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手抄報 > 沒有引導,神童也將埋沒

沒有引導,神童也將埋沒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遺傳學家稱,天才兒童可以出生在任何家庭,尤其是知識分子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家庭;實際上,每20個孩子裏面就有一個有條件在某個方面出類拔萃。  那麼,如何發現並培

沒有引導,神童也將埋沒

遺傳學家稱,天才兒童可以出生在任何家庭,尤其是知識分子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家庭;實際上,每20個孩子裏面就有一個有條件在某個方面出類拔萃。

那麼,如何發現並培養兒童的天賦呢?

心理學家說,有天賦的兒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比普通兒童更早地學會說話、讀書、寫字和做數學題。更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記憶力很好,學東西快。有天賦的兒童經常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表現得很執着,有時會很固執地要求別人滿足自己的需求。

兒童的成長表現出不同步性的特徵。有些兒童在某些方面很突出,而在其他領域,如社交和運動方面顯得發育滯後。

孩子的天賦首先掌握在父母手中,因爲只有他們最瞭解自己的孩子。應該由父母確定發展方向,並尋求一種合適的方法對孩子的特長加以培養。天才最需要崇拜者,所以心理學家不提倡把那些6歲以前就會讀書、寫字和算術的兒童過早地送進學校。

神童麻煩多,父母需引導

學者們認爲,神童的超人能力通常表現在數學和音樂領域,因爲這兩門學科都不需要生活經驗。

非常突出的是:小天才音樂家一輩子都有音樂才能。而數學方面的神童大多數都命運坎坷,長大後無聲無息者頗多。但是,偉大的法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安培11歲時就解決了最複雜的難題,成人後仍然才華橫溢。

什麼是神童?醫學家認爲,小時候的才華是內分泌腺中荷爾蒙水平高的結果,其中包括垂體和腎上腺。天才兒童的神經系統在整個機體還沒有發育起來時就已高度發達。從醫學觀點來看,這沒有危害。這種兒童有很多,約佔人口的1%。男神童比女神童多。如果孩子是左撇子,父母最好不要強迫他改過來,因爲大多數神童都是左撇子。

俄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德魯日寧說,“兒童纔能有兩次顯現的機會,三四歲通常會表現出數學和音樂才能,12歲以後會表現出文學和設計天賦。這四個方面是出現神童最多的領域。父母是誇大還是貶低孩子的才華?兩種做法都會使孩子形成不正確的自我評價。這會導致孩子成人後成爲一個很平常的人。神童父母的任務是,不要給孩子製造麻煩,讓他正常發展。”

重視提高孩子的“情商”

“情商”又稱“情緒智商”,是美國心理學家相對於“智商”提出的一種心理能力。情商主要包括自制力、熱忱、毅力、自我激勵能力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等。在某種意義上,它比智商更能決定一個人事業的成功與家庭的幸福。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性格的偉大。這一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爲。”衆所周知,影響兒童成長及至成熟的兩大心理因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一個智能操作系統,它是兒童在生活中解決各種問題時進行感知、注意、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言語活動能力的總和。而非智力因素是一個動力系統,它在兒童活動中起着定向、引導、維持、強化等作用。它包括需要、慾望、動機、興趣、情緒和情感、意志、自信心、性格、氣質、習慣等。廣義的非智力因素甚至包括身體素質等生理因素。由此看來,非智力因素中就包括着“情商”。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智力因素作爲操作系統,每時每刻都在起作用;而非智力因素或情商往往在關鍵時刻,起着決定性的影響!

然而,目前在嬰幼兒教育中,儘管許多有識之士多次呼籲應重視孩子的非智力品質培養,但在相當一部分父母中,仍然存在着重“智”輕“非”的傾向。這裏,固然有相互攀比,隨波逐流者,但在一些父母的思想深處,認爲將來只要孩子有知識、有能力,就能成就一番事業者也大有人在。從而忽略了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優秀個性和心理品質的培養與教育。

神童:八成是天生的

歌德斷言,天才就是“1%的才能加上99%的汗水”。他這是謙虛。現代研究表明,天才最多有20-30%來自教育和個人的努力。80%是天生的。換句話說,生天才困難,培養天才不可能。具備什麼條件才能成爲偉人的父輩呢? 

智力有遺傳

這就是所謂楊樹結不出橙子。智商高的父母會生出智商高的孩子。但是,如果父母的智商大大超過社會平均水平,那麼即使孩子聰明,也超不過上一輩,因爲大自然總是追求平衡。從理論上講父母的影響是平等的,母親50%,父親50%。但是尼采說,偉人最偉大的部分來自母親,父親的影響始終都屬偶然。

物極必反

的確,牛頓和康德患精神分裂症,愷撒和拿破崙患癲癇,普希金和歌德有狂躁性抑鬱症……存在着一種理論,認爲天才存在着精神分裂症的隱性基因。許多學者對這種理論不屑一顧,但是隻有這種理論才能或多或少地解釋天才一般都有某種嚴重缺陷的原因。所以要想成爲天才孩子的父親,同時還應考慮你是否願意讓孩子成爲精神分裂症患者。

愛情不是土豆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爲,愛情是進步的發動機、是精神世界的工具。愛情促使能夠生出超人或天才的人相互親近。染色體正確、“超人”結合的概率越大,未來父母之間的激情就越強烈。這是合乎邏輯的理論。但現實的一切似乎相反。俄羅斯哲學家索洛維約夫,在分析歷史和文學的愛情故事以後得出結論:特別親密的愛情和狂熱的激情不僅不能生出天才,而且經常要麼不能留下孩子,要麼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單相思。

寧少勿多

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孩子智力發育取決於家庭結構,存在着一種“家庭平均智商”的概念。它是直接根據算術平均數計算出來的。舉普通正常的婚姻爲例:丈夫不是將軍,妻子不是傻瓜,兩人智商係數假如都是100。而他們3歲的孩子假如是10。那麼家庭平均智商爲(100+100十10)/3=70。如果這個家庭再生一個孩子,那麼則是(100+100+10+0)/4=52.2。就是說家庭平均智商水平下降了。家庭孩子越多,出現神童的可能性就越小。神童通常是唯一或最小的孩子。

男神童可能性大

問題在於,男子智力發展比較廣泛:在“聰明的人”中,女子佔多數,但在“非常聰明的人”和“非常愚蠢的人”中,男子佔多數。當然,環境的影響也至關重要。

你的孩子算不算“神童”

神童實際上是指超常兒童,即兒童的智力發展顯著超過同年齡的其他兒童,或是具有某種特殊才能,能創造性地完成某種或多種活動的兒童。

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1歲時開始識字,五六歲就能做詩,9歲時已精通詩韻;李白在5歲時誦六甲,10歲時觀百家;王勃6歲時善於文辭,13歲時寫了著名的《滕王閣序》。近代、現代我國也涌現出了不少超常兒童。如寧鉑2歲半時就已能背誦詩詞30多首,5歲上小學,六七歲巧讀醫學,9歲時就已能識別幾十個星座,13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歲留校當助教,開始給研究生講授專題課。國外,德國的數學家高斯在3歲時就會心算,8歲時就會解級數術和的問題;德國的著名詩人歌德在9歲時就能用德文、拉丁文和希臘文寫詩;美國著名科學家維納在3歲時就能閱讀,14歲從哈佛大學畢業,19歲獲博士學位,成爲控制論的創始人。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超常兒童的性格特點與其他兒童頗有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濃厚的認知興趣、旺盛的求知慾;思維敏捷,理解力強,有獨創性;處理事物有信心,進取心強,善於思考等。

父母如何對待有天賦的孩子

1、讓孩子的興趣順其自然,不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
  2、培養孩子健康的自信心。對他出衆的地方經常給予表揚,同時不要忘了提醒他,別人在其他方面也有自己的特長。
  3、通過系統的強化訓練,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性格。
  4、與孩子談話時,不要害怕詢問孩子自己對事情的看法。
  5、培養坦率、友好和寬鬆的氣氛。
  6、結交有培養天才孩子經驗的父母,交流培養孩子的“竅門”。

教師如何對待有天賦的學生

1、不對他們做什麼硬性規定,相反應十分尊重他們的個性。 
  2、爲他們成立一個較小的集體,讓他們充分施展他們的天賦。
  3、爲他們制定跳級計劃,可以提前完成規定課程。
  4、對有天賦的兒童,尤其是當他們在某些方面所掌握的知識甚至超過大人時,要表現出理解和尊重。
  5、不要貶低他們在某些方面的低能,不要不分青紅皁白地把孩子們進行比較,強調在一個集體裏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每個人又是不同的,培養他們相互尊重的意識。
  6、不要讓孩子脫離集體。
  7、老師在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應請教有經驗的心理學家。

神童:從重視早期教育開始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3歲前這一人之初的教育奠基工程中,全面、和諧就顯得更加重要。當前,尤其應當重視3歲前嬰兒的非智力品質的培養。這些心理品質、習慣和能力,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

獨立與自信

首先應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在吃、睡、拉、穿、行等方面,爲孩子提供鍛鍊能力的機會。如6個月會自己吃餅乾,7個月能扶杯喝水,1歲學拿勺,2歲獨立吃飯;3-4個月時能獨自睡覺,夜間不必餵奶;1個月時識“大小便”,1歲半時白天能控制排便;週歲時穿衣會主動配合,15個月會脫襪子,2歲會脫衣服;會爬以後就不要老是抱在成人手上,等等。孩子能獨立地完成一件事,會使他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這就大大增強了他的自信心。

好奇心與求知慾

當寶寶會爬乃至會走之後,便進入好奇心與求知慾極爲旺盛的時期。要爲孩子創造一個安全、豐富的探索性和應答性的環境,像居里夫人所稱道的“科學第一美德”,好奇心不被“過分限制”之手扼殺在搖籃裏。

閱讀興趣與習慣

每天都要和孩子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讓他從讀書中得到知識與歡樂。

駕馭情緒與情感的能力

當他渴了,但水還燙時,他必須學會等待;當他病了,需要打針吃藥時,他應當學會服從和勇敢……

關心他人、與人合作的態度

兩歲以後,孩子發現了“自我”,產生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和以自我爲中心的態度,這是心理髮展的自然現象。這時,要善於讓孩子從自我的感受出發,去理解別人的感受,進而培養孩子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和與人合作的態度。當孩子學會與親人、同伴分享自己或別人有的食品、玩具,做必須與人合作的遊戲,如踢球、過家家時,關心他人、與人合作的態度就會逐漸建立起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