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手抄報 > 【防震減災手抄報】關於防震減災的手抄報 小學生防震減災手抄報

【防震減災手抄報】關於防震減災的手抄報 小學生防震減災手抄報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5.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防震減災手抄報。由於我們對大自然無止境的掠取,大自然也對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報復行爲,地震災害頻發,在善待大自然的同時我們也要保護好自己,掌握在地震中的求生技能,保護包自己的生命安全。

防震減災手抄報:什麼是地震?

地球,可分爲三層。中心層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鐵元素組成;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殼內部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即內力作用),使地殼岩層變形、斷裂、錯動,於是便發生地震。超級地震指的是震波極其強烈的大地震。但其發生佔總地震7%~21%,破壞程度是原子彈的數倍,所以超級地震影響十分廣泛,十分具有破壞力的。

地震,是地球內部發生的急劇破裂產生的震波,在一定範圍內引起地面振動的現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爲地動。它就像海嘯、龍捲風、冰凍災害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災害。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爲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五百五十萬次。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地下岩層斷裂和錯動的地方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爲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6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範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爲12公里。


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爲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觀測點距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震中距小於100公里的地震稱爲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間的地震稱爲近震,大於1000公里的地震稱爲遠震,其中,震中距越長的地方受到的影響和破壞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動是一種複雜的運動,它是由縱波和橫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震中區,縱波使地面上下顛動。橫波使地面水平晃動。由於縱波傳播速度較快,衰減也較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衰減也較慢,因此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往往感覺不到上下跳動,但能感到水平晃動。


當某地發生一個較大的地震的時候,在一段時間內,往往會發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個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後發生的地震叫餘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時空分佈規律。

從時間上看,地震有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週期性現象。 從空間上看,地震的分佈呈一定的帶狀,稱地震帶。就大陸地震而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兩大地震帶。太平洋地震帶幾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千米~60千米),全部的中源(6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300千米),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佔全部能量的80%。

【防震減災手抄報】關於防震減災的手抄報 小學生防震減災手抄報

防震減災手抄報:地震災害特點

地震成災具有瞬時性。地震在瞬間發生,地震作用的時間很短,最短十幾秒,最長兩三分鐘就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使人猝不及防、措手不及。人類辛勤

建設的文明在瞬間毀滅,地震爆發的當時人們無法在短時間內組織有效的抗禦行動。

地震造成傷亡大。地震使大量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員傷亡的元兇,尤其一些地震發生在人們熟睡的夜間。

地震還易引起火災、有毒有害氣體擴散等次生災害。

【防震減災手抄報】關於防震減災的手抄報 小學生防震減災手抄報 第2張


防震減災手抄報:避震知識

避震原則

一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規;二要行動果斷,不要猶豫不決;三在公共場所要聽從指揮,不要擅自行動。

避震要點

1、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因爲震時預警時間很短,人又往往無法自主行動,再加之門窗變形等,從室內跑出十分困難;如果是在樓裏,跑出來更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裏,發現預警現象早,室外比較空曠,則可力爭跑出避震。

2、躲在室內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遠離建築物,開闊、安全的地方。

3、應趴下,使身體重心降到最低,臉朝下,不要壓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時儘量蜷曲身體;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以防摔倒或因身體移位,暴露在堅實物體外而受傷。

4、低頭,用手護住頭部和後頸,有可能時,用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等頂在頭上以保護頭頸部;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眼睛;有可能時,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5、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爲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充溢;要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無論在什麼場合,街上、公寓、學校、商店、娛樂場所等,均如此。因爲,擁擠中不但不能脫離險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傷。

【防震減災手抄報】關於防震減災的手抄報 小學生防震減災手抄報 第3張




防震減災手抄報:地震時的自救四大常識

1、大地震時不要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麼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如果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應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牀鋪等下面,震後迅速撤離,以防強餘震。

2、人多先找藏身處

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羣聚集的場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亂,應立即躲在課桌,椅子或堅固物品下面,待地震過後再有序地撤離。教師等現場工作人員必須冷靜地指揮人們就地避震,決不可帶頭亂跑。

3、遠離危險區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4、被埋要保存體力

如果震後不幸被廢墟埋壓,要儘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員。

【防震減災手抄報】關於防震減災的手抄報 小學生防震減災手抄報 第4張

防震減災手抄報:地震求生法則

1、保持鎮靜。在地震中,有人觀察到,不少無辜者並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傷或擠壓傷致死,而是由於精神崩潰,失去生存的希望,亂喊、亂叫,在極度恐懼中"扼殺"了自己。這是因爲,亂喊亂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氧的消耗,使體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時,大喊大叫,必定會吸入大量煙塵,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正確態度是在任何惡劣的環境,始終要保持鎮靜,分析所處環境,尋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傷和擠壓傷是地震中常見的傷害。開放性創傷,外出血應首先止血擡高患肢,同時呼救。對開放性骨折,不應作現場復位,以防止組織再度受傷,一般用清潔紗布覆蓋創面,作簡單固定後再進行運轉。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進行固定。並參照不同傷勢、傷情進行分類、分級,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3、妥善處理傷口擠壓傷時,應設法儘快解除重壓,遇到大面積創傷者,要保持創面清潔,用乾淨紗布包紮創面,懷疑有破傷風和產氣桿菌感染時,應立即與醫院聯繫,及時診斷和治療。對大面積創傷和嚴重創傷者,可口服糖鹽水,預防休克發生。

4、防止火災地震常引起許多"次災害",火災是常見的一種。在大火中應儘快脫離火災現場,脫下燃燒的衣帽,或用溼衣服覆蓋身上,或臥地打滾,也可用水直接澆潑滅火。切忌用雙手撲打火苗,否則會引起雙手燒傷。消毒紗布或清潔布料包紮後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5、同時要預防破傷風和氣性壞疽,並且要儘早深埋屍體,注意飲食飲水衛生,防止大災後的大疫。

【防震減災手抄報】關於防震減災的手抄報 小學生防震減災手抄報 第5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