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比離婚更傷害孩子的事情,你真的懂嗎?

比離婚更傷害孩子的事情,你真的懂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兩天有位媽媽訴苦說:”我跟老公感情本來也不怎麼好,現在懷了二胎,孕期八個月還遭受老公家暴,真的過不下去了,想離婚啊,但是想到大兒子和腹中的孩子,又怎麼也邁不出這一步,我該怎麼辦呀?難道還要天天忍受這種水深火熱的生活?“

離婚對孩子造成心靈傷害的案例,在網上可以找到成千上萬條。所以中國人爲夫妻勸和的時候,總會說“就當是爲了孩子”;夫妻兩人在忍受婚姻不離婚的時候,也往往是考慮到“不能讓孩子沒有了家”。

但是圍城裏的故事有幸福美滿的喜劇,也必然會有黯然收場的悲劇。一段感情,沒有人能保證一定可以走到最後。如果真的萬不得已到了離婚這一步,我們不去評說孰是孰非,先來考慮這個問題:該怎樣保護那個即將面臨家庭破裂重大變故的孩子,怎樣把離婚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比離婚更傷害孩子的事情,你真的懂嗎?


感情沒了,別沒了風度
走到離婚邊緣的夫妻,能夠互相祝福、好聚好散的少之又少。要麼曾經有多愛現在就有多恨,要麼本來就不愛,失去後就更憎恨。於是情緒失控、口出惡言、互相詆譭、爭奪家產,尤其是爲了起到打擊對方的目的,把孩子當成復仇的工具,向他(她)灌輸另一方有多麼不堪、多麼混蛋。好像教孩子學會了恨,自己就能勝利了一樣。
我能理解這種摻雜愛和恨的複雜感情,但當你成爲父母后,你就不是一個只懂得愛情的男孩女孩了,你是爸爸、是媽媽,你應該負起對孩子的責任。哪怕是離婚,你也要控制住情緒化的發泄,收起失控的言語和行爲。別讓那雙純淨的眼睛目睹最愛的父母廝殺的殘酷場面,別讓那顆稚嫩的心靈浸透深深的恐懼和悲傷,別讓你們的孩子被迫承認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是卑劣、無恥之人。
離婚對孩子產生的最大傷害是什麼?
不是社會對離異家庭孩子的歧視、不是離婚後家庭重組帶來的考驗,甚至不是父母兩個人分開這個事件本身,畢竟生活中也有很多喪偶的爸爸或媽媽獨自撫養孩子,他們用心地加倍呵護孩子,這樣孩子就未必受到失去一方的巨大影響,也會有眼淚和痛苦,但卻不是因爲恨,而是因爲愛和思念。
真正傷害孩子的,是父母之間從肢體到語言的關於仇恨的這場戰爭。這種傷害,摧毀了孩子全部的安全感、認同感、歸屬感,雖不是一刀致命,卻是鈍刀割肉,成爲孩子漫長人生中每一個白天的隱痛和每一個夜晚的噩夢。
維吉尼亞大學Robert E. Emery在《孩子以及離婚的真相》這本書中說,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父母離婚會對他們造成壓力。孩子需要多長時間去適應生活的這種劇變,取決於父母多久可以對這段婚姻釋懷,以及父母離婚造成的混亂有多嚴重。那些能夠很好處理離婚壓力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也能儘快適應父母婚姻破碎的狀況。

我想,在婚姻中互相傷害的人,其實多數內心都還住着一個曾經受過傷害的小孩,那個小孩因爲愛的匱乏和缺失,沒有和外在形體一起真正長大。當我們爲人父母,請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再次重複這種悲哀。爲了保護孩子,請學着控制自己的情緒,像個真正的成年人那樣得體地、成熟地妥善解決離婚這件大事。

比離婚更傷害孩子的事情,你真的懂嗎? 第2張

孩子雖小,也要平等對待
離婚是大人之間的事情,卻對孩子產生着重大深遠的影響。所以,假如真的走到離婚這一步,請一定要通過平等的、溫和的、孩子能理解的溝通方式,獲得孩子的體諒。
對於比較小的孩子,可以通過講繪本的方式,讓他(她)簡單地懂得這個事情,給出父母永遠愛他(她)的保證。繪本推薦:《兩個家》、《我的爸爸叫焦尼》。
對於已經懂事的孩子,父母要分別開誠佈公地跟孩子談談心,告訴他(她):“不是爸爸(媽媽)不好,你的爸爸(媽媽)有很多優點,只是我們的生活節奏不太一致,需要分開來調整一下。你的爸爸(媽媽)還會經常來看你。”
當你重組家庭、有了新寶寶,也要經常認真地跟孩子談一談你的想法,給夠孩子安全感和歸屬感。要讓孩子能時刻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愛,讓孩子知道他(她)在你們心中的重要性不會變。
被這樣認真對待的孩子,會更容易接受和尊重父母的選擇,他們會知道:離婚就像大人犯了一個錯誤,現在需要糾正而已。
而且他們在人生路上遇到挫折,也會學着父母的態度,不迴避、不忍耐、不互相折磨,而是勇敢面對、積極溝通、妥善解決。
所以說,離婚也可以是一堂生命教育課,請上好這一課,讓孩子多吸收一些正能量。
比離婚更傷害孩子的事情,你真的懂嗎? 第3張

婚姻結束,關係不能結束
婚姻結束了,心裏再恨,自己慢慢消解,傷口再疼,自己慢慢癒合。別讓孩子承擔你們感情失敗的責任。不要阻止對方來看望孩子,也儘量別在孩子面前抱怨、指責、批判對方。因爲對你來說婚姻結束了,但對孩子來說,你們是他(她)的父母這一點永遠不會變。
孩子因父母的結合而生,從父母那裏汲取終生的精神動力,如果你抱怨對方,也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傷害對方,但是最痛苦的還是孩子。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她)爲是你們的孩子而自豪。
請放下恩怨,試着在孩子面前經常提到對方的優點,這絕對會對孩子產生不小的正面影響。比如奧巴馬的父親在他2歲時就回到祖國肯尼亞,此後父母離異,絕少往來,但是他的母親和外祖父母並沒有因此向他灌輸老奧巴馬“拋家棄子”是多麼罪大惡極,反而經常會和他談起他父親當年一些機智、勇敢的往事,向孩子塑造了一個偉岸、高大、“英雄”的父親形象。也許正是因爲這樣,奧巴馬沒有一點離異家庭帶來的陰影,反而充滿自信和人格魅力,打動了全美國的人民。
比離婚更傷害孩子的事情,你真的懂嗎? 第4張

人走遠了,愛別走遠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一個充滿着愛和溫暖的家。離婚之所以帶給孩子痛苦、孤獨、彷徨、無助,除了因爲家庭破碎,更因爲父母的愛不再像以前一樣溫暖。
假如家庭不完整了,但是來自父母的愛和溫暖還在,假如只是形式上沒有了完整的家,但孩子仍能擁有來自父母的完整的愛,那離婚對孩子的影響可以降到最小。
之前暖媽看過一位小男孩表達對離異父母感情的畫作,深有感觸。這是一位9歲的印度小男孩,名叫AZKA。他的畫作開篇說這是“一個破碎的家庭的故事”。
但是,AZKA敘述道:“他們把這些都告訴了我,並且讓我不用擔心,我也不需要在他們中選擇跟隨着誰生活。”“我還呆在原來的房子裏,我發現爸爸會比以前更有趣,於是我總是要他在家陪我。”“媽媽住在離家很近的地方,她幾乎每天都會來看我。”“他們不再吵架,我們仍然一起去逛超市、去海外度假。”“我總是跟爸爸睡在一起,因爲我害怕殭屍,而爸爸很強壯。”“媽媽也經常過來照顧我。”“很多人問我感覺怎麼樣,在這樣一個並不完整的家庭中。”“但事實是這個家庭並沒有破損,他們雖然不是夫妻了,但還是我的爸爸和媽媽。”“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而且他們再也不爭吵了。”“大家問我,是否希望他們複合。我說‘不’,我希望每一個人都是快樂的。”
結尾這句話是最打動我的:“當你仍然能感受到父母的愛的時候,這並不一個破碎的家庭。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我很開心!你們依然是最好的父母!”
這是一個9歲孩子教會我們的事:真正的愛不在於形式上的完整無缺,而在於雙方有效的積極的陪伴;真正健康的家庭關係不在於有人需要忍受和犧牲,而在於家庭裏的每個人都在做快樂的自己。

所以,當兩個人離婚後,其中一方帶着孩子生活,另一方也不要放棄陪伴孩子的責任,跟孩子約定好定期看望,參加孩子的生日和畢業典禮。最好雙方還能像AZKA的父母一樣,一起帶孩子逛超市、去度假。經常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只是分開了,但還和以前一樣愛你,你永遠是我們的寶貝。”

比離婚更傷害孩子的事情,你真的懂嗎? 第5張

真正有能力對自己和孩子負責的人,纔會勇敢地放棄,得體地退出;讓孩子在父母沒有愛的婚姻中艱難生存並不是最優的選擇。如果真的走到離婚這一步,就坦然放下過去,積極向上好好生活,不要覺得離婚就是人生污點;也請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不要因爲覺得虧欠了孩子而無限溺愛放任,對其造成另一種傷害。
其實,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爭吵,還是離婚這麼大的事件,父母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式,纔是對孩子產生最深遠影響的內容;無論你們在一起,還是分開,爲孩子付出足夠的愛和尊重,纔是衡量你們是否合格父母的標準。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