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爺爺奶奶是”保護傘“,孩子該如何管?

爺爺奶奶是”保護傘“,孩子該如何管?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孩子哭鬧老人準備妥協時,你可以跟老人家說:“爸爸媽媽,這件事情讓我來處理。”你按自己的方法做,讓老人看;當你的方法方式奏效了,老人慢慢地可能會跟隨你而改變。

最重要的一點是,父母始終要成爲孩子心目中的“重要他人”,這樣你們對孩子的影響也會最大。

如果涉及到安全的問題,比如孩子進廚房站在一鍋熱湯旁邊,我對他說:“你到客廳去,要不可能會燙到。”這句話我會重複很多遍,他依然不聽,還發脾氣,這該怎麼辦? 首先,看看孩子站在熱湯旁邊,是不是因爲他對熱湯產生了興趣,想多瞭解一下熱湯。如果是這樣,可以由家長陪在旁邊,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孩子的小手靠近熱湯(非觸摸),感受湯的溫度,或者舀一勺出來稍涼一下讓孩子品嚐,滿足孩子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如果孩子想要伸手到熱湯裏,牽涉到安全,這是原則性問題,父母口頭制止孩子不聽從,就立刻進行行爲制止——直接把孩子從熱湯旁邊抱走。

如果孩子發脾氣扔東西,就給他一些可以扔的東西讓他扔,也就是說,在孩子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允許他有情緒表達,等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再回到規則上來,邀請他將扔的東西收拾好。

如果孩子發完脾氣冷靜後,我想走近他、抱抱他,告訴他我知道你生氣了,想和他進一步溝通時,他卻把我推開,還大嚷:“你走,你走!”這時該怎麼辦?繼續讓他冷靜嗎?

如果孩子拒絕父母走近或者擁抱,說明他還在情緒當中,可以跟他說:“爸爸媽媽知道你生氣了,現在想陪陪你。如果你還是願意自己待一會兒也可以,什麼時候你想要爸爸媽媽陪,我們會隨時來陪你。”

父母先充分接納孩子的情緒,不急着去和他講道理。孩子感受到被父母全然地接納,自然會願意被父母擁抱!父母可以用行動告訴孩子:無論他的態度怎樣,父母對他的愛始終都在那裏,不會改變!

我覺得生氣需要合理發泄,不然憋住會很難受的。因爲在我小時候,家長說生氣不能摔東西、不能大聲,長大後常常在生氣時不知道該怎麼發泄,也不會回擊別人,一直不喜歡那種憋屈的感覺。面對一些過分的事情,該怎麼教孩子發泄怒氣呢?是的,生氣、憤怒都是情緒,壓抑它會讓我們自己卡住,而把它肆無忌憚地扔給別人卻會造成傷害性,該怎麼辦呢?

我們首先要知道情緒是自己的,對方的言行讓我們憤怒,是因爲勾起我們“內在小孩”未被滿足的需求,所以我們要爲自己的情緒負起責任。當你憤怒時,去感受這股能量,感受自己的身體哪裏堵、哪裏僵硬,去體驗它,和它在一起,這股能量慢慢會自行消散,接着你會獲得平靜。

爺爺奶奶是”保護傘“,孩子該如何管?

平靜的你可以有底氣地跟引起你憤怒的人表達:“你的 ......行爲讓我很生氣,我覺得不被尊重,我不允許你這樣做,我希望 ......”這個時候,你是有力量地表達自己的憤怒,同時還可能會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緒垃圾恣意地扔給別人。
有些公開的場合不適合表達情緒,比如在教室或圖書館,寶寶開始哭鬧,我又想要他表達怎麼辦呢? 把孩子帶離現場,在室外空曠的地方,允許他把情緒表達出來。
孩子面對陌生人的時候,特別是脾氣不太好的陌生人,往往會發怒或者恐懼,但對熟悉的人比較平和,這是爲什麼?
這一類孩子先天氣質是趨避性比較高的,面對不熟悉的人和事,他本能的反應是趨向於迴避。這本身沒有對錯。趨避性高的孩子看上去可能沒那麼開朗大方,但這類孩子往往很謹慎。當他覺得對方不安全時,會表現出害怕或退縮,這樣可以避免靠近陌生人而保護自己。
面對這類孩子,首先我們要接納他的害怕和恐懼,允許他情緒和感受的表達。同時,家長耐心地陪伴在旁邊,跟陌生人拉開一定距離,陪伴孩子面對那個讓他感到害怕或者恐懼的對象。

此時,家長可以做示範,跟陌生人打招呼,語言上交流,用行動讓孩子知道眼前這個陌生人並沒那麼可怕的,給一些時間與空間讓孩子慢慢適應陌生的人或事。

請記住不要否認孩子的感受,也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

此外,當如果孩子面對脾氣不太好的人常表現爲憤怒或恐懼,那麼家長要反省一下:家裏是否有成人對孩子常常發脾氣?讓孩子聯想起了自己的生活經歷。
我家3 歲的寶寶很愛哭,這算是不良情緒嗎? 哭,往往表達的是負面情緒,如生氣、傷心、委屈等。如果寶寶天生愛哭,可能先天氣質就是情緒反應比較強烈的孩子,家長給予接納就好了,這沒有對錯好壞之分。

我們對孩子情緒的態度是,做到像鏡子一樣幫助孩子如實地把情緒表達出來,既不誇大情緒,也不否定情緒。如果孩子哭是爲了達到違反規則的目的,你依然可以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哭,但該堅持的規則依然堅持,不可以做的事情就是不可以。

剛進入青春期的小女孩時不時就說煩,但也講不出原因來,如何處理?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會存在一些衝突,一方面渴望自己成爲一個獨立的大人,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獨立去處理某些事情,不能完全脫離父母而獨立,渴望與現實會形成衝突而引發情緒,比如煩。
首先我們理解孩子的情緒。無論找到原因與否,我們鼓勵孩子把“煩”表達出來,去感受那個“煩”,或者用圖畫畫出來。當孩子去表達的時候,我們不做任何的評判,只是去傾聽。孩子可以自由地表達情緒時,也許會探索到更多情緒背後的原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