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爸爸媽媽,別忘記注滿孩子的儲愛槽

爸爸媽媽,別忘記注滿孩子的儲愛槽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爸爸媽媽,別忘記注滿孩子的儲愛槽

有位美國心理學家提出過一個“儲愛槽”理論,意思是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儲存愛的能量的容器,如果裏面的愛很少,這個人就很難給出愛、表達愛,相反,他們更需要的是來自外界的愛,就會經常性地索取他人的愛,求而不得就可能會生氣憤怒。也就是說,只有內在的愛足夠,纔會更好地愛自己、愛別人,而“儲愛槽”最早的愛的注入來源於父母。尤其是嬰幼兒時期,父母或者養育者很好地給予了安全、舒適、及時的愛,孩子就容易獲得滿足,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係,內心就比較有能量,“儲愛槽”充盈。成年後,孩子就可以帶着滿滿的愛離開原生家庭,去建立自己的新家庭,繼續幸福地生活下去。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的“儲愛槽”充滿愛呢?

1歲前,及時迴應孩子發出的信號。父母及其他主要養育者要特別關注孩子的需求,渴了、餓了、困了、疼了、委屈了,要及時滿足或給予關懷、安慰,讓孩子感受到愛,協助其發展出安全型的依戀關係。對一個沒有自我照顧能力的孩子來說,能否活下來,他全部的指望就是身邊的養育者。需要被及時滿足,孩子就會對這個全新的世界充滿信任,感到被愛、安全,就會逐漸形成穩定的情緒

幾個月的寶寶就會發出各種信號來吸引媽媽的關注,再大一點,寶寶會說話、走路了,就會通過呼喚、跟隨,甚至哭鬧、嬉笑等方式表達對父母的依戀。作爲父母,要及時給予回饋,比如,告訴寶寶這個可以摸,那個不可以碰。有的寶寶爬到牀邊就會回頭看看媽媽,此時媽媽就要及時給予孩子反饋,或者微笑默許,或者鼓勵,或者嚴厲制止。寶寶就會知道,爸爸媽媽隨時在身邊,自己是安全的,不用害怕。這樣,寶寶就會建立起對爸爸媽媽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基本上,孩子關注的是“所依戀的對象在附近嗎?他接受我嗎?他關注我嗎?”如果孩子察覺這些問題的答案爲“是”,則孩子會感到被愛、安全、自信,就容易發展出安全型的依戀關係。但是,如果孩子察覺到這些問題的答案爲“否”,孩子會體驗到焦慮、失望、恐懼等情緒,容易發展出其餘三種(多慮型、超脫型與恐懼型)依戀關係。媽媽或者主要養育者可以經常給孩子這樣的反饋,“媽媽在”、“爸爸媽媽是愛你的”……

避免陰晴不定,約定規則是更好的教育方式。除了需求得到滿足,主要養育者的情緒也會影響孩子對愛的接收,尤其是媽媽。情緒暴躁波動大的媽媽,帶給孩子的感受是有時候被愛,有時候被嫌棄,這樣他的儲愛槽也是一會“儲蓄愛”,一會流失愛,甚至孩子更容易感受到不被愛的場景。比如媽媽受工作或其他事情影響,本來情緒就不太好,正巧這時孩子把碗打碎了,他很可能就會受到媽媽大聲呵斥,孩子預先不知道媽媽的情緒,他接收到的信息就可能是這個碗比他重要,媽媽更愛碗而不是他。一般孩子失手打爛碗,他可能已經有自責情緒了,如果家長再指責,孩子可能內化的就是自己笨,不被愛,變得不自信,容易自責。所以,媽媽要覺察孩子的情緒,適當安撫,提醒下次小心,教會正確的拿碗方法,約定規則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還有一類媽媽,情緒容易反覆,高興的時候對孩子有求必應,心情不好時可能拿孩子撒氣。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爲了討好媽媽而從小學會察言觀色,不輕易表露自己的真實情緒,長期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等到壓抑不住的時候,來一次大爆發。長大後,這樣的孩子可能也會形成反覆無常的情緒,甚至和媽媽建立起矛盾關係。

父母關係和諧。有些夫妻吵架會拿孩子做擋箭牌,或者在孩子面前指責另一方,這對孩子來講是難以接受的。而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通常會認爲是自己的原因,覺得是自己不夠好。有些家長還會把夫妻矛盾直接歸因到孩子身上,比如有些人會說,“你看看就是因爲你太淘氣,爸爸生氣了”,“就是因爲你不好好吃飯,媽媽不理我們了”。這些“就是因爲你”的歸因方式會讓孩子認爲自己要爲父母的關係負責,可是他理解不了又承擔不起大人間的紛爭,只好怪自己,“儲愛槽”就更難充滿愛了。

總結來講,要讓孩子“儲愛槽”充盈,成爲一個會愛、有能力愛,也容易被愛的人,父母要給孩子注入愛、傳遞愛,表達理解、支持,營造一個溫馨、穩定、和諧的成長環境。▲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