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家長必看 孩子永遠考一百未必是好事

家長必看 孩子永遠考一百未必是好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們對於孩子考試成績總是有一股執念,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此次都得到一百分,這個執念對於孩子來說可想而知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壓力。

這個世上總有父母一心希望孩子照自己的設定去成長,有時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情緒和行爲在逼自己崩潰,或者,以爲自己處處都在愛孩子,其實,接納孩子有那麼難嗎?

一、爲何我總想讓急脾氣的孩子慢下來?

家長:孩子的脾氣很急,我的性格也比較焦慮,他一着急,我也容易生氣,甚至故意延遲滿足他,不讓他達成所願。該如何與急脾氣的孩子相處?有什麼方法能讓他慢下來?

孩子需要良好的示範,明白從容也可以表達對目標的執着

“作爲家長,首先要銘記於心的是,孩子的任何一種行爲,要得到真正接納後纔會往好的方向發展。”胡連新說。

行動迅速、迫切要達到目標、情緒反應比較激烈的孩子,家長往往理解爲急躁。但胡連新認爲,這正是孩子有行動力的性格優勢,家長首先要接納孩子的天性,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性格需要的是修飾、潤色,而不是修改。”

急躁的家長往往急於引導孩子不要急,希望孩子從容冷靜,但從有效性來講,行動迅速的孩子更需要良好的行爲示範,讓他明白可以用更加從容、大氣、耐心的方式表達對目標的執着和行動力的強大,一味地打壓和說教往往無效。

“比如,可以從技術性的角度,用較爲快速的語速,先順應孩子的天性,然後再用較慢的語速和耐心的情緒、平和的語氣、肯定的語言對孩子行爲作正面引導。”如果只是單純地告訴孩子“不要急”,孩子其實並未得到清晰的行爲指引。

胡連新建議,爲人父母,最好先學會分辨孩子的性格是哪種類型,更重要的是,學會區分他做這件事是天性使然,還是有特定情緒在引導他的行爲。瞭解清楚後,可以揚長避短,往好的一面去強化。“比如性格較急的孩子,家長可以努力強化他的堅定、勇敢、果決、有邏輯、有遠見、有行動力等。”

家長必看 孩子永遠考一百未必是好事

二、爲何我總想 讓調皮的孩子好好吃飯?

家長:我的孩子總是和我們對着幹,從來不能好好坐着吃飯,餐桌禮儀很不好,怎麼制定規矩讓他懂得要好好吃飯?

制定家規,是基於你自己的情緒,還是孩子的感受?

制定家規的時候也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並瞭解自己爲人父母的真實心理。

比如,家長期待孩子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坐在桌子上吃飯,可能認爲這是一種培養教養的方式,但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只是爲了讓自己心裏更舒服一些,少一些麻煩,或掙得一份臉面。“實際上,制定這個家規的基礎是基於你自己的情緒感受,你忽略了這個年紀的孩子規規矩矩坐在桌子上吃飯,感受並不是很好。規矩也可以是改進式的,可以學會認清孩子的性格,一點一點地改變對孩子的期待和引導。”

胡連新分析稱,家長也許沒有意識到的是,有時孩子違反規矩就是爲了讓你生氣,“因爲孩子也需要控制權,也有掌控欲。當孩子發現只要他違反規矩,你就會有情緒,就會罵他會指責他,他就明白,只要我不遵守規矩,我就可以控制爸爸媽媽的情緒。因此他就會想盡辦法來破壞規矩。”

因此,家長此時應該解決的是自己的情緒。爲人父母都知道,焦慮得越深,表明對孩子的愛越真切。“只不過我們要學會怎樣平靜地表達對孩子的愛,而不是用焦慮情緒來代替對孩子的愛。”

胡連新提出:除了認真學習有關情緒能力和性格發展的常識外,一個簡單的建議是,爲自己的焦慮情緒找到一個真正有效的出口,避免把這種焦慮情緒投射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承擔他不應該承擔的外在壓力。

三、爲何我總想讓孩子做作業不再磨蹭?

家長:孩子上三年級,每天在家做作業都磨磨蹭蹭很久,不知道他是什麼心理,到底怎麼說他勸他纔有效?

調整自己的情緒,用具體的、非評價性的描述語言與孩子對話

我們對孩子的管教,往往會出於我們自己情緒的影響:情緒好的時候覺得他慢一點也可以接受,但當情緒不好時,就覺得他稍微慢一點,就變成了磨蹭,怒火中燒。因此,胡連新建議,在說孩子之前,家長首先確認是不是因爲自己當時的情緒比較急躁,纔會覺得孩子磨蹭。

“如果是因爲孩子做作業相對比較慢,我認爲不要用‘做作業磨蹭’來定義。你可以告訴自己,也告訴孩子,他做作業比我預期的時間要長50%,預計只需一個小時,他卻花了一個半小時”。在胡連新看來,這種具體的、非評價性的描述性語言,首先本身能對孩子的問題起到糾正作用。

家長必看 孩子永遠考一百未必是好事 第2張

其次,家長或許再問問自己,這麼關注作業的完成度,自己背後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在制定“作業要按時、迅速地完成”這條規矩的時候,之所以達不到效果,往往是因爲當孩子分心而沒能準時完成作業時,家長表達出了不接納的負面情緒。“所以孩子後來爲了控制父母,會選擇強化‘我就是不好好做作業’,通過違反規矩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胡連新認爲,歸根結底,家長要思考的是,當孩子違反了規矩時,我們是否能做到:在不接納他錯誤行爲的同時,能接納他的情緒和願望。換句話說,你不能接納孩子分心,但你能理解他分心的原因。在情緒共鳴的基礎上,再與孩子平和對話。溫柔堅定的態度,比冷冰冰的對峙要有效。

四、 孩子成長中的每件事, 影響都不會是致命的

真正的良藥,不會忘記多一層糖衣

談起親子教育,黃菡認爲“真誠溝通”是簡單而又被許多人誤解的方式。“真誠,不等於不加修飾、毫無剋制的直白表達,這是一直以來的誤區。我們總說‘良藥苦口利於病’,但真正的良藥,在治病的同時,不會忘記給自己多加一層糖衣,讓它更容易入口。有益的話,應該有一個好的方式讓孩子接受。”

對於常常有逆反情緒的孩子,黃菡表示更不能不假思索地表達自己的感覺和意見。“你是家長,你對孩子的感覺就一定正確嗎?”

她舉自己與女兒的溝通例子說,在女兒獨自離家遊學的前夜,自己曾忍不住問“你確認所有東西都收拾好了嗎?”只這一句,女兒便與她爆發了爭吵。“我以爲表達了對女兒的關心,她卻認爲我不信任她。在她看來,更合適的溝通方式應該是‘明天你要走了,咱們今天吃一頓去!’所以,孩子更能接受家長用什麼方式溝通,是我們要反思的。”

五、孩子永遠考一百分是不正常的

對於當下無數爲孩子教育“精耕細作”,同時無比焦慮的家長,黃菡表示很理解,但她認爲,“孩子成長中的每一件事,都會對他產生影響,但每件事的影響都不會是致命的,也不會是決定性的。許多家長不能忍受孩子不完美,好像成功就等於不走錯任何一步,事實上,永遠考一百分是不正常的,因爲不會犯錯誤的人都不正常。”

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該是平等的角色,而非打着愛的旗號,行不平等之事。建議家長儘量不要焦慮,關注孩子的細節,卻不陷在細節裏,讓孩子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榮格那句話說得好:父母對孩子最壞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父母沒有過好自己的日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