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延安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延安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延安的基本介紹


延安市,簡稱“延”,古稱膚施、延州,隸屬於陝西省,是天下第一陵——中華民族始祖黃帝陵寢黃帝陵所在地,是民族聖地、中國革命聖地,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省會西安以北371千米。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介於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東西寬256千米,南北長236千米,總面積37037平方千米。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爲“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延安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人文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勝利到達吳起鎮,延安成爲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出發點,是全國革命根據地城市中舊址保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佈局最爲完整的城市。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裏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截至2016年,延安市下轄2區、11縣,常住人口225.28萬。實現生產總值1082.9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7.6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74.2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91.09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爲4.83萬元。

延安是“雙擁運動”發祥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着“中國革命博物館城”的美譽。境內有各類文物遺址點8545處,其中革命遺址445處。2017中國年度文化影響力城市。

綜述

延安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聖”(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聖地)享譽中外。延安更是中國革命聖地,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裏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是“雙擁運動”發祥地,被民政部、軍委總政治部命名爲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延安有着“中國革命博物館城”的美譽。

截至2016年,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陝北說書、安塞剪紙、陝北秧歌5個項目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有21個民間藝術品種被列入省級民間文化保護項目。

延安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手抄報二:延安歷史文藝和工藝

文藝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被稱爲“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爲“中國腰鼓之鄉”。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榮膺首屆中國民間舞蹈大賽最高榮譽大獎,先後在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香港迴歸慶典、2009年國慶典禮等大型活動中表演,並赴日本、德國等地進行表演。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絕”之一,其介紹被編成課文《安塞腰鼓》,入選冀教版語文六上第29課、蘇教版語文六上第14課和人教版語文七下第17課。

洛川蹩鼓

洛川蹩鼓主要流傳於陝西省洛川縣黃章、永鄉、舊縣等鄉村,爲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2006年申報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宜川胸鼓

宜川胸鼓以鼓舞爲基礎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歷史悠久,經由古代戰爭中人們擂鼓助戰,傳遞信號,擊鼓慶捷的形式演變而來,原名花鼓,1991年參加陝西省九運會開幕式。1994年參加國慶45週年獻禮演出,宜川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爲“胸鼓之鄉”。2007年申報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陝北說書

陝北說書西北地區十分重要的曲藝說書形式,主要流行於陝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陝北說書的唱詞通俗流暢,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曲調比較豐富,風格激揚粗獷,素有“九腔十八調”之稱。

陝北民歌

陝北是民歌薈萃之地,民歌種類很多,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陝北民歌分爲勞動號子、信天游、小調三類。信天游分爲高腔和平腔,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陝北秧歌

陝北秧歌是流傳於陝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羣衆性和代表性的傳統舞蹈,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2006年5月20日,陝北秧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工藝

延川布堆畫

來源於廣泛流行於民間的撥花,原爲枕頭頂、裹肚、鞋面、墊肩、錢包、菸袋包上的裝飾物。其創作材料爲棉紡織土布,染以青、赤、黃、白、黑諸色,以民間傳說、戲劇人物、民俗生活、花鳥禽獸爲題材,運用純民間的複合造型法,進行貼塊、拼接、鑲花、堆疊、縫合,製作出極具民族特色的圖案。

延安剪紙

延安剪紙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做工精美、特色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有安塞、子長、延川、富縣、延長、洛川和甘泉等縣的剪紙藝術。主要種類有窗花、炕壁畫、頂棚畫、板架掛畫、小孩鞋頭畫、裹肚畫等,題材廣泛,大多來源於生活,諸如花蟲鳥魚,飛禽走獸以及戲劇人物、民間故事、吉祥物、民俗事象、佳節喜慶等,造型古拙,風格粗獷,寓意風趣,形式多樣。安塞縣被文化部譽爲“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

延安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第2張


手抄報三:延安革命遺蹟

革命遺蹟

棗園革命舊址(AAAA)

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位於延安城西北8千米處的棗園村。這裏原是一家地主的莊園,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後,爲中央社會部駐地,遂改名爲“延園”,舊址大門石柱兩側尚有康生所書“延園”二字。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嶺遷駐此地。中共中央書記處在此居住期間,籌備了中國共產黨“七大”,領導中國軍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並領導中國人民爲爭取民主團結,和平建國,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爲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內戰做了充分準備。

延安革命紀念館(AAAA)

國家一級博物館。建於1950年1月,原館址在南關交際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1954年遷往楊家嶺原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定名爲“延安博物館”。1955年遷至城內鳳凰山麓革命舊址院內,改名爲“延安革命紀念館”,1973年6月遷往王家坪。主要宣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近13年間,黨中央在延安和陝甘寧邊區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是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號工程”。

楊家嶺革命舊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和中共中央機關在此居住。這期間,中共中央繼續指揮抗日戰爭敵後戰場並領導瞭解放戰爭,領導了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召開了黨的“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禮堂,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禮堂隆重召開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

鳳凰山麓革命舊址

中共中央駐地舊址,位於延安市寶塔區鳳凰山腳下,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月至民國三十七年(1938年)11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此居住,是中共中央到延安後的第一個駐地。在此居住期間,毛澤東寫下了《實踐論》《矛盾論》《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反對自由主義》《國共合作成立後的迫切任務》《陝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後方留守處佈告》《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戰爭與戰略問題》等著作。

王家坪革命舊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月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這裏是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司令部(後改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葉劍英、王稼祥等領導同志和中央軍委及八路軍總部所屬機關負責同志住過的地方。

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

位於延安城東北5千米橋兒溝,保存有天主教堂一座和石窯洞數十孔,是當時延安唯一的地道的西式建築,是1961年3月,國務院頒佈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魯藝”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藝術學校。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毛澤東題寫校訓;“緊張、嚴肅、刻苦、虛心”。

南泥灣革命舊址

南泥灣革命舊址位於延安城東南45千米處。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由於日寇瘋狂進攻,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加上自然災害的侵襲,陝甘寧邊區出現空前嚴重的物質困難。民國三十年(1941年)春,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的將士們在王震旅長的率領下,響應毛澤東提出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在“一把鋤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口號聲中,開進南泥灣,實行屯墾,生產自救。

延安新聞紀念館

延安新聞紀念館位於延安城區清涼山南麓,是由中宣部、廣電總局、新華社、人民日報社、新聞出版署等部門(單位)共同籌資修建而成,是中國唯一的新聞事業專題紀念館。

“四八”烈士陵園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8日,參加重慶國共和談的中共代表王若飛、秦邦憲等乘坐美式運輸機由重慶飛返延安。因雲霧蔽日,飛機迷失方向,誤撞山西興縣黑茶山,包括4名美軍機組人員在內的17人全部遇難,史稱“四·八”烈士。全國第一批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

中國抗日軍政大學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6月1日正式成立,始稱“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次年改名爲“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校長林彪。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總校先後辦學八期,並在中國創建了12所分校、5所陸軍中學和一所附設中學,培養了十多萬名德才兼備的軍政幹部,爲奪取抗日戰爭和中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軍政人才基礎。

延安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