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與其去美國生孩子,不如做FAT式美國父母,FAT可不是胖

與其去美國生孩子,不如做FAT式美國父母,FAT可不是胖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段時間,老公的高中同學突然來電話,打聽去美國生孩子的事。兩年前,爲了讓孩子未來多個選擇,老公做了個像論文一樣的赴美生子攻略,還曬在了朋友圈,可最終我選擇不去。

與其去美國生孩子,不如做FAT式美國父母,FAT可不是胖

前段時間,老公的高中同學突然來電話,打聽去美國生孩子的事。兩年前,爲了讓孩子未來多個選擇,老公做了個像論文一樣的赴美生子攻略,還曬在了朋友圈,可最終我選擇不去。

我總覺得比起美國國籍,孩子更需要的是,我們做父母的能學習歐美家長的養育理念和方式。

老公一直覺得我這是葬送了孩子的大好未來,直到最近,參加了一個朋友孩子的生日趴體,他才釋懷。

小蕊是我的前同事,她女兒米果就是在美國生的。那天是米果的5歲生日,小蕊家住在別墅區,當天邀請了不少鄰居,其中還有一個金髮碧眼的小蘿莉Cathy,他們一家不久前從美國搬來。

Cathy來了之後沒像其他小朋友那樣直接衝去甜品臺,而是到處打聽小壽星在哪,找到之後,把懷裏一直抱着的禮物盒捧給了米果,還特地用“美式中文”跟米果介紹了自己和她親手做的禮物。

聽到Cathy把“快樂”說成“垮了”,把“曲奇”說成了“去騎”,好多小朋友都“噗”笑出了聲,Cathy一點都沒生氣,笑着說:“我中文不好,但是媽媽說想有中國朋友,就要說中文,我想你們笑的意思是聽懂了。”

這時,一直在旁邊默默陪伴的媽媽摸了摸她的頭,用同樣蹩腳的中文說:”你猜對了,小朋友聽懂了,這些叔叔阿姨也聽懂了,所以他們現在也是你的朋友了。”我和老公還有旁邊的其他大人,都紛紛點頭。

可點頭歸點頭,看着Cathy屁顛屁顛跟着其他小朋友去遊樂區,心裏還真爲她捉急,再看看旁邊的Cathy媽媽,卻是一臉淡定。到了切蛋糕的時候,我們這些大人們過去一看,才明白人家爲啥那麼有底氣。

只見Cathy連比劃帶猜的跟大家“雙語交流”,帶着大家制定了一個目標,給小壽星米果搭城堡,然後還有模有樣的跟小朋友們討論步驟和分工。再看看一旁的米果,一個人貓在角落裏,好奇的瞅着大家,眼睛裏都閃着星星,一看就特別想加入,可就是邁不開腿,剛走不到兩步就退了回來。

我和老公於是趕緊去找Cathy媽取經,這麼強的溝通社交能力,這麼小就能有條理的解決問題,是怎麼煉成的?

美國家長的FAT教育理念

可愛的Cathy媽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美式FAT媽媽,我和老公莫名其妙:看起來連100斤都不到,哪裏來的FAT?

Cathy媽哈哈大笑道:

F是Facilitate(輔助引導)

A是Availability(有效陪伴)

T是Talkative(頻繁溝通)

Cathy媽說,中國家長比較注重孩子學習知識和技能,而美國家長則更希望培養孩子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來中國後,她發現很多家長從孩子2歲開始,就會報各種班,讓孩子在課堂上跟着老師學習。

但在美國,家長則更重視自己對孩子的引導和啓發,會花很多時間陪孩子玩親子游戲,做親子烘焙,跟孩子一起讀書,用孩子喜歡的方式跟他們互動溝通,在日常生活裏隨時隨地引導孩子的思維發展。

在美國,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自己整理玩具,這時媽媽會陪在身邊,動口不動手,引導孩子分類討論爲什麼要這麼分,讓孩子從中尋找分類的規律,鍛鍊邏輯思維。

美國父母特別喜歡和孩子聊天,聊的時候還會用很多連詞,強調邏輯關係,比如孩子問爲什麼要早睡?家長回答時會加上表示因果的連詞,因爲我們明天要去旅行,坐很早的飛機,所以今晚要早睡,要不然明早起不來,趕不上飛機,就不能去玩了。

另外,Cathy媽還分享了一個中國家長最容易忽視的思維能力——規劃,Cathy媽來中國後在大學裏教書,她發現很多中國大學生到了大四,纔開始想自己要幹什麼,有的甚至想都不想,隨便找份工作就得了,這在美國是很少見的。

這其實就是缺乏規劃能力的一種表現,美國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會通過順序來引導孩子這種思維的發展,比如教孩子穿衣服時,告訴他要先穿襪子,再穿鞋子;帶着孩子玩親子烘焙,過程中引導他們瞭解,做一個甜點都需要哪些材料,有什麼步驟,這樣做之後,纔會好吃。

跟語言、動作等發育一樣,孩子的思維發展也是有“敏感期”,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所發佈的“人類大腦發展”曲線圖顯示:

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更高認知能力,其中包括概念形成、解決問題、抽象思維、衝動控制、邏輯思維和創造力等能力)的發展頂峯早得驚人,居然是在10個月至4、5歲之間,所以孩子的思維培養一定要從小開始。

隱藏在家裏的思維訓練場

說到親子烘焙,Cathy媽還分享了一箇中美父母的很大不同,中國父母大都覺得廚房是孩子的禁地,要“嚴防死守”,但卻會花好幾百塊錢,帶着孩子去外面玩一次親子烘焙。

而在美國,大概從2歲開始,廚房就變成了孩子最好的遊樂區,家長培養孩子思維的最佳訓練場,家庭親子烘焙更是最有FAT特色的教養方式。在他們看來,孩子進廚房的好處太多了(此處只說五個重要的)。

積累常識啓蒙數學

學會認識不同的食材,辨識顏色、形狀,學會數數、測量,認識不同的器具。

鍛鍊手部精細動作

做飯過程中可以讓寶寶幫忙打蛋、攪拌,這都是鍛鍊精細動作和雙手協調的好機會。

全面提升思維能力

除了Cathy媽說的通過做飯步驟順序培養規劃能力,做飯時帶着寶寶把食材和工具分類,也能鍛鍊邏輯思維,同時還能瞭解時間概念,培養時間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孩子的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

培養自信促進親子關係

讓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做出食物,孩子不僅能收穫滿滿的成就感,而且不管味道如何,寶寶們常常都會全部吃完(頭疼的吃飯問題也解決了);而過程中與爸爸媽媽一起努力,一起聊天,更是一種有樂趣的高質量親子陪伴。

發展“五感”開發智力

五顏六色的食材、叮叮噹噹的聲響、酸甜鹹鮮的味道、香氣瀰漫的味道、軟硬粗滑的觸感,做飯的過程可以讓孩子充分認識“五感”(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五感”的發展能刺激腦神經有更多聯結,有助於孩子腦部發育開發智力。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