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溺愛是一種無知的傷害,不要想偷懶還說是愛!。

孩子們除了喜歡體會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他們也很喜歡錶現自己,這些都是正常的天性。每個孩子本真的都喜歡自己好,自己厲害,而且被周圍的大人所認可。當一個孩子向你展示自己的一點兒小成就的時候,你是心不在焉,還是覺得要教育孩子謙虛,或者是在別人誇獎孩子的時候,自己卻當着孩子的面兒說:“這不算什麼!” 當一個孩子的努力不被重視,甚至在不斷地被否定的情況下,他當然就無法自信。

孩子與生俱來的那些優秀品質,你是在守護還是在破壞? 第5張

(奧利和查理在全神貫注地觀察生活在樹冠中的蟲子)

英國的早期教育EYFS的基礎構架之一是孩子的個人社會情感發展,這包括孩子的情商,性格心理,好習慣養成以及社會能力等發展。孩子的自信與自我意識的建立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其基礎理念就是多創造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機會,在家長眼裏,雖然有時覺得孩子做得很慢,或者做得不夠好,甚至是錯的,但是我們要維護的是孩子想要完成一件事情的自我驅動力以及鼓勵他們完成一件事情過程中的努力,而不是結果。同時在孩子表現自我的時候,要真誠地給予肯定,因爲“能夠甚至善於表現自我”是我們應該保護的孩子的品質,這在英國EYFS(早年發展階段)中也是孩子發展的里程碑。

保護和發展孩子的自信,從給予他們完成一件事情的權利以及鼓勵和肯定他們的努力開始!

Grit堅毅

Angela在TED演講中提出了Grit(堅毅)對於一個人的成功所起的重要作用,堅毅的教育理念也越來越被大家重視。堅毅這個詞應該不難理解,就是遇到困難不屈不撓,朝着預定的目標勇往直前,不輕易放棄。問題是,孩子天生有徵服困難而不輕易放棄的品質嗎?孩子天生喜歡體驗做完一件事情的成就感,那如果遇到困難他們會怎樣呢?他們是否也喜歡征服困難的快感呢?回答應該是肯定的,你有沒有發現每一個孩子不管是女孩還是男孩,都喜歡登高爬梯,他們爲什麼喜歡這樣?除了身體發展的需要,願意攀爬的孩子們到底是怎樣一種心理需求?

這一點還是我的英國婆婆給予了我一手答案。她一生從事教育,心理學背景,對於孩子學習障礙有相當的研究與經驗。在一次家庭野外行走的活動中,大人都在走大道,幾個孩子卻在一旁翻山越嶺地走荊棘。婆婆說:“孩子天性中有喜歡征服困難的品質,他們喜歡走較爲崎嶇的路線,這其實是通過身體的體驗來滿足一種心理上的需求,享受征服困難的快感。爲孩子多提供這樣挑戰自我的機會就會建立起他們的抗挫能力,對於他們將來面對人生中的困難很有好處。” 在英國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兒童活動場所,都設有免費的大量而形式多樣的攀爬設施,這其中的奧祕除了鍛鍊身體,就是在鍛鍊孩子們的“Grit”吧!想想在國內,帶娃的口頭禪不就是:“孩子小心點兒,別摔了!”即便孩子想嘗試,有時也被大人的心驚膽戰的態度嚇着了,久而久之本有的征服困難的品質就這樣在不經意間消失了。

孩子與生俱來的那些優秀品質,你是在守護還是在破壞? 第6張

孩子與生俱來的那些優秀品質,你是在守護還是在破壞? 第7張

孩子與生俱來的那些優秀品質,你是在守護還是在破壞? 第8張

(奧利和查理在森林裏走獨木橋)

上週日在我們慣例的家庭野外探險中,奧利和查理一眼看到了獨木橋,於是就要嘗試。穿着雨鞋太滑,根本沒法走,於是老爸就扶着他們走。可是走下來哥倆一點兒都不甘心,非要自己走,結果摔了下來。這個獨木橋距地面還是有些距離的,兩個人的腿部都摔青了,還有劃痕,但是他們還要堅持。查理髮現走不行,於是就爬,爬到半截又摔了下來,這次真是摔疼了,於是大哭了幾聲,不過沒哭幾下又帶着眼淚繼續爬,最後終於到達了終點。

這算是堅毅嗎?在人生的長河中,這點堅持的確不算什麼,也不能證明孩子們就形成了完整的堅毅的品質,但是他們的確在困難甚至是在疼痛面前沒有退縮。分析他們的心理狀態,5歲的孩子是不大會做與自己本心相違背的事情的,我們也沒有做任何引導,他們只是很自然的這樣做。其原因不是因爲他們多堅強,而是因爲他們非常享受把一件事情做完及征服困難的滿足感。從小在自然以及運動中挑戰自我,成就自我,所以一點傷痛根本無法和征服困難的滿足感比較。我從沒有因爲他們摔倒了就大驚小怪,在培養他們安全意識的基礎上,基本是由着他們來的。

剛毅性格的塑造絕不是讓孩子白白受苦,而是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挑戰自我的機會,讓孩子充分體會到征服困難與成就自我的快感纔是最重要的。

專注力

奧利和查理3歲多的時候,我也曾希望他們能夠坐下來,畫畫也好,做手工也好,可是他們精力太過旺盛,於是就去問老師爲什麼孩子沒有專注力,坐也坐不下來。說實在的,老師還真被我的問題給嚇着了。因爲在她的觀察和記錄中,奧利和查理都是在玩耍中專注力,參與度以及身心狀態非常好的孩子。於是她這樣回答我:“不是孩子的專注力出了問題,而是你沒有讓他們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孩子與生俱來的那些優秀品質,你是在守護還是在破壞? 第9張

(奧利和查理在全神貫注地玩兒建築工地玩具)

正常孩子的專注力是與生俱來的,如果是玩兒自己想要玩兒的東西,兩三歲的孩子甚至會聽不到大人說話,他們的投入程度以及身心狀態都是非常愉悅健康的。孩子在玩兒的過程中探索,思考,創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效率是很高的。所以與其爲孩子的專注力而焦慮,不如想辦法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或者想辦法引導孩子對於一件事情的興趣。

當看到孩子非常專注地在玩一個玩具或者一個活動的時候,沒有必要去打擾他們,也不要認爲只有教了,他們纔會學到知識。其實保護孩子的專注力就是培養他們的專注力了。家長也不用擔心不與孩子交流會影響他們的語言發展,你會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在玩耍中會向你展示,提問題或尋求幫助,這都是與他們交流的大好機會。

專注力不是培養出來的,是保護出來的。首先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其次學會陪玩兒,不打斷孩子專注的事情,與他們交流學會找契機。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