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產婦做側切,2小時後休克,查原因,竟是護士圖省事,少縫了兩針

產婦做側切,2小時後休克,查原因,竟是護士圖省事,少縫了兩針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娩出後,縫合會陰切口前,首先對側切傷口進行檢查,看傷口有沒有撕裂延長,縫合會陰傷口前要首先單獨結紮止血,然後按照解剖關係縫合會陰側切傷口,主要是縫合陰道壁的第一針,應在切口尖端前0.5到1釐米處進針,以防…

原標題:產婦做側切,2小時後休克,查原因,竟是護士圖省事,少縫了兩針

這天晚上,醫院接診了一位待產婦,第一次懷孕,25歲,妊娠40周,入院檢查發現,孕期合併貧血,血紅蛋白只有90克,沒有高血壓和血液病史,其餘一切正常。

產婦住院後,很快出現了宮縮,進到產房後,產程順利,產時出血200毫升,因爲胎兒較大,爲了防止產道撕裂,做了預防性側切,後娩出一男嬰,出生體重爲3500克,阿氏評分10分。

產後觀察1小時,沒有發現異常,回到病房後,產婦感到有些不適,對丈夫說:“我有些頭暈,肚子也有下墜感,外陰脹痛。”

產婦丈夫說:“沒事兒,你就是分娩疲勞,休息一會兒就好了。”

產婦的婆婆也覺得沒有大事兒,就沒有報告醫護人員。又過了30分鐘,產婦覺得外陰疼痛下墜感明顯,頭暈逐步加重,又出現了心悸、噁心、嘔吐、出冷汗。一直到產後2小時,當護士查房時,發現產婦面色蒼白,表情淡漠,一查脈搏,125/分鐘,血壓85/50,腹部柔軟,無壓痛和反跳痛,子宮收縮好,宮底臍下2橫指,陰道出血不多,會陰切口處皮膚青紫。

護士立刻叫來了醫生,醫生對產婦進行了肛查,找到了原因:觸及直腸前部有約10釐米x8釐米的包塊,張力大,界限不清,最後診斷爲:陰道壁血腫,失血性休克。

醫生立刻給予了輸血、輸液等抗休克治療,又進行了陰道壁血腫清除縫合術,清除積血300毫升,術中見產婦會陰側切的陰道切口尖端有一小血管活動性出血,給予縫合止血,術後產婦身體恢復正常,三天後痊癒出院了。

產婦產後出現陰道壁血腫,什麼造成的呢?事後找原因,主要是,產婦生完孩子後,需要縫合側切傷口,護士在縫合陰道壁傷口時,沒有從尖端開始縫合,少縫了兩針,留下了一個無效腔。

一般來說,陰道壁靜脈曲張,高血壓及血液病是陰道壁血腫的主要誘因,但出血不會太多,血腫也較小,多可自限消失,沒有明顯的臨牀症狀。

在這次具體的病例中,患者之所以出血多,是遺留有小血管未被縫合結紮,出血增多形成了血腫,雖然血腫不算特別大,出血僅300毫升,但產婦產前就存在貧血的狀態,生產時又自身出血200毫升,種種原因疊加,就出現了失血性休克。

這一病例提醒我們:產婦分娩進行會陰側切時,必須根據胎兒大小把握側切傷口的角度和大小,不要過大,也不宜切得過小。胎兒娩出時要注意保護好會陰,以免胎兒娩出時側切傷口撕裂延長。

產婦做側切,2小時後休克,查原因,竟是護士圖省事,少縫了兩針

孩子娩出後,縫合會陰切口前,首先對側切傷口進行檢查,看傷口有沒有撕裂延長,縫合會陰傷口前要首先單獨結紮止血,然後按照解剖關係縫合會陰側切傷口,主要是縫合陰道壁的第一針,應在切口尖端前0.5到1釐米處進針,以防留有無效腔,以及回縮的血管繼續出血。另外,對產婦一定要產後觀察2小時,無特殊情況再送回病房,產婦回病房後要定期巡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才能避免意外出現,做到萬無一失。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