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理解孩子,就是理解人性

理解孩子,就是理解人性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父母的行爲對孩子性格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是教育孩子首先得從先理解孩子開始。

一、孩子的所有行爲都是有目的的。孩子在BABY時期對周圍環境和人的反應,並不是無意識的,它其實是孩子通過對自身的體驗和與周圍人的互動,中學習到的基於明確的行爲計劃,採取的自發的、有目的的行動。舉例來說,當他發現只要他哭泣就會引起大人的注意,他就會在有需要的時候哭泣,如肚子餓的時候。

理解孩子,就是理解人性

二、遺傳因素在性格塑造上並不起決定因素。遺傳因素只是控制了身高、體型、頭髮眼睛顏色等等外在的生理特徵,但是在心理素質、性格特質等方面,遺傳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起決定因素。性格和後天的訓練、管教、孩子自身的計劃、所作所爲有更密切的關聯。

三、很多孩子追求的目標是希望吸引注意力並讓自己成爲關注的焦點。他們很多我們認爲不可思議的轉變,其實可能都來自與這個目標。所以很多令人不解的矛盾現象,剝開來看,其實都是圍繞着孩子們的目標而已。比如說書中提到一個孩子一直都是勤奮好學的孩子,突然變得不再做作業,不在乎分數,只對體育感興趣。爸爸媽媽焦慮的求助心理醫生,認爲自己的孩子“胸無大志”,醫生通過分析卻發現正是因爲孩子胸有大志,希望成爲焦點所以纔會有這種轉變。原因是他因爲轉學後,發現自己讀書的優勢不在,在學業上失去了自己的“光環”,但是在體育上他發現自己比新學校的很多孩子們要強,所以就把興趣轉移到了田徑和足球上。

四、“一個人在感受到社會興趣時會有與他人共處、合作並做出有益貢獻的衝動。”這句話很有意思,反過來說,如果他不怎麼與人合作和不太願意遵守規則的時候,很可能就是他對這個社會不太感興趣的表現。比如說孩子是否舉止得體,是否願意遵守學校和家庭的規則。對於我們教育者的啓示是,要營造合作的氛圍,讓孩子對集體感興趣,他纔可能更願意遵守班級的規則,並且願意爲了班級做出貢獻。其實在上正面管教社會情感課的時候也是強調,孩子們更願意遵守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讓他們有機會爲集體服務,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和歸屬感,他們會更開心和表現得更好。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