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保護昆蟲手抄報圖片大全

保護昆蟲手抄報圖片大全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昆蟲的分類


鞘翅目

鞘翅目是昆蟲綱中的第一大目,通稱“甲蟲”。種類有33萬種以上,佔昆蟲總數的40%。在中國記載7000餘種。它們的前翅呈角質化,堅硬,無翅脈,稱爲“鞘翅”,因此而得名。外骨骼發達,身體堅硬,因此能夠保護內臟器官。體型的變化甚大。此類昆蟲的適應性很強。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廣:分爲植食性——各種葉甲、花金龜;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閻甲;屍食性——葬甲;糞食性——糞金龜。

本類羣屬完全變態,幼蟲因生活環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種形態;蛹絕大多數是裸蛹,稀有的爲被蛹。

鱗翅目

鱗翅目是昆蟲綱中僅次於鞘翅目的第二大的目,由於身體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鱗片而得名。主要分蛾類和蝶類,共同識別特徵是虹吸式口器,由下顎的外顎葉特化形成,上顎退化或消失;完全變態;體和翅密被鱗片和毛;翅二對,膜質,各有一個封閉的中室,翅上被有鱗毛,組成特殊的斑紋,在分類上常用到;跗節6節;無尾須;全變態。幼蟲多足型,除三對胸足外,一般在第3~6及第10腹節各有腹足一對,但有減少及特化情況,腹足端部有趾鉤;幼蟲體上條紋在分類上很重要;蛹爲被蛹。成蟲一般取食花蜜、水等物,不爲害(除少數外,如吸果夜蛾類爲害近成熟的果實)。幼蟲絕大多數陸生,植食性,爲害各種植物;少數水生。

雙翅目

雙翅目包括蚊、蠓、蚋、虻、蠅等,是昆蟲綱中較大的目。由於成蟲前翅爲膜質,後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雙翅目分爲長角、短角和環裂三個亞目。長角亞目的觸角在6節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較低等的類羣;短角亞目觸角在5節以下,一般3節,通稱“虻”;環裂亞目就是我們通稱的“蠅”。

膜翅目

膜翅目包括各種蟻類蜂類。膜翅目昆蟲特徵明顯,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後翅連接靠翅鉤完成等。本類羣分佈很廣,已知種類100000多種,估計至少250000種。根據腹部基部是否縊縮變細,分爲廣腰亞目和細腰亞目。廣腰亞目是低等植食性類羣,包括葉蜂、樹蜂、莖蜂等類羣;細腰亞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種類,包括蟻、黃蜂和各種寄生蜂等。

半翅目

半翅目,由異翅亞目和同翅亞目兩個亞目所組成,有133科、超過6萬種。異翅亞目即椿象。是昆蟲綱中的主要類羣之一。半翅目昆蟲的前翅在靜止時覆蓋在身體背面,後翅藏於其下。由於一些類羣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爲“半鞘翅狀”而得名。有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動物的體內汁液爲食。屬不完全變態昆蟲。其腹部有臭腺,遇到敵害會噴射出揮發性臭液。同翅亞目包括蟬、蚜蟲等。半翅目的分類仍有爭議,同翅目原先被視爲獨立的目,許多地方也仍將半翅目和同翅目視爲不同目。

直翅目

直翅目是一類較常見的昆蟲,包括螽斯、蟋蟀、螻蛄、蝗蟲等,全世界已知20000種以上,分佈很廣。成蟲前翅稍硬化,稱爲“覆翅”,後翅膜質。本類羣爲不完全變態,若蟲和成蟲多以植物爲食,對農、林、經濟作物都有爲害;少數種類爲雜食性或肉食性。直翅目是較原始的昆蟲類羣,起源於原直翅目,在上石炭時期已經分成了觸角較長的螽斯類,和觸角較短的蝗蟲類。其中很多種類由於鳴叫或爭鬥的習性,成爲傳統的觀賞昆蟲,比如鬥蟋和螽斯。

廣翅目

廣翅目是一個較小的類羣,僅有泥蛉科和齒蛉科兩科。世界範圍分佈,記載約300種。中國已知有40多種,常見種類有古北泥蛉、東方巨齒蛉、中華斑魚蛉等。有些學者把它列爲脈翅目的1個亞目。廣翅目昆蟲的成蟲中至大型,體長8~65毫米,展翅24-175毫米,前後翅相似,翅脈呈網狀,翅成屋脊狀置背上,前緣部脈不分叉;後翅臀區寬廣,可以摺疊;翅脈較多,但到外緣不再分成小叉,可區別於脈翅目;前緣橫脈成列,簡單或端部分叉。

蜻蜓目

蜻蜓目在昆蟲綱中是比較原始的類羣,也是較小的一個目。蜻蜓目分爲三個亞目:差翅亞目統稱“蜻蜓”;均翅亞目統稱“蟌”以及發現於日本和印度的兩種間翅亞目昆蟲。全世界約有5000種,中國有300多種。蜻蜓身體粗壯,休息時翅膀平展於身體兩側;蟌身體細長,休息時翅膀束置於背上。間翅亞目則擁有粗壯的身體和 束置於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屬不完全變態昆蟲,稚蟲“水蠆”在水中營捕食性生活。成蟲也爲肉食性種類,捕食小型昆蟲,飛行迅速,性情兇猛。

其它昆蟲

昆蟲綱除了上述的7個目以外還有其它27個目,共計34個目。昆蟲綱種類繁多,形態各異,但是擁有外骨骼、三對足是它們的共同特徵。其中許多種類是我們熟識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蜉蝣, 兇猛的螳螂目——螳螂;無所不在的蜚蠊目——蟑螂;令人討厭的蝨目——體蝨。昆蟲的適應能力很強,不管你喜歡與否,它們都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

保護昆蟲手抄報圖片大全

手抄報二:昆蟲與人類的關係

昆蟲對人類的重要性是無法估量的。一些昆蟲自身的產物,如蜂蜜、蠶絲、白蠟等是人類的食品及工業的原料;昆蟲又是2/3有花植物的花粉傳播者;一些昆蟲能分解大量的廢物,把它們送回土壤完成物質循環;一些昆蟲在維持某些動植物之間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某種意義上說,昆蟲是人類生存的主要競爭者,它們大量地毀掉人類的糧食及農產品(收穫前與收穫後),世界上每年至少有20~30%的農產品被昆蟲吃掉,它們破壞房屋建築,傳播多種人畜疾病,造成人畜死亡。總之,昆蟲對人類的利害關係是十分密切的。

昆蟲同人類的關係是十分複雜的,構成複雜關係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昆蟲食性的異常廣泛。根據前人的估計,昆蟲中有48.2%是植食性的;28%是捕食性的,捕食其他昆蟲和小型動物;2.4%是寄生的,寄生在其它昆蟲動物體外和體內:還有17.3%食腐敗的生物有機體和動物排泄物。這個爲我們大致劃出了昆蟲的益害輪廓。但是這只不過是個自然現象,而人的益害觀是從對人的經濟利益的觀點出發的,因而要複雜的多。下面就是昆蟲對人類的有害和有益方面分別進行討論。

利害關係

昆蟲有益蟲和害蟲之分(對人類自身利益而言)。

害蟲:

1、危害人類生產的蚜蟲等;蚜蟲是害蟲的一種,危害大部分農作物和觀賞植物。

2、危害人類生活的 蟑螂,蒼蠅,蚊子等;

益蟲:有益於生產和生活的 蜜蜂,螳螂,蜻蜓等;

益蟲和害蟲是相對而言的,益蟲會做對人類有害的事,害蟲也會做有益的,只是程度不同罷了。如:對於螞蟻是害蟲的看法佔45%,那是因爲螞蟻老是在人類食物亂爬、亂啃,很不衛生。對於螞蟻是益蟲的看法佔20%,有人覺得食用螞蟻有益身體健康,對一些病的治療可以提供幫助。蝴蝶和蛾幼蟲可能危害作物,但是成年後卻會爲植物傳播花粉。有些害蟲本身營養價值很高,可以被人類食用,或是成爲治療某些疾病的藥材。

蝴蝶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商業價值,我國從 80年代以來,已逐漸形成了蝴蝶產業,雲南、上海、廣州等地已形成了採集、加工、銷售體系。

昆蟲在自然生態中起重要作用。它們幫助細菌和其他生物分解有機質,有助於生成土壤。昆蟲和花一起進化,因爲許多花靠蟲傳粉。某些昆蟲提供重要產品,如蜜、絲、蠟、染料、色素,因而對人有益,但由於取食各類有機物,對農業造成巨大危害。害蟲毀壞自然界或貯存的穀物或木材,在穀物、家畜和人之間傳播有害微生物。

即使是所謂的害蟲,也只是對人類自身利益有影響。站在生態角度來看的話,很多昆蟲鳥類,兩棲動物等捕食害蟲,因此被人類定義爲益蟲或益獸或益鳥。這些動物的生存也依賴害蟲而存活。倘若自然界沒有了害蟲,也就沒有了捕食它們的益蟲,益鳥,益獸了。因此,所謂的害蟲在自然界食物鏈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植食性昆蟲的數量小、密度低,當時或一段時間內對農作物的影響沒有或不大,那麼它們不應被當作害蟲而採取防治措施。相反,由於它們的少量存在,爲天敵提供了食料,可使天敵滯留在這一生境中,增加了生態系統的複雜性和穩定性。在這種情況下, 應把這樣的 “害蟲” 當作益蟲看待。或者由於它們的存在,使危害性更大的害蟲不能猖獗,從而對植物有利。

最新研究

像螞蟻、蜜蜂這樣的昆蟲也有自己獨特的“小社會”,這些昆蟲會判斷哪種性別對羣體更“有用”,以此決定“生男”或“生女”,這是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

通過研究螞蟻等昆蟲羣體內部的分工和生殖方式發現,這些昆蟲會根據不同性別在羣體中的實際作用來控制雌雄比例。普通螞蟻往往由雌性螞蟻負責羣體中的主要工作,雄性的作用相對較小,因此會主動多繁衍雌性後代。而白蟻羣體中雌雄性別的“工作量”相當,所以數量也基本接近。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牛津大學動物學系的安迪·加德納說,螞蟻、蜜蜂等昆蟲在生育時可以主動控制是否讓卵子受精來控制後代的性別比例,受精卵將發育成雌性,未受精卵將發育成雄性。

研究人員說,這一發現有助於更好地瞭解一些昆蟲“小社會”的形成原因和結構。這項研究將發表在三月號的《美國博物學家》雜誌上。

保護昆蟲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2張


手抄報三:昆蟲的食用捕捉

其實,昆蟲作爲人類食物的歷史源遠流長,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食用昆蟲的習慣。據統計 ,全世界有記載的食用昆蟲 3 000多種 ,我國傳統的食用昆蟲 100多種。 螞蟻、蜂、蝗蟲、竹蟲、蠶蛹等是人們普遍食用的昆蟲。

昆蟲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物質如鉀、鈉、磷、鐵、鈣等各種鹽類的含量也很豐富,還有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根據資料分析,每100毫升的昆蟲血漿含有遊離氨基酸24.4~34.4毫克,遠遠高出人血漿的遊離氨基酸含量。昆蟲體內的蛋白質含量也極高,烤乾的蟬含有72%的蛋白質,黃蜂含有81%的蛋白質,白蟻體內的蛋白質比牛肉還高,100克白蟻能產生500卡熱量,100克牛肉卻只能產生30卡熱量。

昆蟲作爲食品除了有上述優點外,還有世代短、繁殖快、容易獲取等特點。因而在野外遇險時,昆蟲往往是遇險者的首選食物,筆者自己在野外就吃過十餘種,感覺味道還不錯。爲使戶外活動愛好者對可食用昆蟲有一些瞭解,筆者在此列出中國野外較易獲取,口感尚好的可食用昆蟲,捕捉及食用方法,供打算吃昆蟲的“勇敢者”參考。吃昆蟲時,可根據當時自己的條件,選擇烤、燒、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食用。

蝗蟲食用其成蟲或幼蟲,各種蝗蟲包括蚱蜢均能食用。用帶樹葉的枝條撲打, 或用塑料薄膜平鋪在地上將蝗蟲驅趕到薄膜上,因薄膜光滑蝗蟲無法逃跑易於捕捉。

螻蛄食用其成蟲,徒手捕捉,或在夜間用燈光引誘。

蟋蟀食用成蟲,徒手捕捉或用樹枝撲打。

螽斯又叫蟈蟈,捕捉方法與蟋蟀相似。

家蠶、柞蠶主要食用蛹,系家養昆蟲,野生的不易遇見。

蛾類包括天蛾、刺蛾、夜蛾、螟蛾各種蛾類,由於其幼蟲體表多長毛,外貌醜陋,一般多選擇吃蛹。

蝶類各種蝶蛹均能食用,蝶類幼蟲較蛾類幼蟲而言,大多數種類不長毛,也可食用。

白蟻食用成蟲和卵,尋找蟻穴掘取。白蟻分爲生活在樹木中和土壤裏兩大類型,樹棲的白蟻體色純白,食用沒有異味。而地棲白蟻多爲棕褐色,食用時有 一點怪味。

螞蟻食用成蟲、幼蟲、蛹、卵,尋找蟻穴掘取,或用食物誘捕。食用螞蟻要特別注意螞蟻中臭蟻科的種類有毒,不可食用。臭蟻個體小,尾部上翹,有異味,易與其它螞蟻區別。

蟬食用成蟲,用樹枝撲打或用膠杆粘。在南方一些山野的河灘邊有時可見到飲水後死亡的蟬大量聚集在一起,可以收集。

蜻蜓成蟲、幼蟲均可食用,成蟲用樹枝撲打,或膠粘,也可用網捕。幼蟲用網具在水中捕撈。

負子蝽食用成蟲,用網具在水中捕撈。

石蠶食用幼蟲,幼蟲生活於溪流中,用絲將幾塊石頭粘在一起構成犧身之處,徒手在水中撈取石蠶的石窩,捉取幼蟲。

天牛食用幼蟲,幼蟲生活在木材裏,蛀木爲生,選擇多蟲眼的枯樹枝將其劃開,尋找幼蟲。

螳螂食用成蟲、幼蟲,用手直接捕捉成蟲或幼蟲,螳螂卵也可食用。

龍蝨成蟲、幼蟲均可食用,用網具在池塘、河流裏撈取。

蜂類包括胡蜂、黃蜂、蜜蜂,食用成蟲、幼蟲和蛹。找到蜂巢後用火燒死成蟲後,纔可收集幼蟲和蛹。收集蜂類即使用火燒也有被蟄傷的危險,要選在夜間進行,多準備幾支火力猛然的火把,同時將自己的頭、手用厚衣服或其他物品保護起來。

保護昆蟲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