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你的這種行爲,正在毀壞孩子的專注力

你的這種行爲,正在毀壞孩子的專注力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於是我問:
孩子有沒有專注的時候?
媽媽回答我:
平時玩遊戲還是可以專注玩兒的。她最喜歡室外遊戲,老師反映她上課坐不住。
這個問題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孩子“專注力非常差”,卻又能夠“專注玩遊戲”,那專注力到底是差,還是不差?
你的這種行爲,正在毀壞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可以專注地遊戲
具體分析起來,似乎是這樣的:玩遊戲是孩子喜歡的事。可惜一個4、5歲的小孩並無太多自主權。
你帶孩子去舞蹈學校,說,我們學跳舞吧。孩子似乎覺得還不錯,也蠻好玩的。那麼,玩遊戲和學跳舞這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是我自己喜歡的,後者裏頭有一半是媽媽喜歡並期待的。
作業就更不用說了,那全部是媽媽希望我做的。
更形象一些說,好像是,在孩子面前有一大片草原。
孩子希望撒開腳丫去充分探索、嘗試的時候,媽媽擋在孩子身前,並且說,“你得躲在我身後,去吃我指定的那一片草。”
看起來,這是爲孩子好,根本上說,這是限制。因爲事實上,孩子的生活本有更多的可能。
最要緊的是,父母若限制和干預過多,很容易把孩子的專注力真的“培養”的短。
心理學上有一個發現,若一個孩子平常的活動大多是自主、自動的,這個孩子也會是意志自由的,能夠自如地控制自己身體的,動作的精度和協調更好,專注力當然也更高。相反,如果孩子的活動總是被控制,就會逐漸喪失主動的能力,缺乏探索的慾望,意志力薄弱,身體、心理(包括專注力)也難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你的這種行爲,正在毀壞孩子的專注力 第2張

對待孩子的探索,越少限制越好
聊到後來,這個媽媽承認:
確實一些事是我希望她做的,但是上課坐不住也是現實,我怎麼做才能讓她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安靜的上好一節課?這個不解決老師會不喜歡她的呀。
媽媽的擔心有道理。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我們希望孩子是被喜愛的,不僅僅被我們,還被老師、同學、她所處的外部環境。
如果得到好的認可,那孩子也一定會過得比較好。
然而,的確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並非很乖就一定會被老師喜歡;或者活躍了老師就一定討厭。
記得小時我也不是個乖學生。小學老師們並不喜歡我。但上了中學,我不乖卻表現出了很好的創造力,頻獲得老師們稱讚。
所以,問題的關鍵是,做父母的,必須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有適應環境的能力。而作爲孩子的媽媽,無論孩子是什麼樣子,你都能接納她喜歡她。
而媽媽最終所面臨的難題,可能並非是孩子會否被老師喜歡的問題,而是媽媽自己,如何面對老師或者權威的“不喜歡”。
媽媽如果能夠撐住來自自己內心的、面對權威的焦慮以及壓力,接納真實的孩子的狀態,並給以孩子情感支持,那麼會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你的這種行爲,正在毀壞孩子的專注力 第3張

媽媽一定要是哪個最接納和喜歡孩子的人
從上面案例裏頭,我們看到一個明顯的矛盾局面。
幾乎所有父母都知道,專注力這項品質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也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不錯的專注力。
於是他們花費很大力氣想要去“培養”“訓練”孩子。
但是,這種充滿控制的刻意,反倒最容易在無形中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鑑於此,父母們不得不警醒。
以下是關於專注力的一些常識,分享給大家:
▌專注力維持時間
5-7歲15分鐘左右,7-10歲20分鐘左右,10-12歲25分鐘左右,12歲以上30分鐘左右。以此參照,當你抱怨孩子不專注時,先想想,是否我們的要求超出了這個年齡孩子的專注力維持限度?
▌孩子發呆的時候,也是一種內在的注意
作爲父母,很容易看得到孩子對於外界的注意,比如看書、搭積木、學習等,但經常忽略了孩子對於內部的注意,比如看起來的發呆、無所事事等——這其實是一種向內的專注力。
父母若不理解,就很容易打擾孩子,比如在孩子沉浸在內部注意中時,去跟孩子說話、叫他回過神來,問他在幹嘛有沒有在聽等等。
▌特別提示
❶ 不隨意打斷孩子
❷ 給孩子的玩具不超過2個
❸ 把興趣和專注力的培養結合起來;
❹ 建立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❺ 創造良好的環境以避免孩子注意力分散;
❻ 給孩子安排指示清晰及要求明確的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