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張家界手抄報圖片大全

張家界手抄報圖片大全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7.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張家界的歷史


張家界境內2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居住,留下了許多古老的人文傳說和衆多的古文化遺址,先後出土國家一級文物41件、二級文物173件、三級文物1222件。公元263年,吳景帝孫休下令設置天門郡,最初郡治就設在永定城區古城堤。

商周時期地屬荊楚,春秋戰國爲楚之黔中地。原名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於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置郡縣,張家界一帶屬黔中郡慈姑縣,縣治在慈利縣官塔坪,在澧、沅流域建立了現今湖南境內第一個行政區黔中郡,爲當時全國三十六郡之一郡,今張家界市兩區兩縣均屬其所轄。

西漢時期,除地方設立郡縣外,還加封國,實行的是郡國交錯體制。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農曆己亥年),劉邦當朝,他下令分黔中郡爲武陵郡,析慈姑縣爲孱陵,充縣(含永定、武陵源兩區與桑植縣)。

三國時期,吳景帝孫休於永安六年(公元263年,農曆癸未年)見嵩梁山洞門大開玄朗如門,以爲吉祥,便改嵩梁山爲天門山,同時改武陵郡爲天門郡。

唐朝時期,全國改爲十道。高祖李淵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農曆辛巳年)下令置澧州、澧陽郡,屬山南道,統轄六縣,慈利與崇義縣(今永定、武陵源二區與桑植縣)歸其所轄。

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07年-960年),今張家界全境屬楚國管轄。

宋朝時期,宋王朝爲了加強中央集權,將全國調整爲二十三路,路下設府、州、軍。宋太祖趙匡胤於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農曆癸亥年)下令將今張家界市全境劃歸澧陽郡,曰慈利縣,並在今桑植縣設安福寨,在今永定區大庸所設武口寨,在武陵源區設索口寨。

元朝時期,在全國設立十一個行省,元始祖忽必烈下令,於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農曆丁丑年)改置澧州路總管府所轄四縣(慈利是其中之一,即今張家界市全境),並在今永定區茅岡置茅岡都元帥府。

明朝時期,明王朝廢除元朝的行中書省,在全國設立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實行省一級民政與財政管理。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農曆己酉年),降慈利州改爲大庸縣,隸屬於澧州。

清朝時期,在全國設立二十三個行省,以下設府、州、縣。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農曆庚戌年),桑植與茅岡土司相繼改土歸流,升澧州爲直轄州,轄安鄉、石門、慈利等四縣,同時廢永定、九溪兩衛,新設安福縣(今永定、武陵源兩區與慈利、桑植兩縣在當時均屬安福縣)。

民國時期,先在省下設三個道,六十個縣,後廢道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農曆丙辰年)湖南省裁撤武陵道,將大庸、桑植、慈利縣劃歸辰沅道。湖南湖南省調整爲10個行政督察區,大庸與桑植屬第四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常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張家界市全境解放。公元年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管轄,而大庸、桑植兩縣則於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屬永順專區管轄,後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區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轄。1988年至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地級市大庸。

1994年4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大庸市更名爲張家界市,轄永定、武陵源兩區和慈利、桑植兩縣。具體沿革如下: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大庸、桑植兩縣則於屬永順專區管轄,後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區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轄。

1982年,建立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填補了中國沒有國家公園的空白。1985年5月2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大庸縣,設立大庸市(縣級),以原大庸縣的行政區域爲大庸市的行政區域。1988年,國務院批准將大庸市升爲地級,設立永定區、武陵源區,將原屬常德市的慈利縣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縣劃歸大庸市。

1994年4月4日,國務院批准將大庸市更名爲張家界市,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國內外聞名遐邇而得名。

張家界手抄報圖片大全

手抄報二:張家界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家界市,地處北緯28°52′—29°48′、東經109°40′—111°20′之間,

是湖南省西北部一個正在開發、建設,以發展張家界旅遊業爲特徵的新興省轄地級市,北鄰湖北省。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介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峯、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張家界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佔湖南省面積的4.5%。

地貌

張家界市的地層複雜多樣,造化了當地的特色景觀。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佔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峯林地貌,爲世界罕見。城市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漊水上游、茅巖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

水文

張家界市境內溪河縱橫,水系以澧水和漊水爲主,澧水乾流在桑植縣南岔以上有北、中、南三源。北源爲主幹

,發源於桑植縣杉木界;中源出八大公山東麓;南源出永順縣龍家寨,三源在龍江口匯合後往南經桑植縣、永定區、慈利縣等河流最後流入洞庭湖,幹流流貫張家界市的長度是313公里,流域面積8135平方公里。

漊水是澧水的最大支流,發源與湖北鶴峯,向東南流經桑植、慈利注入澧水,幹流全長250公里,在張家界市境內的流域面積爲2565平方公里河流穿行與石灰岩高山深谷之中,此外鏡內還有一部分河流流向沅水,流域面積1428平方公里。市境內大於5平方公里的河流212條,其中一級支流48條,二級支流101條,三級支流54條,四級支流8條。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流域跨湘鄂兩省。澧水乾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爲主,北源源於湖南省桑植縣杉木界,中源源於桑植縣八大公山東麓,南源源於湖南永順縣龍家寨,三源於桑植縣南岔匯合後東流。沿途接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澧縣小渡囗注入洞庭湖。幹流全長407公里,流域面積18496平方公里(湖南境內157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31.2億立方米。

氣候

張家界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溼潤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日照、氣溫和降水量分別爲1440小時、16度和1400毫米左右,歷年平均無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間。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境內氣候複雜多變,乾旱洪澇、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也比較頻繁。年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5.1℃,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400毫米。

張家界氣候適中,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溼潤氣候。因此,雨量豐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爲1400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6.6℃左右。夏季8月極端氣溫在37.2℃左右 ,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爲4.3℃(以1月最冷,極端氣溫在零度左右到4.5℃)。張家界市區海拔183米,景區平均海拔1000米,由於此差異,晝夜溫差可達10℃。

張家界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2張


手抄報三:張家界旅遊名勝

張家界景區

張家界景區共分爲四大塊,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楊家界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四大景區,統稱爲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楊家界

楊家界地處張家界市以西,北鄰天子山,西抵袁家界,離張家界森林公園只有十公里。海拔1000多米,屬張家界四大核心旅遊景點之一,其中烏龍寨、空中走廊、三道鬼門關、土匪窩等景點已列入張家界經典遊覽線路。

張家界大峽谷

張家界大峽谷緊鄰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2011年成功創建AAAA級景區,2016年躋身全市第三大景區,成爲全省十二條旅遊精品線,2017年張家界大峽谷正式啓動AAAAA級景區創建工作,2018年成爲全市首個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示範區。

八大公山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距桑植縣城85公里,雄踞武陵山脈北端,澧水源頭,其主峯斗篷山海拔1890米,爲武陵山之巔,景區由斗篷山、杉木界、天平山五大林區組成,總面積4.49萬公頃,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長江南部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爲完整的原始森林。

袁家界

袁家界位於杉刀溝北麓,地處張家界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海拔1000餘米,四周陡壁懸崖,矗立在武陵山區之中,恰似乎地突起高臺。是以石英岩爲主構成的一座巨大而較平緩的山嶽。

黃石寨 黃石寨亦名黃獅寨,原名黃絲寨,黃氏寨。因古有一道人名叫黃石公在此隱居而得名,是張家界旅遊區的精華,向來有"不登黃獅寨,枉到張家界"之說。海拔1200多米,由諸多的懸崖峭壁共同托起而形成的一塊南高北低的臺地,面積16.5公頃。其主要景點有:天書寶匣、定海神針、南天一柱、金海探龜等,是張家界美景最集中的地方,同時也是張家界最大的凌空觀景臺。

金鞭溪

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條美麗的溪流,因金鞭巖而得名。溪水彎曲自西向東流去,即使久旱,也不會斷流。

鷂子寨

鷂子寨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東北方向,與黃石寨,楊家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海拔1500米,以險著稱,原名腰子寨,因形似腰子(腎臟)而得名。它與黃石寨遙遙相對,溝深峯削,山勢很險,但寨頂卻有一個開闊的平地,是絕妙的天然觀景臺,面積約60000平方米,四周懸崖深谷,非常險要。

五雷山

五雷山是湖南省首批確定的重點宗教場所,張家界東線旅遊核心風景名勝區,它位於慈利縣城東,距常張高速慈利東出口20公里處,北臨石門,東依臨澧,南接桃源,是東入張家界市的必經之地。

九天洞

九天洞號稱“亞洲第一大洞”,因有九個天窗與地面相通而得名。洞分上中下三層,總面積250萬平方米。九天洞因有九個天窗與洞頂地面相通而得名。1987年山溶洞探險勇士王海然發現,1988年正式對遊人開放,被列爲省級風景名勝區。九天洞作爲國際溶洞組織成員單位是國際溶洞探險基地。

黃龍洞

黃龍洞是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中著名的溶洞景點,享有“世界溶洞奇觀”“世界溶洞全能冠軍”“中國最美旅遊溶洞”等榮譽。已探明洞底總面積10萬平方米;洞體共分四層,洞中有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經中外地質專家考察認爲:黃龍洞規模之大、內容之全、景色之美,包含了溶洞學的所有內容。

龍王洞

龍王洞是張家界旅遊核心景點之一,被溶洞專家稱讚爲“世界溶洞奇葩”,是中國最大、最古老的溶洞之一。龍王洞總長約30公里,平均高度50米,寬80米,有58個廳臺、28條石走廊、15處珍珠瀑布、3條地下陰河、湖泊2個、水花池45處,洞中石筍、石鐘乳、石幔、石花遍佈,更有“天下第一柱”之稱的龍王寶柱。

普光禪寺

普光禪寺是張家界景區一部分。普光禪寺建於公元1413年,迄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寺院佔地8000平方米,是佛教與道教文化相結合的古老人文建築,院內有着普光寺、武廟、文昌祠等景點。

張家界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