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不給孩子零花錢,也許有一天ta就會“偷”

不給孩子零花錢,也許有一天ta就會“偷”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家對於噹噹也有個零花錢制度,她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零花錢,不過因爲數額有限,買了這個可能就沒法買那個,所以她慢慢地就學會了取捨,對零錢的管理也有了自己的小想法。文章的作者也是一位爸爸,在孩子金錢教育方面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和做法,讀一讀,看看對你有沒有幫助。

作爲父親,其實我自己對金錢一直沒什麼概念。年少時對錢不屑一顧(當然,想屑也沒法屑,因爲家裏窮得讓我很難看到錢)。

直到參加工作,每個月辛苦上班賺來的那幾張紙都能攥出水來,不得不關心自己手頭這一點“阿堵物”。

再後來,我也一不小心有了娃,就更不得不琢磨錢的事兒了。

在家庭裏,產權明晰同樣意義重大

最早引起我對孩子的金錢觀、物質觀之重視的是一件糟糕的事兒。

那時候,我家小妞才5歲,已經在讀一年級(小妞上學比平常孩子早),而我在外地上班。有一天,妞媽哭哭啼啼給我打電話,說小妞偷了她錢包裏三百塊錢亂買零食,她發現後把小妞暴揍了一頓,她打電話是來向我賠罪的,因爲我在家裏立了規矩,不允許打小孩。

問了問情況,發現裏面一個關鍵細節,小妞很茫然地承認了自己拿了媽媽包包裏的錢,然後面對媽媽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外加滿腔怒火的一大通說教,露出無辜的表情,把妞媽氣得連火都不知道該怎麼發了……

我跟妞媽說:

第一,爲你自己動手打孩子這事老老實實向小妞道歉;

第二,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小孩子在這個年齡,如果沒有合適的引導,她對世界上各種東西,尤其是家裏的東西,她的觀念就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而我自己也是你們的……總之是扭成一團不分你我。

妞媽似懂非懂,似乎看我說得很有道理,就問:那該怎麼教育她?

我直截了當地說:“兩個字——‘給錢’,給孩子錢。”

不給孩子零花錢,也許有一天ta就會“偷”

有一點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產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產權是什麼,用大家熟悉的中學課本里的詞,就是所有制。東西歸誰所有,這個一定要說清楚,不說清楚就辦不好事。

小朋友的自我意識依賴於邊界的建立,如果這個家裏每個人都對他好,但卻不告訴他哪些東西是實實在在屬於他的(屬於他,就是說他有絕對的支配權),那麼他就會稀裏糊塗地對待家裏的財產。我家小妞“偷錢”,就是這種情況。

比制止偷錢這種極端行爲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建立自我及自我的邊界。原則性的方法只有一個:把可以和應該給孩子的,完全交給孩子,大人只負責提供建議。什麼是可以和應該,這個可以通過家庭會議討論解決。只要孩子會開口說話了,都可以開家庭會議。

在家庭會議上,孩子具有跟父母一樣平等的發言權,這樣,孩子會感到自己的人格獨立和平等受到極大的尊重,討論的過程比最後的結果更重要。

我家的零花錢制度及理由
正是從這件事情後,我們家開始建立孩子的零花錢制度。

第一,我們告訴她家裏一年大概有多少收入,她的吃穿用和學習大概要花多少錢,每個月大概家裏可以留下多少餘錢。

第二,我們跟她一起算算,她平常小件兒的開銷(零食,小文具,小玩具,送同學的小禮物等等),一個月大概有多少。

第三,商量零花錢的給付方式。

在這個過程裏,我們主要明確兩點:

一、在小妞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之前,爸爸媽媽有責任無償提供給她基本的吃穿住用費用,這是我們的義務,也是我們非常樂意做的事情。所謂義務,就是不要求任何回報的事。我跟妞媽特別強調,我們在愛小妞的時候,就已經即時獲得了巨大的回報。她的開心,她的快樂,她的健康,她的成長,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到無比幸福。

二、小妞也是家裏非常重要的一員,家裏力所能及的事情,歡迎她儘自己一點力,尤其是跟她直接相關的事,尤其是那些在基本生活之外可以帶來快樂的事,比如一件略微有點奢侈的新衣服,一次心血來潮的戶外旅行,偶爾來一次大餐什麼的,我們需要她的參與。

這兩點,也是我家小妞非常同意的。

提醒各位家長,我們現在做父母,一定要警惕那種傳統的、強調子女必須感恩圖報的孝道觀,一不下心,這種觀念就會給孩子帶來負擔,給親子關係埋下隱患。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以孩子的內疚、自責建立的責任感是孩子畢生的枷鎖;但如果是從鼓勵,尊重,參與的角度,孩子自己的生命立場,人格立場形成的責任感,則是孩子畢生的自發性動力。所以,這兩點必須明確。

不給孩子零花錢,也許有一天ta就會“偷” 第2張

最後,我家討論的結果是:

每週10元零花錢(我家在山區小縣城,經濟不是很發達)。小妞有權要求週一提取,也可以存着不取。除了有損健康的開銷,比如垃圾食品,偶爾買了必須向爸爸媽媽報備之外,爸爸媽媽不能管她怎麼花這些錢。是的,我允許孩子吃垃圾食品。我們告訴她危害,讓她自己慢慢剋制。

基本生活學習開銷之外,額外的文具、漂亮衣裳、旅行等,小妞要負責支付屬於她自己開銷的十分之一。小妞參加各種競賽的獎品,獎金都屬於她自己的財物,爸媽無權干涉。

由妞媽帶小妞用媽媽的身份證開一張屬於小妞個人的銀行卡,但是小朋友一個人用銀行卡取錢有危險,銀行卡由媽媽代管,想花錢請媽媽一起去支取。媽媽不得以任何理由反對。

隨着年齡增長和家庭收入變化,總體上,零花錢應該逐步增加。

如果小妞願意,希望她把零花錢的開銷跟爸媽彙報,讓爸媽提供一點參考意見。但爸媽不能強制要求小妞彙報。

最後,我們還討論了壓歲錢的處理。妞媽告訴小妞,壓歲錢是屬於禮尚往來的,結餘的才屬於她。這一部分錢,小妞同意由父母代管,有大開銷(比如坐飛機)時纔拿出來用。原則還是一樣,要分清產權和來龍去脈。

前面的意見,是跟女兒一起商量的,那時候她才5歲哦。

孩子節制的習慣是在自主支配中形成的

這樣的做法,可能會讓有的家長擔心,孩子會不會亂用錢呢?

我的意見是,不亂用錢是不可能的,我都快四十歲了,還經常亂用錢。但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看,怎麼用錢纔是對的,完全是個人的主觀意見,並沒有一個客觀標準。

在我們看來孩子是亂用錢,但孩子用的時候一定有她自己非常堅定的意願。每個人的欲求都是不一樣的,而且隨時隨地都會變化。

最重要的是,是要孩子明白,錢是一種稀缺資源。用完了就沒了。所謂經濟學,根本上就是關於行動和選擇的學問。而前提就是產權明晰,再往前追,就是個人權利的完全自主和獨立。

錢交到孩子手裏,很快,她就會明白,錢是一種稀缺的東西,滿足了這個,就不能滿足那個,這樣的話,她就學會了給自己的欲求排序,分清主次先後。

人對自己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支配慾望幾乎是與生俱來的。他總是迫不及待地想去做他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我家小妞不滿一歲,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每次都要自己開家門。如果哪一次我們着急,忘記了,她就哇哇大哭,要把門關上自己再開纔會破涕爲笑。

零花錢實行一段時間以後,在我們都沒提醒甚至注意的情況下,小妞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就做了一本賬本。裏面記載着她的各種開銷及計劃,以及我們未及時支付的零花錢未收款項……

不給孩子零花錢,也許有一天ta就會“偷” 第3張

家庭經濟關係的兩個常見誤區

最後,我再談談我個人觀念中所認爲的家庭經濟關係的兩個常見誤區:

一、成績考得好,獎錢獎東西

妞媽也是老師,她就犯了這個毛病。有一回,小妞考了全班第一,她媽媽給她買了非常好的玩具,兩百多塊,然後電話給我報喜和炫耀,我當時就嚴厲批評了妞媽。

我給妞媽講了個故事。

說是有個老先生家門口常常有羣熊孩子鬧騰,讓他沒法子看書做學問,趕也趕不跑。然後呢,老先生就想了個法子。跟熊孩子說,歡迎你們來我門口玩兒啊,來的人一人給五毛錢……

第二天,熊孩子來了一大幫,樂呵呵地領了錢在那兒玩兒,走的時候,老先生又說,歡迎你們來我門口玩兒啊,明天來的人一人給三毛,有些孩子嘟嘟囔囔就走了。

然後第三天,還是不少孩子來玩,但比前一天少。這天大家走的時候,老先生又說,我老頭子窮啊,明天來玩的,給一毛……到後來,一分也不給,然後孩子們大失所望,就再也不來鬧騰了……

妞媽說,這說明啥呢?

我跟她解釋,說物質獎勵是一種外在的短期刺激因素,它很容易取代小朋友心中的內驅力,取代她學習的階段性成績所帶來的內心求知滿足感,羣體認同的愉悅感等等,這樣就會異化孩子的學習動機。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一個人學業成就最終取決於其內心對知識的好奇、對創新的渴求等內驅力,而物質獎勵對孩子的外在驅動效用不能持久,而是會不斷減弱,並誘導孩子喪失本心,同時容易誘導孩子形成純物質主義的價值觀,對孩子人格的養成有極大的隱患。

然後,我又跟小妞交流。我不斷地問她,考得好開心不,你現在覺得學習更有趣了不等等。然後跟她說,我覺得讀書和考得好本身帶來的快樂就夠多了,如果你考差了,爸爸媽媽難道要扣你錢嗎?

不管成績好壞,我們都愛你,該給你的都會給你。小妞一下就想通了,雖然不捨得把玩具退掉,但主動提出可以用零花錢承擔十分之一。而且直到今天,她還拿我的話去“教育”她的小夥伴們。

當然,我這裏也不對,其實考得好也沒那麼重要,這一點,又得是另外開一篇文章來專門說道說道了。

不給孩子零花錢,也許有一天ta就會“偷” 第4張

二、孩子做家務,家長付工錢

反對做家務給錢的邏輯與反對成績獎勵不同。

做家務付工錢,其實意味着僱傭關係。而僱傭關係是本來應該是完全徹底獨立的兩個主體之間纔會有的契約關係。而且,契約關係還是多主體的開放的關係。也就是說,對僱主的付出來說,低價者得;對員工的付出來說,高價者得。而親子之間既不是平等主體的關係,也不存在契約的多項選擇。

孩子做家務付工錢的做法,會給孩子的家庭觀和金錢觀造成極大的混亂。所有家庭成員都是一個共同體,把社會上的獨立開放的契約關係引入家裏,那孩子會覺得,這是我的家嗎?爸爸媽媽幹家務誰給錢呢?我在這個家裏到底算個啥?

這些疑問很快就會抵消和壓制掉獲得報酬的短暫快感。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發現,至少不阻撓孩子做家務的熱情。甚至把做家務當成一種獎勵給孩子。

小孩子天生會對家庭裏平常由大人壟斷的各種事情會感到好奇並躍躍欲試。這是他們在家庭關係中尋求存在感和獨立性的必然衝動。

家長不應該以學習重要或者孩子還小等原因去阻斷孩子的衝動和熱情,相反,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陪伴和鼓勵孩子一起做家務,並把孩子的這種熱情昇華爲他們對家庭的貢獻以及責任感。

不給孩子零花錢,也許有一天ta就會“偷” 第5張

還是之前我強調過的,從鼓勵,尊重,參與的角度,從孩子自己的生命立場,人格立場形成的責任感,纔會是孩子畢生的內生動力。

不信,您在家裏試試就知道了,有時候,一句發自內心的、能抓住細節的鼓勵,比幾塊錢獎勵對孩子的促進作用會強得多。但這對家長自己的要求也更高,相比起掏錢,用心觀察和體貼孩子也要難得多。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