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不是孩子錯了,而是家長你太心急了!

不是孩子錯了,而是家長你太心急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活中,總會遇到這麼一些孩子,見人不敢打招呼,不敢去跟小朋友玩,不愛看書,不愛學習......那麼這些孩子該怎麼教育呢?

孩子不是膽小、內向,而是在自我保護

前些日子帶涵涵出去玩,她碰到一個同齡的小朋友,給人家一起玩了一個多小時,臨走分別前,還邀請人家說:“樂樂,我邀請你來我家玩,我們家住在哪裏哪裏,我媽媽電話是多少,你讓你媽媽帶着你來,如果找不到,可以給我媽媽打電話。”

這些日子,她的腿好了,所以週末經常會帶她出去,每次遇見同齡的小朋友,她都能跟人家玩到一起。

其實,在涵涵3歲剛上託班時,她是不願意跟陌生小孩一起玩的,當時只認他們班的孩子。再後來,就算想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自己也不敢上前去。

我清晰地記得,當時在城市運動公園時,我跟在她身後,鼓勵她主動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帶她出去,能自己向服務員或工作人員提的要求,儘量讓她自己去,能自己買的東西,儘量讓她自己買。

並且儘可能地呼朋喚友,找各種理由,大家聚在一起,讓孩子們一起玩。

漸漸地,由需要我跟在身後,到自己害羞地一個人去尋找玩伴,再到見到磁場相吸的同齡人或侃侃而談,或愉快玩耍。

這中間,我也曾焦慮過,懷疑過,但更多地是,鼓勵自己靜待花開,最終孩子變成了還不錯的樣子。

所以,內向、膽小這些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一種自我保護,是她探索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等到她摸到社交的訣竅了,就會變得應付自如起來。

她不是不愛打招呼,是還沒到時間

涵涵在3歲到5歲之前,都變得不愛跟人打招呼。從剛學說話時,遇見陌生人就叫個不停,非得人家答應。到3歲後,知道了害羞,就不怎麼與人打招呼了。

不是孩子錯了,而是家長你太心急了!

上次因爲很長時間沒見到爺爺,在路上碰到爺爺後,都沒有叫一聲。

等跟爺爺分別後,我問她:“你怎麼沒有叫爺爺呢?”

她不好意思地說:“因爲我害羞嘛。”

其實,這樣的場景有很多,面對別人質疑、嘲諷的目光,我只是依舊堅持慢慢引導,每次涵涵不樂意打招呼時,我仍舊用她的口氣提醒道:“你說爺爺(奶奶、阿姨)好”,再見的時候,依舊用同樣的方式,提醒她再見。

很多人還曾說:“你說你媽看那麼多育兒書,也沒啥太大用處不是?”

我只是笑笑,不說什麼。因爲根本不在一個頻道,溝通是不會成功的。

也是在快5歲的時候,涵涵突然像變了一個人,小朋友來我們家,她會主動招待,先是跟人家的父母打招呼,再幫小朋友換鞋子,然後領着小夥伴參觀我們家,緊接着就是帶到她的玩具房一起玩耍。

昨天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在公交車上,一位爺爺說讓她坐,她用清脆的童聲回答說:“你是老人家,應該你來坐。”

當時,周圍的乘客都笑着看着她,老爺爺也連聲誇,這小娃娃可真有禮貌。

這也許是,每次跟爺爺奶奶一起吃飯時,奶奶總會說先給涵涵,而我會笑着提醒涵涵“長者先,幼者後”的緣故吧。

那時,我想起了,我們一起走過的不愛打招呼的一幕幕。

你看,孩子並非我們想的那樣,會永遠“不禮貌”,而是她需要時間去成長。

而這一過程中,你任何的不理解,或者強迫,都會把她推向另一個極端。相反,若能靜待花開,蝴蝶自來

他們總在你不經意間長大

涵涵小時候,是不忌諱別人的口水的。

曾經在吃餃子時,爺爺嫌周圍的皮兒硬,會把最上面的皮咬上一圈,然後再給涵涵吃,或者自己碗裏的飯邊吃邊餵給涵涵,最後剩下的一口湯,還會留給涵涵喝。

雖然我在場時,總會笑着學涵涵的口氣說:“涵涵,你說爺爺我不想吃你的口水噢。”

但架不住涵涵不在意。

可是等她四歲多的時候,誰吃過的東西給她,她都不會吃,理由是“我不想吃你的口水”

之前穿出去的衣服,一會兒就弄髒了,我曾跟老公感慨,你說我們家這小姑娘,啥時候才能學會乾淨呀。

但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從未阻止過涵同學爬高上低、撿樹葉,因爲不想剝奪她做孩子的權利。

沒想到,現在她動不動就說:“我可不想做個不愛乾淨的女孩子”。

有了輸入,纔有輸出

之前,在跟涵涵講故事的時候,她總是會注意到圖畫上的細節,“媽媽,他爲什麼不開心呀?”、“媽媽,他爲什麼張大嘴巴呀?”等等。

我那時就想,我給你回答了,那你自己就沒有思考啊,所以就反過來問她爲什麼?可她總是說不知道,最後還是我來說。

再後來,我說完後,會問她“你覺得呢?”,一開始,她還是說不知道,可漸漸地她有想法了。

再再後來,我說完後,她自己會說出不同的看法,或者是補充。

我想起了一位媽媽說,自己的兒子學習不主動,總是不愛思考,需要她給現成的答案。

我瞭解情況後,才發現,是孩子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思考。

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懶於思考,而是能力尚且達不到。一開始,不妨引導孩子,一步步來,慢慢地他就知道該如何下手了。

不是孩子錯了,而是家長你太心急了! 第2張

請記得他還是個孩子

是的,原則性的問題,是非對錯,我們應當堅持,不能因爲他是孩子而縱容。

但有時候,我們是不是對孩子太苛刻了呢?

上週末帶涵涵去公園玩,她非得要買泡泡槍。轉移注意、講道理對她這個年齡段根本不管用。

於是,我抱着她,蹲下來,看着她的眼睛說:“泡泡槍很好玩是吧,媽媽也想給你買,但是呢,現在是冬天,你看你的小手是不是很冰,若是再玩泡泡槍會更冷,說不定還會生凍瘡,手腫了可不漂亮,而且還會很癢哦。”

涵涵聽完後,也不哭鬧了,自己說:“媽媽,那等過完年,天氣暖和了,你要記得給我買啊。”

孩子哭鬧的時候,是最需要我們愛的時候。這時候共情,總比發脾氣、講道理、恐嚇威脅更有效。

她奶奶總是說,涵涵好帶。那是因爲她沒怎麼帶過。所以,我老公帶過幾次後,聽到這話,就看着我安慰式地笑一笑。

再聽話的孩子,也需要大人照顧着吃喝拉撒。再聽話的孩子,也會有不講道理,犯渾哭鬧的時候,他們累了、困了、無聊了、缺愛了,都會鬧上一鬧。

可是這時候,我們要告訴自己,他還是個孩子,這很正常。他此時的確很不乖,表現很不好,但我不會跟他亂貼各種標籤。

我發火,我憤怒,這也是正常的,因爲我不是聖人。

但我會盡力保持理智,儘可能地少發火,給予耐心和共情。

我們讀那麼多育兒書,不是爲了讓孩子變乖,也不是爲了讓孩子變得像個懂事的大人。而是爲了讓孩子更好地做孩子。

當你的孩子有一天,突然很乖,很懂事,沒有一點兒小孩子該有的特徵,那纔是該真正焦慮、心急的時刻。

所以,不要心急地去強迫、去糾正,只要你的引導方法對,不妨靜待花開,讓寶貝慢慢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