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臺灣美女作家幼年遭性侵抑鬱自殺:孩子的性教育,再羞於開口就晚了

臺灣美女作家幼年遭性侵抑鬱自殺:孩子的性教育,再羞於開口就晚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4月27日,臺灣26歲的美女作家林奕含自縊身亡。她少時遭老師誘姦,後來創作了一本故事相似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花園》。

她在自殺前8天接受採訪時,可以看出是一個博學溫柔的姑娘,但是言語間壓抑着巨大的敏感和痛苦。她說:“這個故事折磨、摧毀了我一生。”

她在13歲的時候被自己的補習班老師“誘姦”,而那個男老師口口聲聲說“這是老師愛你的方式”。而當時她雖然知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是不好的事,但是還沒有能力分辨自己沒有去拒絕,是因爲自己喜歡老師還是因爲其他的什麼。

臺灣美女作家幼年遭性侵抑鬱自殺:孩子的性教育,再羞於開口就晚了

這件事成爲她一生的陰影:因爲抑鬱症兩次休學,也根本沒有辦法去正常的戀愛和進入婚姻。最後在巨大的痛苦下,選擇自殺。

在她的著作《房思琪的初戀花園》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值得所有父母去深思:爲什麼性教育在我們的親子教育中如此被輕視?

“剛剛在飯桌上,思琪用麪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着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以教育不就是這樣嗎?’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爲是還開學。”

據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統計,在中國遭受過性侵的兒童,2013年到2015年間,僅媒體披露的就超過1790名。這意味着,平均每天至少有一名兒童遭性侵。

性侵是所有對兒童的傷害中最嚴重的。熟人作案的比例高達70.59%。

2016年全國部分法院和檢察院公佈的136個涉及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其中有35起案件是性侵兒童案件,佔比25.7%。這35起案件具備的共同特徵是:被性侵的兒童大多在被性侵後長期保持沉默,少有及時報案者。

保護兒童需要整個社會協力。然而有些事是我們可以早早就開始做的。那就是,對孩子的性教育,你越早開始越好!因爲很多孩子受傷害的時候,由於缺乏常識而無法在第一時間逃離現場,甚至還會因爲壞人的誘騙與威脅而協同保守不該保守的祕密。

臺灣美女作家幼年遭性侵抑鬱自殺:孩子的性教育,再羞於開口就晚了 第2張

對孩子的性教育,你越早開始越好!

爲什麼我們的孩子在遭受性侵後,不敢告訴自己的父母或信賴的人?

首先源自於施害者的恐嚇與脅迫。

很多兒童在初次被性侵後,就遭到了施害者的威脅,例如如果說出此事,就將其殺害,再殺掉其家人,因此始終不敢求助。

很多孩子對發生的事情懵懵懂懂

同樣的事實,孩子與成年人的認識不一樣。他們雖然有感覺這是不好的事情,但是不知道嚴重程度。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對多個省份的4719名學生進行隨機調查,結果有超過四成兒童對隱私部位概念認識不清,僅44%的孩子知道什麼是性教育。

家長過多教導孩子聽老師話

在兒童性侵害中,教師做案佔到了40%。爲什麼孩子不敢向家長告發老師呢?主要因爲平時家長都會囑咐孩子:你要聽老師的話,老師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在這樣天天被強調的情況下,孩子會把老師當做最高標準,只要是老師說的、做的,那一定是正確無比的。

丟人的事情不能告訴父母

孩子的哲學意識非黑即白,要麼對,要麼錯。自己丟人的行爲讓家長也跟着丟面子,所以是不能告訴父母的。

不願再提讓自己害怕的事

同樣的事情,即使同樣會對孩子和成年人造成影響和傷害,但效應並不相同。實際上,孩子很容易忘記那些不快,再次傷害來自於再次提及,而不是第一次的延續。所以,孩子們不願意提及過去的那些事情,以免再次造成不快和恐懼。當別人詢問時他們就不願意回答,更不願意自動提及。

怎麼判斷孩子是否遭受過性侵害?

突然出現帶有性特徵的行爲。

突然出現對某種事物或場景的恐懼感。

性格突然發生變化。

明顯表現出對他人的憤怒,並帶有侵犯行爲。

睡眠不安穩,甚至難以入睡。

突然出現怪異的繪畫內容。

飲食變得沒有規律,甚至出現厭食。

生理上會有突然的變化,出現不適等情況。

任何反常的重要的舉止變化。

臺灣美女作家幼年遭性侵抑鬱自殺:孩子的性教育,再羞於開口就晚了 第3張

給孩子的生殖器命名,並且,越早越好。

怎樣能把孩子遭受性侵的危險降到最低

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包括生殖器的名字,讓孩子認識到身體的寶貴和哪些地方不能被隨意觸碰。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隱私權。

有孩子在被性侵後,不懂得如何描述,只會說“我不舒服”“XX把我弄疼了”。這樣模糊的描述很容易讓父母忽略事情的嚴重性。

有很多孩子被性侵後,公安機關甚至無法完全立案,因爲孩子根本說不清楚性侵者到底對自己身邊的特定部位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

如何做,才能避免這種無知導致的悲劇?那就是給孩子的生殖器命名,並且,越早越好。

我見過不少媽媽,在給孩子讀身體探索主題繪本的時候,會跟孩子說,這是你的手,這是你的腳……但卻迴避生殖器。也有的時候,當孩子用手對自己的生殖器進行探索時,父母會明令禁止。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會覺得,這個東西是不能講的。

現實中還有一個常見的現象是,父母們談及男孩的生殖器更加自然,也更加頻繁,對於女孩的生殖器卻往往忽略不談。於是,一些小女孩甚至會困惑:爲什麼他有小雞雞而我沒有?

更好的做法是,明確告訴孩子:“她不是沒有小雞雞,只是和男孩子不一樣。”同時告訴女孩,她的生殖器的獨特結構和能力。

儘早並經常告訴孩子,父母與他們之間是沒有祕密的,他們可以自如地與父母分享任何事情——無論好壞,無論悲傷或喜悅,父母都會先幫他們想辦法,而不是責怪或懲罰。

父母努力創造一個不忌諱談論性話題的家庭環境。也可以藉助新聞中的兒童性侵害事件對孩子進行提醒,並教給他們辨別什麼是性侵害行爲。

把你帶到一個隱祕的地方,叫你脫下衣服或褲子,摸你的胸部或生殖器部位;

讓你摸他的身體的某個地方(胸部、生殖器),或者讓你看他的裸體或者隱私部位;

帶你看有很多成人裸體鏡頭的電影或者視頻;

用他身體的某個部位(生殖器或者嘴巴)接觸你身體的隱私部位;

在公交車、電影院等公共場所摸你身體的隱私部位。

留心給孩子特殊禮物或普通娃娃的大人,或是想帶孩子“出去玩”或參加特殊活動的人。

如果你的孩子向你說出了有人對他實施性侵犯,一定要認真傾聽,嚴肅對待。因爲有太多時候,當孩子說出真相時,沒人會信以爲真。

父母盡到監護人應盡的責任。一些比較大大咧咧的父母,會把自己的未成年孩子隨意丟給鄰居、親戚看管。這一點我很不認同。父母一方面要教會孩子身體保護意識,一方面也要盡到該盡的責任。

前段時間的一個新聞:一位在菜市場賣菜的母親將1歲的女兒交給熟知的朋友看護。那個男人將孩子抱走,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孩子再抱回來時手裏拿着棒棒糖,目光呆滯,就這樣,也沒有引起那位母親的在意。當她給孩子換紙尿褲的時候,發現紙尿褲上有大量血跡,孩子啼哭不止,這才趕緊送往醫院。經過醫生檢查,孩子處女膜撕裂,陰道後壁撕裂嚴重,進行了緊急的縫合。這位母親後悔不迭,可是,這樣的悲劇又怎麼不是父母監護不當引起的呢?

臺灣美女作家幼年遭性侵抑鬱自殺:孩子的性教育,再羞於開口就晚了 第4張

很多悲劇都是父母監護不當引起的。

告訴孩子一旦遇到性侵害怎麼辦

當面對“如果有陌生人摸你,讓你感覺不舒服或者不願意,你會怎麼辦?”的問題時,9%的學生很害怕但不敢說,3%的學生選擇忍忍就好了。還有40%的學生選擇了“大聲呼喊”。

“不敢說”和“忍忍就好”會無意中縱容罪惡,而“大聲呼喊”可能釀成悲劇。國內外防性侵專家都強調,如果性侵發生在密閉偏僻場所,兒童大聲呼喊,可能導致犯罪者起殺機。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一旦遭遇性傷害,要做到以下幾點:

如果感覺別人對自己的接觸是不好的、不舒服的,儘快冷靜下來,然後想辦法機智地離開。

不要激怒侵犯者,這樣會給自己帶來生命危險。

如果被性傷害,要做三件事情:立即告訴爸爸媽媽、報警、到醫院檢查身體情況。

如果力量無法與侵害者抗衡,也沒有機會逃離,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先順從罪犯,不要以跳樓等傷害自己生命的方式來抗爭,保護好自己的生命。

傷害一旦發生,恢復極難。我們能做的,就是爲孩子撐好這重要的一把傘,小心再小心的,佑護幼芽長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