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七夕不是情人節嗎】七夕節是不是情人節啊 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嗎

【七夕不是情人節嗎】七夕節是不是情人節啊 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七夕不是情人節嗎?2月14日是大家公認的情人節,但是這是國外傳過來的情人節。爲了區分,中國也有自己的情人節。七夕就被商家營銷打造成了知名的“中國情人節”,那七夕節到底是不是情人節呢,一起看看吧。

七夕不是情人節嗎

以前並不是,是女子大型祈福節日,又有“女兒節”的稱謂。但是因爲牛郎織女的傳說,長生殿的私語,託白居易的福,七夕成了定情的代名詞。於是被各種營造成了中式情人節。也就成了現在大家約定俗稱的情人節了。七夕本是從星宿而來的節日,並且始終未能演變出情人節的定義。

七夕其實應該是女孩子們盡情玩樂的節日。元朝最早將七夕成爲“女兒節”,宋元時期七夕節的隆重程度絲毫不亞於春節,當時還專門設有“乞巧市”,專賣乞巧物品。

【七夕不是情人節嗎】七夕節是不是情人節啊 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嗎

中國傳統情人節:正月十五上元節、三月三上巳節

元宵節與七夕節:

元宵節,是古代婦女最感興趣的節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纔可以出來,甚至和男友談情。

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過的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單純地因爲是牛郎織女相會就把七夕附會成"情人節",嚴格意義來說,元宵節的"情人節"功能勝於七夕節。

上巳節和七夕節:

節日性質上,七夕只是女子乞巧,不具備三月三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習俗;

歷史沿革上,七夕最早的記載是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而三月三則源於上古伏羲和女媧神話;

時節特點上,七夕更多的是秋意闌珊,而三月三是春意萌動;

審美感覺上,七夕總會給人一種悽苦的感覺,缺少三月三甜蜜的氣氛。

【七夕不是情人節嗎】七夕節是不是情人節啊 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嗎 第2張


古代怎麼過七夕節

1、穿針乞巧、投針驗巧

現在的女人沒幾個人會女紅了,針線也被束之高閣。最早的七夕乞巧方式“穿針”就始於漢代宮廷,《西京雜記》說:“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唐代皇宮以錦搭綵樓,陳設瓜果酒饌、坐具,祭祀牛郎星、織女星,妃嬪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爲得巧。而民間則將七枚或九枚針並排固定在蓮藕等物上,用一根綵線穿過,誰穿得快則爲巧。

投針驗巧源於穿針,又有不同,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正午盛一碗水,待表面生膜,晚間聚會時將繡花針投在水面上浮起,看水底的針影,如花、如雲、如鳥獸者,謂乞得巧;如錘、如絲者,則謂之拙。

2、爲牛慶生、喜蛛應巧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賀牛生日。因爲傳說王母娘娘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着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爲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爲牛慶生”的習俗。

喜蛛應巧這個遊戲有點驚悚,不過蜘蛛結網是個巧活,也是應景的。喜蛛應巧的習俗大致起於南北朝時。南朝的人們在七夕夜陳瓜果於庭中,有蜘蛛網於瓜上則以爲符應。宋朝人將小蜘蛛放在盒子內,第二天看,如果網圓正謂之得巧。明朝人也以小盒盛蜘蛛,第二天看網的疏密以爲得巧多寡。

【七夕不是情人節嗎】七夕節是不是情人節啊 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嗎 第3張

3、拜織女、扎巧姑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約好閨中密友,舉行祭拜織女的儀式。齋戒沐浴後,到主辦者家中,在月光下襬桌子,置茶、酒、水果、乾果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插瓶,花前置小香爐。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邊吃水果、乾果,一邊朝着織女星座默唸自己的心事。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君,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說說笑笑,大家玩到半夜才散去。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婦女們往往要結紮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供奉瓜果。還要飛針走線,競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手巧的活動。

4、染指甲、洗頭髮

愛美可是女性不變的追求,古代七夕,女兒家聚在一起也會研究美妝。七夕節正好是鳳仙花開的時節,鳳仙花是染指甲的天然染料。中國西南一帶,包括四川、貴州、廣東都有七夕節染指甲的習俗。婦女七夕洗髮,也是特別的節俗。人們認爲,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淨的神聖力量。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5、供奉“磨喝樂”、吃巧果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爲穿荷葉衣裙,手持荷葉。北宋都城開封,七夕的街市上有很多賣“磨喝樂”的商販。宋朝稍晚以後的“磨喝樂”越做越精緻,製作的材料有象牙雕鏤或龍涎香雕成,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手中所持的玩具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