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體檢免疫 > 寶寶小動作隱匿疾病信號

寶寶小動作隱匿疾病信號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面對一個新生命的降臨,很多家長顯得手足無措。確實,初生的寶寶不會說、不會問,他們只會以哭、笑、指手畫腳等最原始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日前,兒科專家劉主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指出,其實寶寶2歲前的很多行爲往往是對某些疾病的暗示,這些疾病小至一般的消化不良,嚴重的可能會是腦癱或者耳聾。而作爲家長,如果能把握住孩子的這些“蛛絲馬跡”,及早就醫或向兒保醫生反映情況,就能爲孩子贏得寶貴的治療時機。

寶寶小動作隱匿疾病信號

  不哭不鬧小心聽力

丁丁快一歲了,可還不會喊“爸爸”或者“媽媽”。 而在丁丁父母的眼中,這孩子很好帶,很安靜,極少哭鬧。但醫生警告:“孩子的聽力可能有問題。”

劉主任介紹,經檢查證實,丁丁確實存在聽力障礙。“在孩子剛出生到一個月大的時候,一般很少哭鬧,經常睡覺,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劉主任說,因爲這時孩子纔剛剛離開母親的子宮,尚未適應這個吵鬧的世界。而待寶寶足月後,他們會變得比較容易受驚嚇,經常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或者生理需要。而到了3個月的時候,寶寶一般會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所以,如果到了這個階段,孩子仍然很安靜,不哭不鬧,即使家裏有人在吵架他也“巋然不動”的話,那就要注意了,因爲這可能是孩子有聽力障礙的表現。

說話的前提條件是“聽”,幼兒首先“聽見”別人的語言,聽不見也就說不了話。劉主任說,她收治的小病號中,就有父母因爲信奉“貴人語遲”的傳統說法而未能帶孩子儘早檢查,以致孩子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

  不玩汽車玩車輪也不對

另外,有的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對他人普遍缺乏反應、與親人不親、語言發育嚴重缺陷,如能說話但語言形式怪異、愛模仿別人的話、代詞錯用、有時出現大聲怪叫、對環境的一些變化發出稀奇古怪的反應等,這些現象可能是孩子孤獨症的徵兆。劉主任指出,孤獨症常於兩歲半前發病,孩子會有拒絕改變的性格特徵,還會對有生命或無生命的物體產生怪癖興趣或依戀,如總是喜歡玩圓形的玩具,把玩具汽車翻過來玩車輪等。

  下肢伸不直要警惕運動系統障礙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孩子長到1個月的時候,下肢開始生長,如果這時家長髮現孩子的腿無法伸直,老是彎曲着,那寶寶的下肢可能有曲肢張力過高的問題。到了2個月的時候,孩子在家長的攙扶下下肢一般可以做出一些自動踏步的動作,即兩條小腿會凌空蹬來蹬去,但如果這時家長髮現孩子在踏步的時候足尖內收,那就要考慮寶寶可能是曲肢張力過高。寶寶長到了3個月,如果家長髮現他們的手指經常張不開,拇指內收,老是握着小拳頭,而到了4個月,如果孩子仍不能翻身,家長就更要警惕,結合前面提到的兩種情況,寶寶的運動系統可能出現了異常信號。家長應該帶孩子到醫院做一個嬰幼兒發育的評估,以排查腦癱等疾病。劉主任指出,現在腦癱已經不是不治之症了。

  最少每天排便一次

“一般來說,正常足月的寶寶如果吃母乳的話,每天會排便3-4次,最少也有1次。如果吃的是配方奶,那也會每天排便1次。”劉主任說,但如果寶寶幾天都不排一次大便,或者出生後胎便10天、8天都排不乾淨,甚至經常嘔吐的話,那他很可能是患了新生兒常見的幽門肥大症或先天性巨結腸症。

與此同時,劉主任還提醒,待孩子長到4個月大的時候,光吃奶已經不能滿足生長髮育的需要了。因爲這時孩子的味蕾開始發育,家長應該讓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味道,這樣做可避免孩子將來挑食、偏食。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