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教育孩子,避免培養完美主義者

教育孩子,避免培養完美主義者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孩子,避免培養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的外在標誌完美主義者的心態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他們必須要十全十美,分毫都不能差。這樣的態度常常讓他們以爲,沒有什麼是自己不能成就的。“不”這個詞似乎在他們的字典中不存在。他們通常會貪多卻嚼不爛。

完美主義者的另一個典型特徵是爲遠大的抱負而不堪重負。因爲咬下來太多又嚼不了,又想完美無缺地做完,於是,完美主義者低着頭看路,看到的盡是不可逾越的障礙。他們就在琢磨自己究竟該怎樣穿越障礙,又該怎樣全部完成。或許他們根本就不敢去嘗試,因爲害怕失敗。

當完美主義者看到前面所有的障礙後,他們通常會退縮,會拖時間。一個喜歡拖時間的人常常也會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一直延遲不做,是因爲他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把這件事做得十全十美。很明顯,完美主義者拖的時間越長,事態就變得越糟。但是最後,他常常會爲自己開脫,說“如果我的時間多一點的話,我的工作就會做得很像樣了。”但真正的原因是對失敗和被拒絕的懼怕。

這就導致了完美主義的又一個特點:完美主義者發現要完成一項工作很難。他們一直想要再接再勵,所以他們永遠都不滿意。

完美主義者一旦有什麼問題出現,他們就容易情緒失控。他們對人對己都不夠有耐心,而且難以理解別人,不知道爲什麼他們不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

完美主義者也常常認爲自己“應該”做很多事。他們會說“我應該處理好一切”或是“我不應該說那些”。

很多難以覺察的東西,都足以讓一個孩子生活在自我表現的人生道路上。最常見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各種各樣的期待。有的時候,父母將自己無法實現的願望全部傾注在下一代的身上,例如,在大學球隊裏踢球;成爲備受寵愛的公主;擁有更好的工作或更好的教育。他們常常想通過孩子來達到自己渴望的生活,無形中就給了孩子巨大的壓力,要按照爸爸媽媽所期望的去表現自己。家裏的期望加上來自老師和同伴們的期望,他們的壓力就越來越大。

完美主義的外在標誌

完美主義者的心態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他們必須要十全十美,分毫都不能差。這樣的態度常常讓他們以爲,沒有什麼是自己不能成就的。“不”這個詞似乎在他們的字典中不存在。他們通常會貪多卻嚼不爛。

完美主義者的另一個典型特徵是爲遠大的抱負而不堪重負。因爲咬下來太多又嚼不了,又想完美無缺地做完,於是,完美主義者低着頭看路,看到的盡是不可逾越的障礙。他們就在琢磨自己究竟該怎樣穿越障礙,又該怎樣全部完成。或許他們根本就不敢去嘗試,因爲害怕失敗。

當完美主義者看到前面所有的障礙後,他們通常會退縮,會拖時間。一個喜歡拖時間的人常常也會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一直延遲不做,是因爲他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把這件事做得十全十美。很明顯,完美主義者拖的時間越長,事態就變得越糟。但是最後,他常常會爲自己開脫,說“如果我的時間多一點的話,我的工作就會做得很像樣了。”但真正的原因是對失敗和被拒絕的懼怕。

這就導致了完美主義的又一個特點:完美主義者發現要完成一項工作很難。他們一直想要再接再勵,所以他們永遠都不滿意。

完美主義者一旦有什麼問題出現,他們就容易情緒失控。他們對人對己都不夠有耐心,而且難以理解別人,不知道爲什麼他們不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

完美主義者也常常認爲自己“應該”做很多事。他們會說“我應該處理好一切”或是“我不應該說那些”。

如果完美主義者失敗或犯了錯誤,他們會變得很消沉。失敗——任何類型的失敗——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完美主義者不停地努力,好讓自己“下次做得更好”。這只是能讓他們進入新一輪的“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的思想泥潭,再給自己設定一些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然後在達不到目標的時候再次感到挫敗。

完美主義者會勉強自己在同一時間內完成過多的事情,最後把自己耗盡。因爲害怕失敗,他們也可能希望退縮或是放棄一會兒。

我們的排球“冠軍”一場比賽都沒贏

去年,有200名學生的朱利安中學首次參加了和其他學校一起舉行的排球聯賽。他們的起步讓人有點擔心,名不見經傳的教練、拼拼湊湊的比賽計劃,只有一場是在主場,其他的都在客場,另外一些球隊則來自比較大的學校,球員也更有經驗。

我們兩個正處在青春期的兒子喬納森和蒂米參加了比賽。我和妻子以及其他一些家長們場場不落地觀看球賽。我們的呼聲隨着他們的戰況上下起伏,當我們的1—A級孩子面對更強的3—A級的對手時,我們爲他們大聲吶喊助威。

賽季結束的時候,他們一場比賽也沒贏,只贏了其中的幾局。由於比賽是五局三勝制,他們一直也沒有能夠成功。

但這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我們衝着喬納森和蒂米歡呼,彷彿他們是世界級的選手一樣,因爲在我們心裏,他們就是。他們已經盡力了,得分並不重要。他們自己也從未抱怨過,或是說別人的壞話,更沒有因爲感到羞恥而垂頭喪氣。我們一路向他們歡呼,儼然他們就是冠軍,從孩子們小時候起,他們一直都這麼做。

他們獲得的每張證書,每份獎品,每一個肯定都掛在他們臥室外面走廊的牆上。無論是什麼樣的獎勵——好公民、藝術獎項、運動會上得的一枚獎牌——都掛在牆上,來肯定喬納森和蒂米的價值。我們一直在肯定他們的行爲,同時也注意肯定他們本身。走廊的那面牆成了爸爸媽媽的宣言:“我們爲你們和你們的行爲感到驕傲。”

蒂米和喬納森是我們的“第二家庭”,他們比我們前四個孩子晚15年出生。我們對前四個孩子也同樣給予肯定。蒂克、大衛和傑夫在中學和大學裏都是傑出的長跑運動員,我的辦公室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運動獎品陳列室,因爲我書架最高的一格擺滿了獎品。人們走入我的辦公室,就能看出我爲孩子們的成就感到驕傲。他們沒必要表現自我,通過贏和表現來得到我的接納。我還要提到,我的唯一的女兒,凱米,她本身就是一個獎勵。她是爸爸唯一的“小公主”,儘管她現在已經出落成一個成熟又美麗的“才德的女子”,三個孩子的母親。

我也努力讓他們明白手足間的競爭和嫉妒的差別。手足間的競爭很正常。我認爲這是彼此雙贏的基礎,但手足間的嫉妒則導致彼此對抗。一個孩子要壓制另一個孩子,好讓自己看起來更有光彩。孩子之間可能會玩起“我很不錯,可你就不行”的遊戲,這是最糟糕的競爭。

當我們收養蒂米時,其中的一個顧慮就是喬納森會怎麼看待這件事。我們倒數第二大的孩子傑夫比喬納森大16歲,所以喬納森在許多方面儼然是一個獨生子,因爲他的哥哥姐姐已經成人,都離開了家。他是“小王子”,我們擔心,他會嫉妒“侵犯他領地”的人。

但是這樣的跡象卻沒有出現。是的,在喬納森和蒂米之間存在着手足間的競賽,但卻不是嫉妒。夏洛蒂和我堅信,這是鑑於他們有很好的榜樣,就是他們的哥哥——大衛和傑夫。我不知道,還會有哪兩個人,會像他們那樣相互接納、相互鼓勵。雖然他們參加同一個運動項目,但他們卻是與人雙贏的最優秀的榜樣,而不是彼此對抗競爭。

喬納森和蒂米還有一個“傳奇”榜樣,就是他們的哥哥,蒂克,他在非洲的一個受饑荒最嚴重的國家馬裏負責一個賑災項目。

在上帝賜給孩子的天賦上面,我常常要求孩子要努力做到卓越,但絕不是完美。當你追求卓越時,就是盡你所能使自己成爲最好——即使失敗,你仍是贏家。

他打破了世界紀錄,卻是第二名

幾年前,一名優秀的美國中長跑選手史提夫·斯考特(Steve Scott)參加了在聖地亞哥舉辦的大型國際邀請賽。史提夫在當晚的室內一英里賽跑中打破了世界紀錄,可他卻是第二名,因爲埃明·可蘭(EminCoghlan)跑得更快。隨後,記者採訪了史提夫,問了他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你跑得這麼好,卻仍然是第二名,你的感受如何?”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史提夫的回答。他說:“我完成了爲自己設定的目標,但是埃明有更高的目標,他也完成了他的。不過,我還是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我感到很滿意。”

史提夫並不願意輸給埃明,但他仍然很滿意,因爲他知道,自己盡了最大的努力。

史提夫的態度是我們的榜樣,讓我們與人雙贏而不是對抗競爭。無論何時,只要有可能,就要卸下壓力,讓你的孩子知道,他沒有必要對抗他人。要讓你的孩子學會雙贏態度,與人合作,並且充滿同情心。我認爲,生命裏最大的成就是建立品格,而品格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他人富有同情心。無論這個人成就有多大,多輝煌,但如果他對別人沒有同情心,那麼他的生命就註定是一個失敗。記住:當你的目標是要到達最高處時,你就不可能有同情心。

除此之外,我還想讓我的孩子明白,他們對自己也要充滿同情心。完美主義者對自己沒憐憫,也不能接納自己。他驅使自己走向越來越高的目標,從來不對自己所做的感到滿意,因爲他認爲這一切都不夠好。這也是爲什麼讚賞孩子必須要在接納的基礎上。只有當孩子感到被接納,他才能夠自主,信任他人,自由地做出自己的決定。讚賞本來就是你對孩子的愛和肯定外在表現,而不是“足夠好”以後的報酬。

人本身永遠是第一位

接納並讚賞你的孩子這個原則,引發了一個我稱之爲首要性和次要性的問題。人的本身永遠是根本,他的表現永遠是次要的。首先,你要面對孩子的存在——接納給孩子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其次,你要面對孩子的行爲——讚賞使孩子感到其自身重要性。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你對孩子的行爲表示讚賞時,就應該源於你對孩子本人的接納。

如今蒂米已經16歲了,你可能在猜想他現在是什麼樣子。他並不完美,有的時候,他也和其他同齡人一樣,需要被管教。有意思的是,他是我們家裏最愛幫忙幹活的人。他喜歡做飯,洗盤子。他幫忙是因爲他想幫忙,不是因爲他不得不幫。這讓我的心裏感到很溫暖,因爲我知道,蒂米不是在表現自我,讓自己被接納。他很清楚他已經被接納了,正由於這樣的接納,他纔可以自由地去迴應,知道他可以有失敗的空間,也明白我們讚賞他,並不是出於他的行爲,乃是出於他的身份——他本身。

問題默想及應用

1. 在你孩提時,你的父母對你的期待是什麼?你對你的孩子又是什麼樣的期待?

2. 完美主義對你或你的孩子來說是個問題嗎?你是否在你或是你孩子的生活中注意到這些問題?例如,你常常讓自己“應該”做許多事嗎?如果你的家人表現出完美主義行爲,嘗試彼此指出,並彼此鼓勵來改變這種狀況

3. 和你的配偶談談,並且誠實地問自己:我們的言行是否把孩子推到了表現的層面上?也就是說,你的孩子是否感到,他們表現要好,這樣才能獲得你的接納?還是你的孩子毫不懷疑你對他的接納,無論他們的表現如何?如果你不能確定,和你的孩子談談,瞭解他們的真實感受。

4. 你的孩子有失敗的空間?如果他們誠實地回答這個問題,他們的答案會是什麼?

5. 爲什麼“雙贏”要比”對抗競爭“好?迪克所提出的競爭方法實用嗎?你怎樣幫助你的孩子會學會協同競爭,讓他們盡其所能成爲最好?

6. 本章主張“當你的目標是要達到最高處時,你就不可能有同情心。”你是否同意這個觀點?和你的配偶談一談,看怎樣才能成爲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

本篇節選自《六A的力量》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