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飲食 > 孕期飲食均衡遠離營養不良

孕期飲食均衡遠離營養不良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認爲,孕婦飲食講究很多,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這在某種意義上是有道理的。但同時,該吃的東西,卻一種也不能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得吃,那也得吃。這是爲什麼呢?

很多人認爲,孕婦飲食講究很多,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這在某種意義上是有道理的。但同時,該吃的東西,卻一種也不能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得吃,那也得吃。這是爲什麼呢?

平衡膳食是圍生期婦女膳食的基本原則

孕婦膳食首先應該遵循平衡膳食原則。平衡膳食必須由多種食物構成。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是平衡膳食原則的直觀體現。鑑於孕期營養需要、生理和代謝特點,孕婦膳食應以這些原則爲基礎進行調整,如孕前期葉酸的適量補充、孕中期富含優質蛋白質的動物性食物的適量增加等。

圍孕期補充葉酸,預防神經管畸形,減輕妊娠期併發症

葉酸是體內重要的甲基供體,可影響許多基因的表達。大量研究發現,葉酸缺乏可致胚胎神經管畸形。由於受精卵着牀後的1—3周是胚胎分化和神經管閉合的關鍵時期,該時期葉酸缺乏成爲引起神經管畸形的主要危險因素。有調查顯示,沒有給予葉酸補充的中國育齡婦女,葉酸缺乏率平均30%,北方高於南方,農村高於城市,在北方農村高達70%,並隨季節而變化。干預實驗顯示,妊娠前預防性補充葉酸,在中國北方地區可減少神經管畸形風險85%,在南方減少40%。此外,葉酸可使蛋氨酸循環中間產物——同型半胱氨酸重新甲基化爲蛋氨酸,從而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生的危險。而體內高濃度同型半胱氨酸會增加成人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患病風險,在孕期也是引起妊娠高血壓、先兆子癇等妊娠期併發症的危險因素。鑑於上述兩方面的原因,從圍孕期開始富含葉酸的膳食或補充葉酸成爲必需。

膳食葉酸的來源可分爲兩類:一是葉酸,指最簡單形式的葉酸,它在天然食品中幾乎不存在,只能來源於人工合成,用於營養素補充劑和強化食品,其性質穩定,幾乎可以完全吸收;二是來自天然食物的葉酸鹽,結構複雜,在體內必須首先轉變爲簡單結構的葉酸才能被利用,其生物利用率約爲標準葉酸的50%左右,其主要食物來源有綠色葉類蔬菜、蘆筍、草莓、花生和豆類

在評價葉酸攝入量時,需要區別對待來自營養素補充劑、強化食品和天然食物的葉酸。由於營養素補充劑葉酸與膳食中天然葉酸鹽的生物利用率不同,就引用了膳食葉酸當量(DFE)來加以權衡。在計算葉酸攝入量時,需包括膳食中天然食物中的葉酸、強化食品中的葉酸以及每日口服的營養素補充劑葉酸。

目前對各階段孕婦的葉酸推薦膳食攝入量爲600微克DFE/天,孕前階段爲400微克DFE/天,每日最高允許攝入量均爲1000微克DFE。育齡婦女在有可能懷孕的情況下,應儘早、儘可能多地攝取富含葉酸的動物肝臟、深綠色蔬菜及豆類,同時,至少從孕前3個月開始,每日補充葉酸400微克,並持續至整個孕期。

缺鐵性貧血和鐵缺乏症防治是圍生期營養的重要關注點

專項調查和全國營養與健康調查顯示,中國孕婦和乳母中缺鐵性貧血和鐵缺乏症患病率仍然較高,早、中、晚孕期婦女缺鐵性貧血和鐵缺乏症的患病率分別爲9.6%—33.8%和38.8%—51.6%,城鄉乳母合計貧血患病率高達30.7%。圍孕期鐵營養不良不但損害婦女自身健康,還會減少胎兒體內鐵質儲備,成爲新生兒和嬰兒缺鐵性貧血和換缺乏症的主要原因。

中國孕婦的膳食鐵攝入水平在每天23—25毫克之間,與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推薦孕中期和孕晚期的鐵攝入量(孕早期15毫克,孕中期25毫克,孕晚期35毫克)相比,孕晚期存在較大差距;而美國育齡婦女的膳食鐵攝入量爲13.2毫克/天,貧血患病率不足4%。可見,中國婦女鐵缺乏症高發的原因,不是膳食中鐵攝入量不足,而是鐵的吸收利用率比較低所致。而鐵醬油,作爲膳食攝入,其吸收率高,有利於充分補充缺鐵的不足。

膳食鐵分爲動物性食物的血紅素鐵和植物性食物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吸收利用率高,不易受膳食因素干擾;非血紅素鐵吸收利用率差,很容易受膳食中干擾因素的影響,但也可受到促進因素的作用。膳食中的植酸、草酸、膳食纖維、茶和咖啡、卵黃高磷蛋白可干擾膳食鐵吸收;維生素C、檸檬酸、氨基酸、乳酸、乳糖等可促進膳食鐵吸收。由於植物性食物中富含植酸、草酸等鐵吸收干擾因素,故植物性食物的鐵吸收利用率一般較差。

  

孕期飲食均衡遠離營養不良
 準媽咪百問 解讀孕期疑問

  

孕期飲食均衡遠離營養不良 第2張
 完美孕育全面解析:孕早期篇

  

孕期飲食均衡遠離營養不良 第3張
 親子趣圖故事:寶寶心事和孕媽媽的肚皮畫展

  

孕期飲食均衡遠離營養不良 第4張
 2011適合兔寶寶的吉祥好名字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