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療愈好了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療愈好了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一生有兩個家庭:一個是自己出生、成長的家庭;另一個是進入婚姻生活後所建立的家,也就是自己“當家”的家。原生家庭就是指個人從小成長的家。家庭塑造人的個性,影響人格成長、人際關係、管理情緒的能力,以及對人與人之間情緒互動的瞭解。

人一生有兩個家庭:一個是自己出生、成長的家庭;另一個是進入婚姻生活後所建立的家,也就是自己“當家”的家。原生家庭就是指個人從小成長的家。

家庭塑造人的個性,影響人格成長、人際關係、管理情緒的能力,以及對人與人之間情緒互動的瞭解,甚至談戀愛時,總是不自覺看上某種特定類型的對象,也受到原生家庭不同背景的影響。

姚斌長得帥、條件好,周遭有許多女孩子喜歡他,但他的初戀情人患了抑鬱症,自殺未遂剛出院。他的第二個女友,是個“暴食症”或“神經性厭食”者。目前他的第三任女友則是個有夫之婦,得不到丈夫的愛,而在絕望時遇到姚斌。爲什麼他不斷地被“受苦”的異性所吸引?總是喜歡精神上有問題的人?

追本溯源,姚斌十二歲時,父親有外遇,母親頓時精神瀕臨崩潰,開始進出醫院;當時,還是個小男孩的他必須轉換角色來扶持母親,其實他更需要被人照顧、關愛。姚斌像小時候幫助母親般來幫助那些女孩,希望自己的好行爲能使她們快樂起來,並且她們能夠重新開始來愛他。在心理學上,這稱爲“強迫性重複”。

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這個原本理學領域的專有名詞,擠爆了大衆的視野,如火如荼地吹遍神州大地,被不斷提及,簡直成了我們分析一個人的萬能定律。

自卑,是因爲打壓式教育。

焦慮,是因爲高要求教育。

內向,是因爲強勢教育。

混不好,是因爲沒有健康人格教育。

反正,醜惡面和原生家庭迥異的,就是缺失性,和原生家庭相似的,就是習得性。千錯萬錯,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禍。

療愈好了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原生家庭不是洪水猛獸

每個人都是帶着原生家庭的心理烙印開始自己成長曆程的。沒有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是一樣的,因此每個人的成長背景都不同。父母的價值觀成爲了我們人生的最高指導原則,他們在無意識中灌輸給我們的很多信念,往往成爲了我們一生的限制。所以,當我們發現了傷痛和限制後,我們開始怨恨父母,似乎一切已成定局。

我們說原生家庭是爲自己種的因。有因就有果,三四十歲的我,已經是果了,那我還有沒有機會改變?都是我父母的錯,他們當初那麼對我,我無能爲力,怎麼辦?這是我們對原生家庭最大的誤解。

實際上,我們在原生家庭的經歷的確造就了我們現在的樣子,但一個人的個性養成=先天性格+後天環境+個人邏輯,一個爸爸媽媽成天打架的家庭可能養育出一個同樣有暴力傾向的孩子,也可能養育出一個爲了避免自己的小家庭重蹈覆轍而倍加珍惜與愛人之間的相互尊重。

所以說家庭環境只是我們個性養成的因素之一,而如何去看待這些童年的經歷,如何做下這個決定,完全是可以由你來決定的。我們如果想要從這種影響中走出來,不是否定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而是看到父母與我們一樣,也是有創傷的人,然後去療愈自己。

療愈好了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第2張

原生家庭沒做錯什麼

我們探討原生家庭是要還原我們的家庭,父母各自的家庭,三代以內互相之間的關係。我們探討原生家庭的最終目的是爲了和原生家庭和解。在我們的教育理念裏,愛是被傳揚的,恨卻不被允許。但當恨不能流動的時候,愛也就被雪藏了,感受不到了。所以我們跟原生家庭和解,就要給自己一個安全的空間,可以容許自己釋放恨的情緒。

孫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單親媽媽帶大的孫儷,缺少父親的陪伴,母女倆處境艱難,小時候她吃了不少苦。

有媒體這樣描述孫儷對父親的憎恨:每次看到媽媽這麼辛苦,孫儷就在心裏暗暗發誓,我長大了一定要有出息,讓媽媽過上好日子!同時對爸爸的怨恨也更增添了幾分——爸爸一定忘記了我和媽媽吧?爸爸一定在和他的新妻子過着幸福的生活吧?

對那時的孫儷來說,原生家庭就是辛苦的媽媽和不負責任貪圖享樂的爸爸。她分別給了爸爸和媽媽一個標籤,她活在自己想象中的原生家庭裏,但那是真的嗎?人是有多面性的,而不是非黑即白的,小時候的她無法理解這種多面性。直到她開始看見,並相信這種多面性的存在。

爺爺70大壽時,孫儷爸爸對媒體說:“對女兒孫儷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她能取得現在的成績全靠她自己的努力和她媽媽的付出,看她現在很好,我覺得很欣慰。”這樣簡短的一句話,既有爸爸對女兒的愧疚,又有欣慰和愛。不推脫,不躲避,是飽含父女之情的肺腑之言,對孫儷渴望父愛的心來說,更是久旱逢甘霖。

看到愛,便可以看到更多。正如鄧超勸她:父女之間有什麼過不去的?天下沒有哪個父親是不愛自己女兒的,你爸那樣做,肯定是有他的難處,你如果和他這樣較勁,將來後悔的一定是你。

療愈好了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第3張

感受到父母的愛,看到他們的難處,去還原他們當時的生存狀態,這纔是完整有益的原生家庭信息。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原生家庭那點兒小祕密,我們是建議找專業的諮詢師或者團體的陪伴下探討原生家庭那點事。

原生家庭是我們的根,無論我們從那裏吸取了多少糟粕和精華,根養活了我們的枝繁葉茂。他們給了我們指向分離的愛意,這份愛意不一定全對,但一定純粹無私。所有仇恨原生家庭的人都搞錯了方向,它對我們影響確實很大,但我們不應該因此咒罵原生家庭。當然比起真切受過童年創傷的人,更惡劣的人是,一副死豬不怕燙的吊兒郎當,打着原生家庭的幌子,找到了千載難逢的藉口,好去揮霍、放縱、墮落。爲什麼要揪住那些無心犯錯,而不去感恩含辛茹苦呢?

如果把原生家庭比作地心引力,那麼我們應該做一個小火箭,突破規律,打破引力一飛沖天!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脫離原生家庭對我們的束縛,超越原生家庭對我們的綁架。其實心理學上原生家庭的概念和內核,本旨是讓人通過原生家庭的剖析,與父母達成和解,那麼,也會與童年的自己和解,達到自我認知的完善,再以這樣的健康人格,去撫養後代。這纔是心理學運作的良性循環。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