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媽媽傾其所有,孩子爲何偏愛“跑龍套”的爸爸?

媽媽傾其所有,孩子爲何偏愛“跑龍套”的爸爸?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媽媽傾其所有,孩子卻偏愛“跑龍套”的爸爸?我明明爲孩子付出了一切,爲何孩子反而更愛不懂“養孩子”的爸爸?下面這篇文章來解釋一下爲什麼?

作爲一個全職媽媽,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十分自豪於自己的育兒水平。綿綿出生後,我閱讀各種大部頭育兒書籍、兒童心理學著作,從各種育兒教育專家的文章中取經,學實操學理論,從一個剛開始給娃換紙尿褲都手忙腳亂的新手媽媽,逐漸成長爲一個“老司機”。自我感覺很良好,難免就開始對家中其他養娃“副手”挑剔指點,一不小心還會引發家庭大戰。

媽媽傾其所有,孩子爲何偏愛“跑龍套”的爸爸?

早些時候我會熱衷於指點綿爸的育兒方式,連話語都是“你應該……你這樣做不對……”到最後好脾氣的綿爸也有些不勝其煩,對我退避三舍主動讓出育兒權,也並不遵循我的“諄諄教導”,只用自己的方式和女兒相處。然而小妞雖然在我的努力養育下茁壯成長,但是卻彷彿更喜歡爸爸一些,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跟爸爸“咬耳朵”說說這一天發生了什麼。這樣的狀況讓我有點兒苦惱又無可奈何,總不能去跟孩他爸吃醋吧?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張艾嘉的新片《相愛相親》?主角嶽慧英與女兒薇薇的關係,讓綿媽彷彿看到了未來矛盾激化版的自己和女兒:當媽媽的覺得自己含辛茹苦養大孩子,有規則要求也都是爲了女兒好,但已然成年的女兒卻只想跟母親對抗;媽媽覺得爸爸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放縱不負責,但女兒卻偏偏吃這一套,甚至願意跟爸爸交心。

當我們從最開始就以“我一定是對的”的態度去對待育兒路上的夥伴——我們的另一半,我想最終得到的結果,一定是會讓我們失望的。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去處理與另一半在育兒問題上分歧引發的衝突?看看這篇文章也許能對你有所啓發:

葉兒剛出生的時候,我像護崽的母獸一樣,看誰都不順眼。月子裏,葉兒爸把葉兒抱在手上,像耍雜技一樣顛過來倒過去,一會兒給做個仰臥起坐,一會兒又抻抻胳膊拉拉腿。我咆哮:“別碰他!這麼劇烈的運動怎麼行?萬一傷到筋骨怎麼辦?”之後葉兒爸每次試圖接近葉兒的時候,我都會虎視眈眈地盯着他,生怕他一個閃失,就會傷到這個稚嫩的寶寶。葉兒爸自覺沒趣,乾脆就每天窩在書房裏玩電腦。我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正好不給我添亂,他也落得個清閒。於是創下了一個紀錄:葉兒六個月了,爸爸抱他的時間加在一起不超過六個小時。

隨着孩子慢慢長大,我自以爲看了幾本新概念養育的書籍,整天把愛與自由、接納與尊重掛在嘴邊,似乎全世界就只有我最懂孩子了。家人若想插手,我通常劈頭蓋臉就是:“你別……,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大道理滿天飛。時間長了,我覺得這樣的家庭氛圍一點都不是我想要的。既然我能接納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爲什麼不能接納家人對待孩子的方式不同呢?既然說允許一切發生,爲什麼又不允許家人用他們的方式來愛孩子呢?

媽媽傾其所有,孩子爲何偏愛“跑龍套”的爸爸? 第2張

當我們學習了新的育兒理念時,會特別希望另一半也能來和我們一起學。有時候媽媽們會強行拉丈夫來參加課程,或是要求他們讀育兒書,畫重點,還要發表讀後感。因爲我們有一個觀點:父母雙方保持一致,纔是對孩子好的教育。

而我們這樣做,會給丈夫無形的壓力,讓他想要反抗,想要逃離。於是我們從最開始抱怨丈夫“陪伴孩子時間少,質量差,不接受新理念”,到後面升級爲“無法溝通,不理解我,不關心孩子的成長”。然而,當我們如此熱切地希望伴侶和我們一起學習的時候,我們要想一想,這究竟是孩子的需要,還是我們自己的需要?

當我這樣問自己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如果丈夫能和我一起學習,我的育兒方式就可以得到家人的認可,就證明我是正確的,我的方法是最好的;其次,如果他也知道這些理念和方法,下次當我遇到搞不定的事情時,他就可以支持我、幫助我,我也不至於總是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最後,如果我們秉承的是同一理念,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爭執和分歧,我們的關係也可以得到改善。

許多媽媽希望孩子的爸爸多參與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經常用的方法是嘮叨、抱怨、指責和批評,不但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將爸爸越推越遠。一旦陷入了這種“我對你錯”的爭執中,事情本身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誰會贏。我觀察過一些夫妻或者母女的爭吵,吵架開始五分鐘之後,基本上就已經完全聽不出他們最開始是因爲什麼而產生分歧了,吵架的內容已經離題萬里。但所有人都在力爭一件事,就是確保自己最後獲勝。

沒有誰天生就會做父母,爸爸也需要在和孩子的互動中學習。放鬆心態,不要因爲擔心爸爸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就一直將孩子護在身後,將爸爸隔離。只有精神放鬆了,父母的狀態纔會好起來,才能相應地帶動孩子的狀態好起來。想要父親與孩子之間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就要讓父親有意識地參與照顧孩子的工作,給父親和孩子創造單獨相處的空間。不去指責批評父親照顧孩子的方式,而去做父親與孩子之間的橋樑。

如果我們平時可以通過愛的方式去表達,看到伴侶做得好的地方,並予以肯定和欣賞,他們的價值感和歸屬感得到了滿足,就不會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和我們爭個輸贏了。

也許有時候我們會鬱悶:“我想和他溝通啊,我也表達了我的意願了,可他從來不配合啊!”這時候我們可能要看看,不一定是你的表達方式錯了,而是你們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問題。想要順暢地溝通並得到對方的理解與配合,需要你們之間有愛。如果是因爲關係問題導致了溝通無效,我們要先修復關係,再解決問題。把我們和對方之間那個儲存愛的箱子填滿,當雙方愛意滿滿的時候,很多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在育兒這個長線戰場上,你需要的是可以共同進退互相協作的戰友,而不是一個被你親自“逼”成敵人的另一半。換個心態,打破那面自己築起的對錯牆,和你的“戰友”完成這場戰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