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把屎把尿都有哪些利弊?怎麼樣訓練孩子大小便?

把屎把尿都有哪些利弊?怎麼樣訓練孩子大小便?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5.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根深蒂固的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寶寶幼年時期都會給孩子採取把屎把尿的照顧方式,可是把屎把尿都有哪些利弊?怎麼樣訓練孩子大小便?

俗話說“我是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的!”說的真是沒錯,把屎把尿不單是中國的千年傳統,在南亞、非洲、南美這些不發達地區都是比較常見的。

然而,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對西方發達國家育兒觀念的接受,把屎把尿這一傳統開始遭受各種抨擊,“把屎把尿毀一生”和把屎把尿會導致痔瘡脫肛髖關節脫位脊柱發育不良等嚴重問題的言論開始在網絡上盛行。

許多愛學習的年輕父母接受了這一觀念,並且不惜與父母鬧翻,堅決不讓老一輩再給自己的孩子把屎把尿。曾經把過父母的也趕緊叫停,並且心裏惴惴不安,滿懷負疚感,一邊罵自己沒有早點學習,一邊祈禱爲期不長的把便經歷不會對自己的寶寶造成太大影響。

把屎把尿都有哪些利弊?怎麼樣訓練孩子大小便?

當這些父母的心還未完全放下的時候,更新的觀點又出現了:其實並沒有真正有價值的研究和數據來支持這些觀點。我國把便這麼常見,但兒童便祕的發病率約4.73%,並不比很少有把便的發達國家高。兒童痔瘡極少見,成年後的痔瘡不歸咎於幾十年間的生活排便習慣卻歸咎於嬰兒期短短的把便經歷更是沒道理。而直腸脫垂更多和先天發育、營養不良有關,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實他們和把便有關。

大家看看下圖髖關節脫位的寶寶做石膏治療的樣子,就會知道認爲把便會導致髖關節脫位更是無稽之談。因爲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治療體位和把便的非常接近。

把屎把尿都有哪些利弊?怎麼樣訓練孩子大小便? 第2張

甚至西方人有的都開始學習中國人把便。

從小習慣於追求標準答案的中國人真是要懵了,這到底讓我聽誰的啊?

其實很多事情未必有標準答案,但是有選擇權,而且這個選擇權需要在你自己充分了解這件事情,權衡利弊之後謹慎決定。

我的觀點是:雖說把便對身體的危害並沒有高質量的研究來證實,但把便對心理、睡眠和行爲習慣的危害依然存在,而且把便對我和寶寶並沒有任何益處,所以,我拒絕把便!

而且,從證據級別來看,目前全球證據級別最高的關於寶寶排便訓練的建議仍然是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這個我們在文章最後會分享給大家。

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把便的利弊。

如果你支持把便,你認爲把便會有哪些好處?一般來說,把便支持者無非持有以下觀點節省尿褲錢、避免寶寶紅屁屁、提早訓練寶寶如廁。

如果你是爲了節省尿褲錢,這無可厚非,一個月幾百元的紙尿褲費用,對有的家庭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對有的家庭卻是很大一筆開銷,如果你是後者,那我完全可以理解。

如果你是爲了避免寶寶紅屁屁,完全可以選擇更輕薄透氣的紙尿褲,勤換紙尿褲,並且在每次大小便換紙尿褲之後讓寶寶的屁屁曬曬太陽,自然風乾,冬天也可以藉助電吹風吹乾,只要做到乾淨、乾燥,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好屁屁的發生。具體大家可以看寶寶紅屁屁太揪心,怎麼辦?

如果你爲了提早訓練寶寶如廁,我想說,你真的是想多了,嬰兒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發育成熟,在此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大小便的。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18個月之後開始如廁訓練比較好。因爲這個時候寶寶會出現膀胱感知,也就是會有明顯的“憋尿”或是“我要尿尿了”的感覺。而且這個時候寶寶已經能夠自主控制括約肌進行排尿或是排便,所以這是個比較恰當的時間,但是,寶寶也通常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完全控制排便。

至於有的奶奶或外婆引以爲傲的一把就有,這並不是寶寶真的學會了控制排便,而是寶寶形成了“把便-排便”之間的條件反射,因爲每次把到便之後看護者都會喜形於色並誇獎寶寶,寶寶會認爲他做了非常對的事情,所以他下一次遇到把便的信號就會盡量讓自己排便,促進這一條件反射的形成。

那麼,以後沒有把便信號了,再讓寶寶自己通過括約肌傳遞到大腦的信號進行排便,也許就會對他造成一定的困擾,這就是我們需要講到的把便可能會造成的危害之一。

舉個栗子,有的寶寶半夜想尿尿了,雖然兜了尿不溼,卻尿不出來,翻來覆去沒法接着睡,甚至坐起來哭,一定要看護者抱起來把了尿之後才能接着睡。

再舉個栗子,我家兒子幼兒園的一個女同學,因爲在家裏養成了把便的習慣,到了幼兒園也一定要老師把尿她纔會尿,否則可以憋一天,她媽媽爲此非常苦惱,每次接她放學都會詢問老師是否有把尿,今天尿了幾次。

所以我的觀點是,與其給寶寶建立“把便-排便”反射然後再推翻它,讓寶寶再建立括約肌控制的排便反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建立“把便-排便”反射。

喜歡夜間把尿的看護者,對寶寶的睡眠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我們再來看個栗子,我家寶寶夜間從來不把尿,都是兜上尿不溼睡,他從兩歲多開始,就可以一覺睡到大天亮,夜間也很少尿溼尿不溼了,後來我就給他撤了尿不溼,現在他四歲多,從來不會半夜起來要求尿尿,十個小時的連續睡眠槓槓滴。

而一個比他大20天的寶寶,因爲家裏人從小夜間把尿,現在四歲多,仍然要每天半夜起來尿尿,想想大冬天從溫暖的被窩爬起來上廁所,不管對大人還是對小孩,都是嚴峻的考驗啊!

那些頻繁把尿的看護者,對寶寶專注力的影響更是毀滅性的。

嬰兒與兒童的專注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些比較重視專注力培養的幼兒園,會在孩子專注於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保護孩子的這份專注力,不讓其他小朋友去打擾他,甚至於到了吃飯時間也不會去要求孩子一定要去吃飯,而是等他自己從這件工作中抽離出來。而某些把便大過天的家長,不管孩子在幹什麼,只要一到把便時間,不由分說就把孩子從他的工作或遊戲中強行抱走把便,這對於孩子的專注力的培養無疑是毀滅性的。

更有爲了把便方便而給孩子穿上開襠褲或是掛個屁簾的看護者,在大庭廣衆之下公然把便的看護者,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和行爲習慣的危害就更是不一而足了。

那麼,如果真的想要訓練孩子大小便,我們應該怎麼做?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在孩子1歲半到兩歲左右可以開始對孩子進行排便訓練。而且,兩歲之後再訓練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在18個月大之前就學習上廁所的孩子通常需要到4歲之後才能完全掌握相關技能,相反,那些2歲左右纔開始訓練的孩子只需要1年時間就可以獨立上廁所了。

所以,家長不要着急,不要揠苗助長,我們需要的是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當他已經做好學習排便的準備之後,我們再給予他必要的幫助,如果他沒有做好這個準備,對他進行訓練只會增加他的挫敗感。

具體的訓練時間要基於孩子的身體、行爲和認知成熟度決定,每個孩子準備好的時間各不相同,具體指徵大概包括:

身體指徵:孩子可以走和跑得很穩;每次小便的量很大,一次就可以讓尿布溼得厲害;上一次小便後能維持兩個小時左右尿布乾燥;

行爲指徵:可以靜坐5分鐘左右;對他人上廁所感興趣;討厭尿布,無論乾的溼的;不反抗排便訓練;

認知指徵:可以分辨出想要上廁所的感覺,並理解這種感覺所表示的含義,然後用語言向家長表達上廁所的意願,甚至可以稍微等待;能服從簡單指令;

心理指徵:孩子已經克服幼兒階段常常出現的極度消極和反抗的心理,並且發自內心地希望自己變得更獨立。

接下來,我們該如何訓練孩子的大小便呢?

以下是我綜合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與自己的一些經驗之後給出的方案:

1、 買一個兒童馬桶,放在大人的馬桶旁邊,同性家長上廁所的時候,讓孩子穿着衣服或兜着尿布也坐在他的馬桶上面看書或玩玩具,他習慣了自己的馬桶之後,等他真正開始排便訓練時接受的會更快更容易。

把屎把尿都有哪些利弊?怎麼樣訓練孩子大小便? 第3張

2、買幾本優秀的關於訓練孩子排便的繪本,帶着孩子一起看,例如巧虎的動畫片,或是《噼裏啪啦系列:我要拉巴巴》、《是誰嗯嗯在我頭上》、《嗯嗯太郎》等教寶寶如廁的繪本。總之,這會給寶寶一種“如果別人能做到,那我也能做到”的積極鼓勵。

3、當孩子願意坐在兒童馬桶上之後,取下他的尿布試着讓他在馬桶上方便,向他示範如何將雙腳牢牢地放在地上,因爲這在大便時非常重要。讓使用馬桶成爲孩子生活中的習慣,從一天一次變爲一天多次。

把屎把尿都有哪些利弊?怎麼樣訓練孩子大小便? 第4張

4、當孩子適應這種模式之後,在他蹲坐好之後換下尿布,然後將尿布上的排泄物扔進他身下的馬桶,這樣就能讓孩子領會馬桶的真正用途。

5、一旦孩子領會了如何完成這一過程,他就極可能對正確使用馬桶很感興趣,爲了促進他更好地使用馬桶,讓他在沒有包尿布的時候多在馬桶附近玩耍,提醒他在需要的時候使用馬桶。最初他可能因爲不太習慣而忘記,請不要對此感到失望,相反,你應該耐心等待,直到孩子成功地習慣這一生活方式,到那時你就可以懷着激動的心情給予他獎勵了。

6、當孩子漸漸習慣使用馬桶之後,白天就可以把尿布換成拉拉褲了。

7、孩子午睡或夜間睡前與一睡醒就馬上使用馬桶,並在入睡前穿上拉拉褲而不是普通紙尿褲,讓孩子知道這中間的差異,如果孩子半夜醒來想上廁所,可以讓他自己去或是尋求你的幫助。

整個訓練過程請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並做好接受孩子表現反覆的心理準備,也許孩子今天表現很棒,明天又回到老樣子,其實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無非就是多浪費幾條拉拉褲而已,鼓勵他下次繼續就好。

要有耐心,不要因爲孩子訓練進度慢而嘲笑或訓斥孩子,更不要表現出對孩子的失望,這樣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也讓他反感或恐懼排便訓練。

你的目的是儘可能讓整個訓練過程積極、自然、自願,這樣孩子纔不會害怕自己去嘗試。如果訓練一年之後,孩子午睡或夜間尿牀的問題還得不到解決,你就應該去諮詢一下兒科醫生了。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