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寶寶的成長少不了父母的陪伴

寶寶的成長少不了父母的陪伴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越來越多的80後成爲新一代的年輕媽咪,他們對於媽媽的觀念,對於自己的責任是什麼感覺呢?是否願意當一個全職媽媽,給寶寶成長的陪伴呢?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的成長少不了父母的陪伴

閒時和某大學同學微信互相告知各自的近況,聽說熊媽我毅然做了半年多的全職媽媽,好友很震驚——收入穩定的工作說不要就不要啦?這麼多年的學白上了,研究生也白讀了,就爲孩子,值得嗎?孩子爸爸同意嗎?家裏其他人支持嗎?又不是沒有老人給幫忙,幹嘛讓自己這麼辛苦?......

回答了一連串的好心提問,熊媽已經習慣了:

1、工作可以再找,孩子的成長僅此一次,錯過了就無法挽回和彌補;

2、正好工作本身就不順心,雖然穩定但如雞肋,丟之並不可惜,有能力和信心,找到自己的定位,知道什麼適合自己最重要;

3、放棄暫時的工作,放棄本行工作,並不代表學白上,熊媽我將它看成人生中的一段經歷,我追求過了,經歷過了,感受過了,學歷不是身份、地位和能力的象徵,它只能說明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強的人到哪兒都一樣,比如,熊媽現在專心做全職媽媽、專心製作美食和烘焙、陪伴寶寶一同成長、料理家務,這些都需要學習呀;

4、放棄工作不代表我不進步,只是方向不同,側重點不同而已,沒有寶寶前重點是事業和家庭,有了寶寶,這個小人在他人生的頭三年(三歲看大很有道理)如此需要媽媽,他要和媽媽建立親子關係,我怎麼能放下他去不專心的工作(做全職媽媽一事猶豫了1年才下定決心,從小熊6個月上班到他快兩歲,一直在猶豫,期間那痛苦的煎熬只有自己明白),工作時想着娃,回到家對娃滿心愧疚,如果不上班可以有大量的時間享受親子閱讀,可以見證他成長的每一瞬間......

5、相信大多數職場媽媽都有體會,有了娃工作精力實在有限,心裏惦記是一回事,關鍵是體力和腦力直線下降,每天忙於工作和照顧孩子、家庭,白天8小時的高負荷忙碌,回到家面對嗷嗷待哺的寶寶,內心告訴自己絕不能倒下,撐起腰身繼續料理家務,買菜做飯相夫教子,直到寶寶呼呼大睡後才暫鬆一口氣,終於收拾好自己躺下,閉上眼繼續緊張,因爲不知道半夜寶寶會不會醒來,24小時的免費母乳要隨時提供......每天這樣精疲力盡的消耗着媽媽的體力,真的傷不起,放棄工作才能全身心的解放一部分精力,投放到家庭和孩子,熊媽認爲太值得啦。

6、熊爸倒是滿理解熊媽,逐漸接受熊媽的育兒觀點,並堅持和熊媽肩並肩作戰,這一點很難得;

7、至於其他家裏人,熊姥姥熊姥爺當然絕對支持,他們理解熊媽的育兒理念,理解熊媽的意圖,並堅定地相信熊媽的適應能力,日後會有更好的發展。熊爺爺和奶奶知道反對也沒用,只要熊媽下決心做的事情不是輕易能改變的,這一年,熊媽也沒少給他們灌輸育兒思想,理解歸理解,實施起來還是費勁兒,老人家思想守舊很正常,但,熊媽認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家人的意見固然重要,大主意還是要自己定。

8、放棄工作一年(說實話,熊媽都後悔沒有早點放棄),家裏收入肯定受影響,但和孩子的成長教育相比,微之甚微,試想,如果將孩子扔給老人,不能說老人都嬌慣孩子,但真的普遍如此,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老人已經很少(而且,意識到卻做不到,比如熊姥姥和熊奶奶),大部分老人覺得把孩子拉扯大不容易,孩子吃好穿暖就行了,老一輩兒的育兒觀念盛行,晚輩們還挑三揀四,家庭矛盾頻頻不說,關鍵是耽誤了孩子。

放眼看去,凡是老人帶出來的孩子(不絕對,但真的代表大多數)被溺愛的不成樣子——運動能力弱(捨不得孩子怕累着)、身體虛(該凍不凍捂成溫室裏的小花)、自律能力差(想幹啥幹啥,無法無天的父母無法管教)、自理能力差(到了適當的年齡不會自己穿衣吃飯,凡事都靠老人去做,甚至連玩都看着自己卻不動手)、社交能力差(不懂得分享和交換,一切以自我爲中心,不會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不合羣,喜歡跟老人成天看電視)、缺乏自信(老人總是放不開手腳,生怕磕着碰着沒法交代,孩子怎麼做都被束縛)、探索慾望不強(孩子天生喜歡到處探索,老人這也不讓那也不讓)、安全意識薄弱(走到哪兒都被呵着護着,沒有親身體驗,不知者無畏)、嬌氣(摔倒了不會自己爬起來,非要哭給家人看)、沒有責任感(摔倒了怨地板)......還有,必須看着電視吃飯,滿屋子追着餵飯,成天零食不離嘴,正點不好好吃飯,要啥給啥,丟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數不勝數......當然也有將孩子帶的好的老人,只是鳳毛麟角。

所以,看了幾十本育兒書後,經歷了好長一段時間的思想鬥爭,熊媽毅然而然的決定要做一名全職媽媽,要知道勇敢地做出這個選擇需要多大的勇氣,但,目前看來,熊媽的決策是正確的,小熊越來越懂事,親子關係一旦建立將受用一生。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