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身邊有人不小心吞了異物,你能第一時間作出最準確的急救措施嗎?住在美國新澤西州的8歲機智小哥哥Sterling Blake給出了完美的答案。

如果身邊有人不小心吞了異物,你能第一時間作出最準確的急救措施嗎?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住在美國新澤西州的8歲機智小哥哥Sterling Blake給出了完美的答案。這一天,他本來跟1歲10個月的弟弟Grainger在家裏愉快地玩耍,誰知弟弟突然把一個25美分硬幣吞進喉嚨裏!眼看Grainger就要窒息了,機智的Sterling果斷施救,救了弟弟一命!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第2張

事件一經報道,當地人都對Sterling的聰明大加表揚,華盛頓警察局更特地爲Sterling頒發了表彰獎狀,稱讚他爲“Hero(英雄)”。弟弟也一同來到現場,見證了哥哥的光榮時刻。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第3張

Sterling獲得嘉獎後有點小害羞,他謙虛的表示,“看到弟弟當時好像窒息了,我什麼都沒想,只是條件反射把爸爸教的東西做出來而已,也不是什麼大事。”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第4張

在這則驚險事故中,施救者反應夠迅速當然很重要,但掌握好正確的急救方法,纔是讓遇險者成功獲救的最關鍵一點。Sterling的爸爸Ben曾經是一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參戰過伊拉克戰爭。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第5張

無巧不成書,就在事故發生兩天前,他教會Sterling如果不小心吞了東西噎住了,可以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備應急之用,沒想到這麼快就派上了用場。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第6張

Sterling的媽媽Essence則表示,儘管孩子年紀小,但也應該讓他們及早學習急救知識。不要覺得小孩子不會聽或者聽不懂,就不教了,其實只要多給點耐心,他們是能聽進去的,千萬不要小看孩子們的聰明。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第7張

海姆立克急救法,又名“海氏急救法”,由美國一位擁有外科經驗的醫生所創立,並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專門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的急救方法。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第8張

氣道阻塞一般分爲完全阻塞和部分阻塞兩種,如果發生完全阻塞而不立刻予以糾正,在5~10分鐘內即可引起患者呼吸停止和心跳驟停。部分阻塞應立即查明阻塞部位和阻塞原因,及時進行糾正,避免引發腦水腫或肺水腫,進而引起心跳、呼吸驟停。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第9張

海姆立克急救法面對不同的患者,需採取不一樣的急救手法。

當患者是3歲以下幼兒時: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第10張

應馬上把孩子抱起來,一隻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着孩子的前胸。

另一隻手托住孩子後頸部,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者膝蓋上。

在孩子背上拍1—5次,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如未成功,可把孩子翻身面對救護者,將手指併攏在孩子胸部下半段按壓1—5次。

孩子嘴裏如吐出東西,救護者應用手指將異物勾取出來,千萬不要捅。

※ 以上所有動作須在孩子的頭低於胸的情況下完成,抓緊黃金5分鐘。

當患者是成人時,分以下幾種情況: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第11張

一)孕婦或過胖患者

施救者無法爲其雙手環抱腹部做擠壓,則可在胸骨下半段中央垂直向內做胸部按壓,直到氣道阻塞解除。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第12張

二)患者清醒

受害者站着或坐着,救護人從背後抱住其腹部,一手握拳,將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腹部(肚臍稍上);

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急速衝擊性地、向內上方壓迫其腹部,反覆有節奏、有力地進行,以形成的氣流把異物衝出。

病人應作配合,頭部略低,嘴要張開,以便異物的吐出。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第13張

三)患者昏迷

救護者托住受害者背部使之仰臥,兩腳左右分開,跪於受害者臀部兩側;

一手以掌根按壓肚臍與肋骨之間的部位;

另一手掌覆蓋其手掌之上,用力迅速擠壓,反覆至咽喉異物疏出。

怎麼樣應對應對急性氣道異物阻塞? 第14張

四)患者自救

用自己的拳頭和另一隻手掌猛捅,或用圓角或椅背快速擠壓腹部;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鈍角物件都可以用來擠壓腹部,使阻塞物排出。

五)患者溺水

救護者託扶其背使其臉朝一側臥躺,兩腳分開跪在受害者臀部兩側;

雙手成掌疊置於受害者膈部,在肋骨下面向裏向上推按,擠出肺部進水,使受害者心肺易於復甦。

並可實施心肺復甦法進行急救。

當然啦,最好的方法還是防患勝於治療。平日要注意提高警覺,時刻觀察孩子並及時阻止其吞食異物,容易使老人和小孩發生氣管堵塞的食物能免則免,健康成人也不要鬆懈,記住生命寶貴,請小心愛護。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