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飛機上吵鬧的孩子,怎麼就沒教養了?

飛機上吵鬧的孩子,怎麼就沒教養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是否也覺得孩子在公衆場合哭鬧很丟臉?關於寶寶在飛機、地鐵、大巴或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吵鬧不休,很多人一定會下意識認爲是孩子太熊的原因,而通常熊孩子背後都有熊父母的縱容,厭惡難忍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很多時候還會因此而爆發衝突。

你是否也覺得孩子在公衆場合哭鬧很丟臉?

關於寶寶在飛機、地鐵、大巴或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吵鬧不休,很多人一定會下意識認爲是孩子太熊的原因,而通常熊孩子背後都有熊父母的縱容,厭惡難忍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很多時候還會因此而爆發衝突。

如果是你的寶寶,你是不是就能讓他像大人一樣在最短時間內平靜下來呢?答案是:不一定。

那是不是因爲無法自控地吵鬧這個原因,就得剝奪了小寶寶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去接觸這個世界的權利呢?萌媽對此不發表任何意見,今天分享兩篇文章,希望大家在看完後能客觀地思考一下,他日,當遇到同樣的事情,或許就知道該怎樣做了。

飛機上吵鬧的孩子,怎麼就沒教養了?
 

飛機上,在我被斥責“你的女兒沒有教養”以後

作爲一個媽媽,最難堪的事情莫過於有人在公共場合指責你: “你不配當媽媽!” 以及 “你的孩子真沒有教養!”

前幾天,我獨自帶兩歲半的女兒從悉尼回國,考慮到任務的艱鉅性,我帶了一些她喜歡的零食,還準備了ipad在路上給她看動畫片。飛機是下午兩點起飛,習慣在十二點左右午睡一小時的女兒,因爲行程的原因,錯過了當天的午睡。

估計是沒休息好,再加上耳壓的變化不舒服,女兒在起飛不久後就開始持續不斷地踢前座的椅子。我小聲地制止了很多遍,但她完全不受控,我問她要不要看繪本,要不要喝酸奶,要不要玩貼紙書,她一直尖叫着喊No。由於飛機還在上升,每個人都必須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繫好安全帶,我也沒法把她抱起來。

我實在是太累了,在機場抱着孩子推着行李,走了將近一公里,耐心被磨得沒剩下多少。

我們的前座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姑娘,因爲長得挺漂亮,入座的時候我還多看了幾眼。在我勸女兒的間隙,我聽見她和旁邊座位的人說:“好煩,太倒黴了”之類的話。此刻我有點急了,不由得加重了說女兒的語氣:“不許再踢了!你再這樣一會兒不許看動畫片!”

結果,女兒“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在她扯着嗓子的嚎哭聲中,我簡直度秒如年,感覺周圍所有的人都在看我或者故意忍耐着不看我,我別無選擇,只能繼續低聲哄女兒。

幾分鐘過後,前座的女孩鬆開安全帶站起來,轉向我用蓋過孩子哭的音量對我喊:“你能不能讓她別哭了?”

我頓時愣住了。我的道歉因爲她的態度沒法說出口,我一時也想不到反擊什麼,也或許是太累了,反正最後我選擇了沉默。前座的女孩喊完也坐下了。

安全帶燈終於解除了。我把女兒抱到自己的懷裏,拿出ipad,給她放預先存好的動畫片。

大概只安靜了10分鐘,女兒在我的懷裏又開始踹前座的椅子。這時候這個女孩又站了起來,對我說:“你他媽能管管自己的孩子嗎?”

我非常生氣地回嗆了一句:“你能好好說話嗎?”

她開始嚷:“我就是不能好好說話,怎麼了?這姑娘從上飛機踢到現在,又哭又叫,有你這樣當媽的嗎?我見過的小孩多了,還沒見過她這麼沒教養的。”

隔着過道一個40多歲的中年大姐看不過去了,回她:“帶小孩子出門不容易,等你當媽你就知道了。” 女兒估計被前座的女孩嚇住了,扔掉ipad緊緊摟住我的脖子又大哭了起來,我別無選擇,給了鄰座一個感謝的眼神,沉默着抱女兒衝去了廁所。

我一手抱着女兒,一手用最後一絲力氣反鎖上了廁所的門,在廁所逼仄的空間裏,抱着還在大哭的女兒一屁股坐在馬桶蓋上。我在發抖,不停親着女兒的額頭,重複着安慰的話,累,無助,煩躁,自己的眼淚也不受控地往外流。

我的女兒,她剛過一歲半的時候,就知道對爸爸媽媽的朋友用“謝謝”和“請”,對外國人用“thank you”和“please”,就在上週,還因爲在超市主動對收銀員說“see you later”,被獎勵了一套輔食品牌附贈的餐具。

我一直引以爲傲的軟萌萌,就在今天,變成了網上那種沒教養的“熊孩子”了嗎?或者,我是一個“熊家長”?

女兒的嚎哭並沒有停止,她不喜歡在廁所呆着,尖叫着要出去。我站起來,看見鏡子裏的自己眼線已經暈開了,順着眼淚糊成一團黑——是的,我每天出門都化妝,每週都要跑至少三次五公里,我今年33歲,除了懷孕那一年,體重從未超過48公斤。我心裏想要的“體面”,現在全面崩塌了。我接受不了在衆目睽睽之下被罵,但我更接受不了的是,別人說我的女兒沒教養。

女兒發現我哭了,她有點害怕,從大哭變成了抽泣。我說:“寶貝兒你乖乖坐在這裏,媽媽洗個臉。”她點點頭,我把她放在馬桶蓋上坐好,然後快速打開水龍頭,用洗手液把睫毛膏、口紅統統都洗了,在臉上塗了廁所裏放的護手霜。心情終於變好了一點,我轉頭給了女兒一個微笑,抱起她說:“我們回去吧,不許再踢了好嗎?”

回到座位上,我給了女兒幾塊米餅,和一罐酸奶,也爲自己領到了發放的咖啡。終於從一整天的混亂裏平靜下來了片刻。小孩就是小孩,女兒在拿到吃的東西以後,情緒立刻好了起來,一邊吃,小眼睛一邊滴溜溜的看周圍。

我開始恢復理性。我知道我沒有錯,再小的孩子也有出行的權利。雖然我沒有像傳說中的外國爸媽那樣提前給周圍的人發小禮物寫道歉紙條,但是在飛機裏,在安全指示沒有解除以前,我已經儘量做了我所能做的全部,我沒法把孩子打一頓威脅她消停,也沒法同時把她的腳按住、再把她的嘴捂上。

隔着通道,我旁邊的那位大姐想聊天。她問:“你女兒好帶嗎?”此時還真是個尷尬的問題,我好想告訴她我女兒特別好帶,作息規律從不挑食,愛說愛笑懂禮貌,但我只是假笑了一下說:“還可以吧,今天有點情緒化。”

女兒問:“媽媽,什麼是情緒化?”

我:“就是說你剛纔大哭的時候不聽媽媽勸呀。”

女兒不高興地癟着嘴,不吭聲了。

我摸着女兒的頭,開始內疚了。我終於意識到,剛纔之所以感覺那麼糟糕,是因爲我覺得“丟臉”。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在公共場合被人大聲用髒話問候和指責,作爲一個自覺算“體面”的人,因爲“丟臉”所以煩躁,我差一點把這種恥辱感轉移到我的女兒身上——

而她剛剛兩歲半,還在用好奇和試探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還在不斷探索、試錯中,一步步瞭解社會規則,她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她需要大人爲她樹立規則,告訴她什麼是對和錯;但她也同樣需要來自家人的無條件的愛。

兀自玩了一會兒之後,女兒看見旁邊座位的人在用前座椅背後面的小屏幕看電影,她小聲對着我的耳朵說她也想看。我想了想說:“我可以幫你打開,但是你要答應媽媽,不可以用手指頭去戳屏幕,這樣會打擾前座的人,好嗎?”女兒答應了我的要求,帶着耳機安安靜靜的看完了自己選的《冰雪奇緣》。

前座的人也許是聽見了我說的話,也許是之後女兒沒有再踢她的座位,反正半夜女兒醒來嚎哭的時候,那女孩沒有再繼續指責我。

而我一夜沒怎麼睡,抱着女兒,想了好多。

從女兒一歲半甚至更小的時候,我就開始希冀她懂事、講禮貌,不要推人、不要搶玩具、不要大喊大叫、吃飯的時候不扔盤子、大哭的時候能一勸就停……只要她的言行有偏差,說了幾次後無法糾正,我就立刻陷入自我懷疑:我是一個好媽媽嗎?我是不是沒有把孩子教育好?然後四處尋求解決方案。

可是我從來沒想過,這種對自己和對她的苛求,理智嗎?

我還設想了回國後,網上那些“熊孩子”的案例發生在自己身上,該怎麼辦;或者遇見對我女兒咆哮、飛盤子、掄巴掌的“熊大人”,又該怎麼辦。

我想了又想,對於“當媽媽”這件事,我有了新的領悟——我只想當一個“體面的正常人”,也要儘可能言傳身教的教育女兒成爲“體面的正常人”。

在孩子給別人帶來的麻煩的時候,我需要道歉,但是,我沒有必要低聲下氣。年齡小的孩子確實沒有辦法在任何時候都安靜乖巧,這是客觀事實。我也不能把自己作爲家長承擔的責任和壓力,傳遞給孩子,我要教育她,但是不能苛求她,她還需要時間去學會自控,她還需要犯錯的機會,才能夠成長。

在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希望自己能剋制,儘量用正常的音量說話,因爲我不希望女兒學成一個大喊大叫的不體面的人。如果真的遇上了垃圾人,就乾脆認慫,趕緊離開。走不了的話,不如就沉默。

我控制不了外界環境。我自己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熬了一整夜,女兒只醒來哭了一次,換了姿勢又繼續睡了。第二天早上七點多到達北京機場,在出關之前,我帶女兒進衛生間,給她洗漱、編辮子、換了身乾淨衣服;她等我洗臉、化妝。然後我們一起出去找在機場等候已久的家人。

一切都過去了。

飛機上吵鬧的孩子,怎麼就沒教養了? 第2張
 

憑什麼要孩子在飛機上不吵不鬧?

這一天回南部家中的旅程非常漫長。

因爲飛機零件出問題得回修理廠短時間整修,我從特拉維夫(以色列第二大城市)回南部的班機,航班延誤了兩個鐘頭。原訂下午5點起飛的班機,等到大家在機上坐定,飛機開始航行時,已經是晚上8點半。

所有在機上的人都跟我一樣,在機楊等了超級久,無奈而疲憊不堪。

機上不少小孩、大小孩、小小孩跟寶寶。大家一上飛機時,小孩們吵個不停,也哭個不停。

說真的,如果來拿“小孩吵鬧度”來做全世界比較,以色列小孩的排名可能非常的前面,應該還比華人小孩吵鬧得多。

——以色列小孩非常愛講話,而且很容易跟不認識的小孩成爲朋友。所以只要有一羣小孩聚在一起,就有聽不完的嘻笑與聊天聲。這個“習慣”(先不論是好是壞)一路延伸到成人時期。

曾經搭過“以色列航空”的各國人都會發現,機上的以色列人從登機就嘰嘰瓜瓜,看起來像是家族或團體旅行。但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大家之前都不認識。

——以色列小孩行爲自由。我常可以在機上看到坐不住的小小孩站在椅子上唱歌或跟前後左右不認識的大人玩耍,甚至是在機上的走道上走來走去;在公園中小孩只要有能力跟其他人達成協議,他們就常會有“破壞常規”的玩法。例如,在溜滑梯處,小孩不是爬上樓梯滑下去,而是爬上滑梯,從樓梯那裏下去。

——以色列小孩習慣挑戰自己的能力。在自助餐廳中,以色列小孩會自己拿着餐盤端熱食,矮小的個子混在一羣急着要吃飯的大人之中,讓我每次去拿食物時都要提心吊膽,深怕一轉身就撞到某個跑跳的小孩而把熱食打翻。我常跟我老公開玩笑說,餐廳的牆上應該要貼上“當心小孩”的標示。

——在任何大型的表演場合,只要舞臺離觀衆的座椅比較遠,你就一定會看到有大人把小小孩抱上椅子或桌子,讓他們可以看到舞臺上的動態。我永遠不會忘記來以色列第一次跟上百人慶祝逾越節的晚餐,在餐廳看到幾個小女生與小男生在大家都規規矩矩坐着唱歌的狀況下,突然站上椅子看錶演的那種震撼。

我一直認爲,每個國家小孩在公共場所的表現,呈現了該國大人對於小孩的期待與要求,也呈現了這個國家教育中把什麼特質與價值擺在首位。

換句話說,你覺得“小孩應該是個什麼樣子”呢?小孩是不是應該要聽話、有禮貌、守規矩、懂得團體生活的潛規則…甚至是,要“體貼大人”?

而在以色列,聽話、有禮貌、體貼大人這些事,都不是教育的優先順序。這裏的優先順序是:做一個像你的年紀的小孩、做一個像你自己的小孩、做一個小孩。

換句話說,沒有人覺得小孩有超齡的成熟與體貼是“值得學習並且努力”的事情。

我帶家中的寶寶長途飛行,抵達之前我後頭的乘客跟我閒聊時告訴我:“你真是幸運有個對於氣壓與狹小空間適應良好的寶寶!一路上都沒有怎麼哭。”

接着跟我聊起她家孩子小時候坐飛機耳朵有多痛、暈機吐個不停、一路哭鬧……言語之中對於小孩多是同情與體貼,而不是對於同機的其他旅客有多少抱歉又抱歉。

所以,當我的公婆來到臺灣,看到臺灣小孩竟然在幼稚園時期出遊時就會集體坐在博物館的地上,安靜的聽老師講解時,他們是多麼讚歎這裏的紀律教育與小孩的懂事。

但他們並不想這樣教他們的小孩與孫子!

這絕對不是那種文化比較好,那種教育比較差問題,而是價值選擇的問題。

當以色列的大人們決定要讓小孩有較大的自由成長空間時,代價就是要容受他們認爲屬於小孩年紀的無理與缺乏紀律!

以色列人認爲:

我們在公車上設置博愛座、在人行道鋪上殘障人士專用道、盲人專用道、願意在老人家與孕婦過馬路時停下來多等幾秒鐘,甚至是下車扶他們。

那爲什麼我們要強求身心都還沒有發展成熟的小孩應該要在公共場合中“表現得像個大人”?

機上燈全黑後,休息不到幾分鐘後,我的身旁開始一陣騷動,原來,是小女生的奶嘴在黑暗中不見了,小女生沒有哭,但兩個婦女卻開了小燈東找西找。

接着坐我前座的一個30多歲的男人,突然解開了安全帶,問了抱着小女生的婦女幾句,開了手機上的燈光,趴在走廊上檢查附近的椅腳,幫忙找小女生的奶嘴。

在這趟令人疲倦厭煩的旅程中,看到一個大男人在沒有人要求之下,拿着微弱的燈光趴在地上幫一個素昧平生,一路哭泣的小女生找奶嘴,我突然覺得非常的感動。

在以色列這個養不出體貼大人的小孩的社會,我常看到懂得體貼小孩的大人。

前一陣子,網路瘋狂轉貼有關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Dr. Sydney Engelberg在課堂上抱起隨着學生媽媽來上課而哭泣的寶寶,繼續若無其事上課的照片。

轉貼跟評論的人不知道的是,在以色列這是件普遍的事。不只這個教授這麼做,而是有一羣的教授都這麼做!

下機時,抱着小女孩的婦女跟在機上幫過她忙的大人們道謝,特別是那位趴在地上找奶嘴的男人。走過小女孩的幾個大人還不忘安慰那位已經累壞的婦女。

我看着他們的互動,突然理解到,這些大人之所以可以如此的容忍,應該是因爲他們也曾經被這樣對待過吧!

飛機上吵鬧的孩子,怎麼就沒教養了? 第3張

萌媽覺得,對於寶寶在公共交通工具吵鬧這事兒,之所以存在那麼大的爭議,除了父母的管教與否之外,另一個關鍵在於民衆的寬容度,而寬容度與各地文化差異有很大關係。

就拿兒童吵鬧這件事來說,在外國,對噪音都有着很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除了保護環境之外,更重要的是保護每一個人不因噪音騷擾而影響其生活及生活質量、健康的權利。但是德國,在2011年出臺了一項規定,此規定保護兒童吵鬧和製造噪音的權利。他們認爲:兒童吵鬧是天性,兒童吵鬧及遊戲的聲音是自然聲,應該得到社會的容忍。

2013年,瑞士也呼籲學習德國保護兒童製造噪音的權利,不罰“天籟之音”。

同樣是吵鬧,思維不同,則感覺也不同,有人覺得無比厭惡,也有人認爲是天籟。這其實就是寬容與否所帶來的不同感受。

有時你以爲的熊孩子其實並非真的熊,父母也未必就是不管教,有時是管不住,不能因此就認爲孩子沒有教養。小孩子容易哭鬧是天性,是自然反應。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對他們多一分寬容,或許就能少一點紛爭。

當然如果父母能做些什麼讓被打擾的人感受到善意,從而給予更大的寬容度,也不失爲一件好事。就像國外現在很流行的,一些家長準備裝着糖果和耳塞的小禮物發給周圍的旅客,除了提前表達歉意之外,也爲其他旅客提供了一個減少騷擾的好法子。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樂意接受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