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鹽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鹽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閲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鹽的生理作用


食鹽是人們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體內所含鈉離子的總量約為60 g,其中 80%存在於細胞外液,即在血漿和細胞間液中。氯離子也主要存在於細胞外液。鈉離子和氯離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幾點:

1、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

Na和Cl是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K和HPO4是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在細胞外液的陽離子總量中,Na佔90%以上,在陰離子總量中,Cl佔70%左右。所以,食鹽在維持滲透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響着人體內水的動向。

2、參與體內酸鹼平衡的調節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氫鈉,在血液中有緩衝作用。Cl與HCO3在血漿和血紅細胞之間也有一種平衡,當HCO3從血紅細胞滲透出來的時候,血紅細胞中陰離子減少,Cl就進入血紅細胞中,以維持電性的平衡。反之,也是這樣。

3、氯離子在體內參與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強酸性,pH約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鹽酸和粘液。胃體腺中的壁細胞能夠分泌鹽酸。壁細胞把HCO3輸入血液,而分泌出H輸入胃液。這時Cl從血液中經壁細胞進入胃液,以保持電性平衡。這樣強的鹽酸在胃裏為什麼能夠不侵蝕胃壁呢?因為胃體腺裏有一種粘液細胞,分泌出來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層約1mm~1.5mm厚的粘液層,這粘液層常被稱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襲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潰瘍。但飲酒會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潰瘍的可能性。

此外,食鹽在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興奮性上也有作用。 當細胞外液大量損失(如流血過多、出汗過多)或食物裏缺乏食鹽時,體內鈉離子的含量減少,鉀離子從細胞進入血液,會發生血液變濃、尿少、皮膚變黃等病症。 人體對食鹽的需要量一般為每人每天3 g~5 g。由於生活習慣和口味不同,實際食鹽的攝入量因人因地有較大差別,我國一般人每天約進食食鹽10g~15g。

鹽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手抄報二:食鹽妙用

1、食鹽洗臉亮膚

食鹽洗臉清潔去污能力好,有很好的去黑頭、清透毛孔的作用。除敏感膚質外,經常使用食鹽洗臉有很好的提亮膚色的作用。具體方法如下:

洗臉後,把一小勺細鹽放在手掌心加水3-5滴,再用手指仔細將鹽和水攪拌均勻,然後沾着鹽水從額部自上而下的搽抹,邊搽邊做環開按摩。幾分鐘後,待臉上的鹽水乾透呈白粉時狀時,用温水將臉洗淨,塗上保濕乳液或繼續正常的護膚步驟。持續進行,每天早晚洗臉後各一次。

2、食鹽洗臉明目

遇上颳風的天氣,外出歸來時,可用温水衝一杯淡鹽水,以棉棒蘸取擦拭內外眼角,達到洗眼明目,去除污物的目的

3、食鹽美容祛痘

食鹽有很好的殺菌消腫的作用,用食鹽洗臉沐浴有很好的祛痘作用。尤其是對於身體背部的痘痘非常有效。具體方法如下:入浴後讓身體充分温熱,待毛孔張開後多抹些鹽在後背,各個角落都要抹到。用浴刷按摩1分鐘,不要太用力,只要讓皮膚及刷子間的鹽分移動即可,然後用海綿蘸上淡鹽水,貼在背上10分鐘,用清水洗乾淨.。

4、去除痘痕及平復皮膚凹凸

以指腹沾少許鹽,在青春痘痕跡或凹凸部位依螺旋狀按摩三次,再取充分的鹽敷在需要“解決”的部位,過五六分鐘後洗去。注意:不要按摩正在生長的青春痘。

5、控制T區油脂分泌

用細鹽抹在T區,輕輕按摩之後休息3分鐘,然後在兩側鼻翼毛孔張開的部分用中指指腹由下向上做擠壓式按摩。

6、去角質和去除黑斑

用水把鹽打濕敷在臉上,按摩1分鐘,力道和洗臉時相同,以鼻頭為中心在兩頰由下往上畫大圓。然後用指腹在黑斑部分打圈搓揉。

7去除腋下異味

鹽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洗澡時可直接在腋下抹鹽。平日可用棉塊浸上比海水稍淡的鹽水隨身攜帶,隨時用它來除去汗水。

8、巧除雙下巴

將抹了大量鹽的右手指沿着下頜及右臉頰邊沿由中間往右移動;同樣,左手指沿下頜及左臉頰邊沿往左移動;左右手交替進行,有節奏地做50次。然後用保鮮膜把抹鹽的部分包起來,用髮帶固定,休息10分鐘後用水沖掉,隔一天做一次即可。

9、去除腳臭

用大量的粗鹽抹在腳尖、腳趾之間及腳底部分,並用手搓揉5~6次,休息5分鐘後用水衝淨即可。

10、以鹽護髮好處多

鹽有深層清潔、殺菌排毒、舒經活血、收斂皮脂腺的作用,用鹽洗髮是油性頭髮的首選。你可以用廚房裏的食用鹽,也可以用市場上出售的現成的洗髮鹽。具體是用法是:如果你只是頭皮油膩,頭髮還不算太油的話,可以用洗髮液正常清洗頭髮後,將洗髮鹽均勻塗抹於頭皮之上,再配合指腹輕輕的按摩3-5分鐘後,清水洗淨即可。建議每週2-3次。

鹽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2張


手抄報三:鹽的利弊

利處

食鹽不僅是人們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而且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成分。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是一種中性的無機鹽顯示的味道。其味鹹,性寒,入胃、腎、大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燥、滋腎通便、殺蟲消炎、催吐止瀉的功能。食鹽適宜急性胃腸炎者、嘔吐腹瀉者,炎夏中暑多汗煩渴者、咽喉腫痛、口腔發炎、齒齦出血者以及胃酸缺乏引起消化不良、大便乾結和習慣性便祕者食用。

《神農本草》記載:“食鹽宜腳氣,潔齒、堅齒,治一切皮膚諸症。”用食鹽和蘇子根煎水洗腳,可以治腳氣病。常用鹽水擦洗皮膚,可使皮膚健康,增強抵抗力。食鹽有止痛作用,如熱水燙傷了皮膚,擦點鹽(或醬油)可以減少疼痛。天熱喝點淡鹽水,可以防治大便不通、喉嚨痛、牙痛和腹痛。每天早晨喝一杯鹽開水,可以避免嗓音發啞。如果誤食了有毒食物,喝點鹽開水,可以解毒。夏秋牛奶易變質,在牛奶中少加點鹽,能使牛奶保鮮期延長。蔬菜瓜果食用前,先將其浸泡在淡鹽水中20分鐘,能去除殘存的農藥、寄生蟲卵,有殺滅病菌作用。煎魚前將魚放在鹽水中洗淨,魚就沒有泥土和腥味。此外,食鹽還能軟化體內酸性腫塊。

從生理角度看,鹽對維持人體健康有着重要意義: 鹽能協助人體消化食物。鹽的鹹味,能刺激人的味覺,增加口腔唾液分泌,從而增進食慾和提高食物消化率。 鹽能參加體液代謝。鹽是體液的重要成分,高温作業的人,出汗過多,需要補充含食鹽的飲料;吐瀉過多的人,要輸入生理鹽水;大失血的人也要急飲温鹽水等,這些都是因為鹽能起到維持人體滲透壓及酸鹼平衡的作用。

但過量食用食鹽會使人類患上很多種疾病。在中國人食鹽普遍食用過多。通過全國營養調查,從南方到北方食鹽用量從12克到15克不等,而世界衞生組織規定的6克。鹽過多攝入對身體傷害是有直接性影響,所以我們對食鹽控量食用,科學飲食。

弊端

咳嗽消渴、水腫病人不宜食用;而高血壓、腎臟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限制攝入量,最好用代鹽(氯化鉀)或無鹽醬油代替食鹽以促進食慾。

1、食鹽過多會引起高血壓

據專家調查,吃鹽量與高血壓發病率有一定關係,吃鹽越多,高血壓發病率越高。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的食鹽量很低,基本上沒有患高血壓的,而每天食鹽量高達20克左右的日本北部居民,高血壓發病率高得驚人。在我國食鹽量較低的廣東省,高血壓發病率僅為3.5%;而喜食鹹的北方人,高血壓發病率卻明顯增高。這是因為鹽在某些內分泌素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對各種升血壓物質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而且還可能使腎細小動脈硬化過程加快。同時鹽又有吸咐水分的作用。如果鹽積蓄過多,水分就要大大增加,血容量也會相應增加,再加上細胞內外的鉀、鈉比例失調,使紅細胞功能受到損害,血流粘滯,流動緩慢,加重了血液循環的工作負擔,導致血壓的進一步升高。

2、食鹽過多會引起水腫

由於食鹽過多,使鈉在體內積累,而鈉具有親水性,所以引起水腫,並增加腎臟的負擔。

3、食鹽過多會引起感冒

高濃度的鈉鹽有強烈的滲透作用,會影響人體細胞的抗病能力。過量食鹽,一是使唾液分泌減少,以致口腔的溶菌酶也相應減少,使病毒在口腔裏有了着牀的機會。二是由於鈉鹽的滲透,上皮細胞防禦功能被抑制,較大地喪失了抗病能力。感冒病毒很容易通過失去了屏障作用的細胞侵入人體,所以易使人患感冒,而且咽喉炎、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也常會發生。 食鹽過量會引起心臟病。

4、食鹽過多會危害心臟

《內經》有這樣一段記載:“多食鹽,則脈凝注而色變”。“味過鹹,大骨氣傷,心氣抑”。鹽多傷心,鹹味過鹹使小動脈收縮,有害於心臟。例如湖南居民心臟病死亡率比全國高出四個百分點,這同倚重豬肉和食鹽消費過多有密切的關係。

5、食鹽過多會導致胃癌

日本的胃癌患者以東北部的秋田、山形兩縣愛吃鹹的地方為最多。患胃癌的也多。患胃癌數佔首位的秋田縣曾發動一場減鹽運動,結果死於胃癌的人減少二成以上。可見吃鹽過量是患癌的一大原因。鹽裏並無致癌物質,但它容易破壞胃的粘膜,對致癌物質起幫助作用。此外,腎臟病和中風與食鹽過量也有密切關係。

6、過量食鹽可致白內障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如果食物中鹽分含量過高,患白內障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白內障指眼晶狀體變白,如果不加治療就可能會導致失明。

悉尼大學的羅伯特G卡明博士及其同事研究發現,鈉攝入量最高者比鈉攝入量最低者患後囊下內障的可能性高出2倍,這是一種對視力損傷最大的白內障。他們的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出版的《美國流行病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對約3000名49歲至97歲成年人的眼睛進行了檢查,並要求實驗對象填寫了一份關於飲食頻率的問卷。160人患了後囊下內障,970人患了另兩種與鈉攝入無關的白內障中的一種。

因此,合理飲食食鹽每天2-5克。平時吃菜不要吃得太鹹,尤其是老年人與嬰幼兒的食物不能過鹹。不能以成年人的味覺為標準準給孩子食物,使孩子受到損害,誘發高血壓和心肌衰弱。對老年人烹調中儘量用醋、薺末,胡椒等香辣調料來代替鹽分,減少食鹽的數量。

鹽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為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