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爸爸教育犯錯孩子,一旁爺爺的舉動獲贊:這纔是正確的“隔代親”

爸爸教育犯錯孩子,一旁爺爺的舉動獲贊:這纔是正確的“隔代親”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是爺爺的這種雖然心疼卻不干預的教育方式,獲得了網友們的一致點贊。需要明確的是,在一個家庭中,父母纔是教養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因此在多數情況下,祖輩都應尊重父輩的決定,就算有時候爺爺奶奶們可能一時不理解,不同意…

原標題:爸爸教育犯錯孩子,一旁爺爺的舉動獲贊:這纔是正確的“隔代親”

說到“隔代親”,可能給不少人的感覺就是爺爺輩對孫輩的無限寵愛,願意包容孩子的一切壞脾氣甚至到了一種溺愛的程度,見不得孩子受委屈、被批評,即使是因爲孩子自己犯了錯。

但最近在網上,北京的一位寶爸分享的一段視頻卻是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不少網友更是稱讚到:“這纔是正確的隔代親方式。”

原來,視頻中,這位寶爸正在批評剛剛犯了錯的女兒,一向對孫女寵愛有加的爺爺聽到孫女的哭聲後,立馬從房間裏走了出來,但發現是孩子的爸爸在教育女兒,就沒有上前干預,而是在一旁暗中觀察。

爸爸教育犯錯孩子,一旁爺爺的舉動獲贊:這纔是正確的“隔代親”

直到孩子的爸爸教育完了之後,爺爺這才瞅準時機上前抱起孫女哄起來。正是爺爺的這種雖然心疼卻不干預的教育方式,獲得了網友們的一致點贊。

據孩子的媽媽說,雖然爺爺平常非常地疼愛自家孫女,而孫女和爺爺也很是親近,只要自己有好吃的就總會想着遞給爺爺吃。但爺爺從來不會擅自干預自己夫妻倆對孩子的教育,他明白這是爲了孩子好,雖然寵愛但並不溺愛孩子。

不得不說,這位爺爺的做法太值得點讚了。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中的年輕父母由於工作忙等原因,都會請爺爺輩幫忙照顧下孩子。更有相關調查顯示,我國目前跟隨爺爺奶奶輩成長的未成年人已經快要接近一半了。尤其是在北、上、廣這些經濟發達地區:北京有爺爺輩參與帶娃的家庭高達三分之二;上海大約有55%的0-6歲兒童處於施行隔代教養的家庭關係中;廣州也有近一半的孩子主要教養者是其爺爺奶奶輩。

爸爸教育犯錯孩子,一旁爺爺的舉動獲贊:這纔是正確的“隔代親” 第2張

爺爺奶奶輩參與帶娃已經漸漸成了一種趨勢,不過雖說爺爺輩參與帶娃的好處多多,但有時候祖輩對孫輩的寵溺也是真的寵。因此,如何平衡祖輩與父輩之間適度的“界限”,從而對兩者的教養方式起到調節作用,減少一些潛在矛盾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了。

那麼,我們要如何做才能建立起合適的界限呢?建議主要做到這幾點:

1、讓孩子懂得“感恩”

我們都知道帶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僅要隨時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還得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應對孩子突如其來的壞脾氣。

但爺爺奶奶們畢竟年紀大了,體力和精力都有限,帶娃這種年輕父母都感到累的活到了他們手上,更是有些力不從心。而且退一步講,爺爺奶奶們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到了退休的年紀,本應好好享受生活,也並沒有必須要撫養孫輩的義務,幫忙帶娃完全是出於自身對於孩子的喜愛而已。

爸爸教育犯錯孩子,一旁爺爺的舉動獲贊:這纔是正確的“隔代親” 第3張

因此,父母們一定要教育好孩子,不應把爺爺奶奶們的寵愛當作是理所因當,應心懷感恩。同時父母們也應以身作則,尊敬、孝順自己的父母,以良好的態度進行溝通,親而不驕。

2、祖輩應尊重父輩的決定

需要明確的是,在一個家庭中,父母纔是教養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因此在多數情況下,祖輩都應尊重父輩的決定,就算有時候爺爺奶奶們可能一時不理解,不同意孩子父母定下的規則,但也應保持尊重的態度。

比如說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父母給孩子立下規矩:能不能看電視,什麼時候看?可以看多久?

父母在的時候,孩子可能都只能老老實實地遵循父母立下的規矩,但如果爺爺奶奶輩不認同這種觀點,表面上“統一戰線”,背地裏卻想着孩子看一會兒電視又不會怎樣,這就容易使得孩子陷入獎懲不一致、原則性問題界限不清晰等認知混亂的現象,爲日後孩子的長遠發展埋下隱患。

爸爸教育犯錯孩子,一旁爺爺的舉動獲贊:這纔是正確的“隔代親” 第4張

3、經濟上給予祖輩適當的補貼

不少老人在辛苦帶娃的同時,還兼顧着家裏的家務,買菜做飯,照顧家人和孩子的飲食起居。這些日常的開銷雖然看着不大,但日積月累下來也是個不小的開支,而老人們多數已經退休,失去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雖然老人們可能不好意思說,但是作爲孩子的父母、老人的子女,應主動扛起責任,適當給予老人一些補貼,別把所有的責任和開銷都推給老人。

4、父輩和祖輩做好溝通交流

作爲子女,我們首先應尊重和肯定長輩的付出,並適時表達感激。但孩子的父母和爺爺奶奶畢竟是兩代人,很多想法和觀念都不一樣,育兒過程中難免有觀點不一致的時候。此時就需要父母們和爺爺奶奶們多做溝通,並在彼此溝通的過程中,確保自己提出的建議是耐心、理智的,多提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方法與可操作的建議,而不是一味地指責或是批判對方的想法“過時了”、“很荒謬”之類。應明確一切都是爲了孩子好的初心,一起努力尋求解決方案。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係。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覈實並更正。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刪除。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