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教育 > 65%孩子成長怪象:身邊有個“看不見”小夥伴,到底咋回事?

65%孩子成長怪象:身邊有個“看不見”小夥伴,到底咋回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8.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牛津大學心理學博士艾莉森.高普尼克曾經說過一個《高普尼克家的恐怖故事》:

艾莉森2歲時,她的嬰兒牀上多了一個小夥伴,艾莉森把他叫鄧澤,媽媽從來沒見過這個叫鄧澤的孩子,她總說艾莉森瞎說。艾莉森說她一開始很喜歡跟鄧澤玩,但是鄧澤不知什麼原因脾氣越來越壞,艾莉森被嚇壞了,經常不敢睡覺。苦惱的媽媽打算讓1歲的弟弟跟艾莉森換牀。結果弟弟剛被抱到姐姐的牀上就恐懼尖叫,他手指的方向正是鄧澤坐着的位置。

這是異靈故事嗎?還真不是。

65%孩子成長怪象:身邊有個“看不見”小夥伴,到底咋回事?

AK(媽媽)說:“我家女兒有一天晚上悄悄告訴我,讓我不要大聲說話,說會嚇跑她的朋友。”這位媽媽問她的朋友在哪裏,女兒神祕地說“在牀上玩玩具”,這位媽媽感覺毛骨悚然。

俺大大(爸爸)說:最近經常見到兒子在房間的一角擺上玩具茶杯茶壺,跟一位叫“大牛”的小夥伴喝茶,他經常咕噥着叫大牛不要太粗暴,會打翻杯子之類的話,我事實上啥也沒見到。

安拉斯(媽媽):有一天晚飯後,女兒拿出一張剛畫完的畫,問我是否知道她畫的是誰,我搖頭。女兒說是她最好的朋友。她還說這個朋友很調皮,剛剛打壞了她的一隻紅色小瓷杯(事實上是女兒自己剛剛打壞的)。

……

因爲這些現象,很多父母因此以爲,孩子能看得見大人看不見的東西。

事實真的這樣嗎?今天幼兒說還原大家一個真相。

20世紀中期以前,大部分學者和兒科醫生認爲“幻想夥伴”是孩子大腦出問題或心理疾病的表現。但到了20世紀研究的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爲正常孩子有“幻想夥伴”的現象是可能的。

哪些孩子會有幻想夥伴?

美國心理學家Lawrence Kutner經過研究發現,65%的孩子在他們成長的某個時刻會擁有一個幻想夥伴,高峯期是在兒童2.5歲到3.5歲之間,有些孩子甚至會擁有兩個以上的幻想夥伴。其中女孩比男孩更可能擁有幻想夥伴;大部分擁有幻想夥伴的孩子是初生子女(即家庭中的第一個孩子),相比起有兄弟姐妹家庭,沒有兄弟姐妹家庭的孩子更可能有幻想夥伴。

爲什麼孩子會有幻想夥伴現象?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幻想夥伴是孩子未來形成真實夥伴關係的催化劑,當孩子進入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幻想夥伴現象便會消失。但部分孩子會持續到青少年階段。大齡兒童可能會因爲成年人的誤解或同伴的壓力而隱瞞。大多數孩子有幻想夥伴是因爲下面一些原因:

1)認知未夠成熟

7歲前的孩子,大腦認知水平有限,加上這階段的兒童往往想象與現實分不開,有時候想象得過於投入,便出現了幻想夥伴。他們的思維需要繼續發展才能變得成熟和分清想象與現實。

2)缺乏玩耍的夥伴

幻想夥伴現象之所以大多數出現在家庭中的第一個孩子或獨生子女身上,那是因爲這些孩子缺少一起玩耍的夥伴。孤單寂寞容易讓這些孩子幻想出一個能同睡同吃同玩的小夥伴。

3)缺少傾訴對象

有些家庭的父母或其他大人可能過於嚴厲,孩子受到委屈或挫折得不到傾訴和同情,這些孩子在無助中便可能幻想出一個能聽自己傾訴的小夥伴。

65%孩子成長怪象:身邊有個“看不見”小夥伴,到底咋回事? 第2張

對於孩子來說,擁有幻想夥伴到底是怎樣的感覺?

兒童心理學家Klausen, E. 和Passman, R. H在研究中發現,那些有幻想夥伴的孩子,他們的小夥伴是以“不同形態”存在的:一部分孩子分不清真實的和幻想的,他們表示小夥伴真實存在;一部分孩子清晰知道幻想夥伴是頭腦中想象出來的;一部分孩子根本看不到,但感覺到存在;還有一些孩子把自己的芭比或布偶或其他玩具”擬人化“。

孩子幻想夥伴現象有危害嗎?

有幻想夥伴的孩子,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他們“有些小情緒”(但並不是所有擁有幻想夥伴的孩子都是這樣的原因,參照上面3種原因)。比如生活中可能經歷挫折、失望、孤獨和委屈,他們這些小情緒未能及時得到父母的重視或正確引導。所以,幼兒說建議,有幻想夥伴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該留意孩子的情緒表現,多些關心和關注。

孩子有幻想夥伴反而有好處?

1、以獨特的方式掌握社交技巧

正如皮亞傑提到,幻想夥伴是孩子未來形成真實夥伴關係的催化劑,而發展心理學家瑪喬麗·泰勒認爲,在童年時期擁有幻想夥伴的孩子,他們未來對人際有更好的應對策略,他們在面對人際矛盾時更容易有靈活而積極的應對。所以幻想夥伴是一部分孩子以獨特的方式掌握社交技巧。

65%孩子成長怪象:身邊有個“看不見”小夥伴,到底咋回事? 第3張

2、發展語言技能

臨牀心理學家Eileen Kennedy-Moore發現,那些有幻想夥伴的孩子,常常更容易迷戀童話故事和沉迷於幻想,他們大多數情況下可能表現在跟幻想夥伴對話,甚至講童話故事,那種心理活動就像“小說家對小說人物的虛構”,因此常常會讓這些孩子的語言能力提前發展。

3、有更好的共情能力

發展心理學家瑪喬麗·泰勒還發現,那些有幻想夥伴的孩子,他們常常表現在情緒理解方面有更突出的表現,他們可能因爲自己情緒常常被忽視而幻想出小夥伴的經歷,幫助他們擁有更好的共情能力。

但是,並沒有任何研究證明有幻想夥伴的孩子比沒有幻想夥伴的孩子更聰明或更有想象力。

父母該如何面對孩子有幻想夥伴的現象?

●理解幻想夥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要因而質疑孩子的智商或者心理健康。

●父母們還可以妙用孩子的幻想夥伴達到教育的目的。比如一個小朋友不肯自己乖乖吃飯,爸媽便可以這樣說:“看你吃飯太不認真了,你的好朋友小白哥哥在看着呢”。

●任何一個孩子永遠也不能生活在幻想世界中,父母一方面在理解和不阻撓孩子存在幻想夥伴的前提下,讓孩子多跟真實的小夥伴玩耍和接觸。

●考慮到一些有幻想夥伴的小朋友可能長期經歷小挫折小委屈才出現幻想夥伴現象,父母需要跟孩子多些溝通和給予更多關注。

嬰兒健康
嬰兒營養
嬰兒教育
嬰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