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今冬,讓孩子遠離凍瘡

今冬,讓孩子遠離凍瘡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凍瘡是一種冬季常見的皮膚病,多發生在初冬和早春的時候,系因長期寒冷(10℃以下)作用於皮膚所致,凍瘡的發生與營養不良、缺乏運動、天氣變化、環境等因素有關。

小萌今年8歲,從去年開始腳就生了凍瘡,今年氣溫一下降,去年凍過地方又隱隱發紅,又有了要生凍瘡的跡象!媽媽看了焦急難奈,聽說生了凍瘡以後會年年發作,這可怎麼辦呢?

今冬,讓孩子遠離凍瘡

凍瘡是一種冬季常見的皮膚病,多發生在初冬和早春的時候,系因長期寒冷(10℃以下)作用於皮膚所致,凍瘡的發生與營養不良、缺乏運動、天氣變化、環境等因素有關。兒童由於皮膚薄嫩、血液循環較差而多發凍瘡。患有手腳多汗症、慢性貧血、營養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病的兒童,更容易發生凍瘡。就地域來說,北方有暖氣的地方不易發生凍瘡,長江流域冬季氣溫多在10℃以下,室內又沒有暖氣,容易發生凍瘡。寒冷會對凍傷部位組織中的微動脈和微靜脈造成持久地功能損害,導致動脈麻痹擴張,靜脈淤血,對外界寒冷環境的適應能力下降,因此過去患過凍瘡的人,如防凍措施跟不上,更容易復發,有時連綿幾年不愈。

凍瘡在初起時往往不被察覺,待手腳感到刺癢、灼痛時,輕微凍瘡即已形成了。這時如能及時採取措施,加強局部保暖,還能使凍瘡逐漸好轉,如果防凍保暖不及時,凍瘡還會加重。緊接着,局部皮膚變成紫紅色,紅腫而且有硬結。當感覺刺癢、灼痛、脹痛時,就不易治療了。繼續下去便會形成水皰或潰爛,表面有滲出液,並往往伴有感染髮炎。在寒冷潮溼的情況下,人體局部組織的溫度在 0~10℃時,就能發生凍瘡,輕微凍傷病理改變主要在表皮或真皮,嚴重凍瘡還可傷及肌肉或骨骼,甚至導致局部組織壞死。

凍瘡多發生在遠離心臟的末端部位,如手、足、耳輪等處。這些部位皮下脂肪較少,血管微細血流量也少,再加上初冬或早春時人們往往忽視棉鞋、手套的穿戴,所以多發生凍瘡。凍瘡發生除了寒冷因素外,鞋襪潮溼、鞋過小過緊、營養不良、過度勞累、局部活動少也是誘發原因。

從易發病羣體來看,凍瘡在兒童和青少年中發病率多於成年人。這是因爲兒童和青少年皮下小血管耐寒力差,遇到寒冷,血管容易發生痙攣性收縮,致使局部血液循環變差,血流量減少。另外,初冬和早春時節,青少年不願穿棉鞋,在學習時又靜止不動,手足活動少,末稍血液循環不良。

預防凍瘡關鍵有三條

一是加強鍛鍊、提高耐寒能力;二是及時做好保暖工作,隨着氣溫變化及時穿上棉鞋、戴上手套;三是注意營養,保證身體足夠的能源供給。這三條中提高耐寒能力是最本質的。耐寒素質提高了,身體對外界氣溫變化就能很好地適應,對寒冷的適應力自然比較強。經常用冷水洗臉、擦身的人很少發生感冒;經常進行冷水浴或冬泳的人,在正常的情況下,也是絕少發生凍瘡的。這就說明了耐寒鍛鍊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和對寒冷的應激能力。在高寒地區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外出長時間坐車,往往會凍傷雙足,但步行時倒不容易發生凍傷。說明活動可加強局部血液循環,提高耐寒能力。所以積極參加冬季鍛鍊、課間10分鐘到室外跑跑跳跳,會加強末稍循環,提高手足的耐寒能力。有凍瘡史的人,更應注意局部的保暖和活動。可經常揉搓手足,促進局部血液循壞,如能持之以恆,定會收到良好效果。

1、日常護理

對易患凍瘡部位的皮膚要進行特別關照,及時採取防寒保暖措施。天寒出門時戴上口罩、手套等防寒用具;鞋襪應寬大、保暖、透氣性好,勤洗勤曬,保持乾燥;每天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泡腳,以改善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日常起居應避開潮溼的小環境,被褥要經常晾曬;中小學生喜歡穿旅遊鞋,白天活動較多,足部多汗,溼冷的足部微環境極易造成凍瘡的發生,因此家長要注意每晚給孩子烤鞋和更換鞋墊;避免讓兒童在寒冷的季節裏玩水,洗手後應該徹底擦乾雙手;外出玩耍的時候要要在暴露部位,如臉、耳、手等處塗抹油性軟膏,以減少散熱。

2、冷水洗臉

5歲以上的兒童可以鍛鍊使用冷水洗臉、洗手,能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改善末梢血液循環,起到預防凍瘡的作用。

3、飲食預防

冬天多食牛羊等熱性肉類和高蛋白食物,應該進食充足的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類食物,保證身體有足夠熱量的營養物質來抵禦嚴寒。

凍瘡的家庭治療

得了凍瘡不要用熱水燙,也不要用火烤。沒破潰的凍瘡白天可用凍瘡膏或喜遼妥軟膏外塗,每日l~2次;晚間使用中藥(桂枝、紅花、附子、荊芥、紫蘇葉、乾薑各20克加水3000毫升,煮沸後放至溫熱時)藥液浸洗和藥渣揉搓凍傷部位15分鐘,每晚一次,連續使用2周爲一個療程,對反覆復發的凍瘡有良效,本法可以在初冬凍瘡首次復發時開始使用,配合日常生活的保暖、飲食、運動、藥物(如煙酸)調理,多數輕度的凍瘡可以在1~2年內徹底治癒而不再復發。

凍瘡己破潰的應去醫院求治,對於反覆不愈的凍瘡同時伴有關節疼痛等症狀時提示可能有其他疾病如冷球蛋白血癥、雷諾氏病等的可能,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以上內容轉載自新浪健康。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