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手抄報 > 早教:潤物細無聲

早教:潤物細無聲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教,一直是家長們關注的話題,單一的早教課也不能讓家長們高枕無憂。於是,生活式早教悄然流行,家長可以利用豐富的表現形式讓寶寶集中精力,充分調動家裏的每一個生活元素,把家變成“寶寶樂園”,讓寶寶在發現與探索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早教:潤物細無聲

機構式早教固然好,而生活式早教也必不可少。“生活式早教”特別強調家庭環境以及家人對孩子早期成長的重要性,主張“早期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

早期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並非每週上一次的早教課就能夠解決的,更何況早教機構費用高,投資大。於是有些家長提出:爲什麼不能在家裏來個“生活式早教”呢?

網友何媽媽:“我對於新生事物一向很感興趣,對孩子的教育更是十分在意。女兒剛滿一歲,已經參加過好幾種早教培訓班。然而春節過後,我突然對給孩子報早教班失去了興趣,去早教班上課已經不是唯一的早教方式了,已經開始流行‘生活式早教’了。”

何謂“生活式早教”,就是倡導“在日常生活中促進兒童早期發展”。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是他最重要的活動場所,因此,“生活式早教”特別強調家庭環境以及家人對孩子早期成長的重要性,主張“早期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這個早教理論並不新鮮,但確非常適合絕大多數中國家庭的實際情況,因此有望在今後幾年內得到迅速普及。生活式早教的前提是父母的用心參與,用心指導。

  

        早教要“潤物細無聲”

案例:一位早教專家李老師的女兒,6個多月會叫媽媽,14個月時能流暢地說6-8個字的句子。有着敏銳的觀察力,家裏某樣東西的位置動過她能很快發現;社交能力一流,出去主動跟小朋友打招呼,玩東西肯輪流、願分享;生活習慣很好,哪裏拿的東西放回哪裏去,手髒了要求洗乾淨,摔倒了自己爬起來,晚上睡覺前主動刷牙洗臉……

上述情節,可以說並不是早教機構能夠輕易實現的培訓效果,這蘊含着潛移默化的早教結晶。

李老師特別注重從五個方向:健康、科學、社會、語言和藝術,帶領寶寶認知事物。有了全面的育兒方向,接下來就是親身充分與女兒互動:和女兒一起做遊戲、聽音樂、讀書、散步、收拾東西。同時,要用心觀察孩子成長的變化,在不同的年齡段採用富有針對性的育兒方法,比如在給女兒做分豆子游戲時,訓練她的精細動作;在聽兒歌和其他類型的音樂時,鍛鍊她的語言和樂感;在收拾玩具時培養她的自理習慣。

在家中早教,可以配以一些輔助的早教產品或早教機,全面的指導家長參與到早教育兒當中,由此家長完全可以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讓寶寶得到最好的早教體驗。

 發現身邊的“生活元素”

用心是早教成功的關鍵,家長需要及時瞭解孩子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敏感期。據瞭解,孩子首先用嘴來感知世界。因此吮吸手指往往是爲了滿足探索的需要;等孩子到了手的敏感期,就會非常享受於抓和扔東西,如果這時家長要求孩子“不要動”、“安靜”,就等於抑制了孩子正常的發展需要。

家長應該循序漸進的體驗與寶寶一同成長的樂趣,教寶寶基礎知識,給寶寶讀故事,陪寶寶做遊戲,一起看看配套動畫片。這些,可以說是一扇打開早教的門,細心的家長要藉機把孩子身邊的“生活元素”變成教具。藉機把自己的家庭“改造”成寶寶樂園:電話、窗簾、牙刷、浴缸、毛巾、電視遙控器、沙發、抽屜、衣服鞋襪、茶杯、鍋碗瓢盆……這樣孩子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認知水平。

 現在行動,你纔是寶寶的啓蒙老師

“工作帶孩子,都快忙死了,那還有心情早教?”談起“生活式早教”,很多家長不以爲然。專家表示,家長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對孩子的早教尤爲重要,僅依靠早教班的課程是遠遠不夠的。

從寶寶接受早期教育的場所來看,家庭式和中心式是兩種主要形式。目前大多數嬰幼兒接受早期教育的方式多是中心式的,這種模式雖然有一定的優勢,但持續性差。家庭早期教育來自父母親特別是來自媽媽,這種早教是嬰幼兒最容易,也最快樂的接受方式,家長在生活中教育是最省時和便利的,而且經過指導的家庭早教不僅吸收了專業早教的優點,而且繼承了家庭教育的優勢所以效果顯著。只要行動起來,將早教意識滲透到每個細節之中,家長就是寶寶最好的啓蒙老師。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