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教育 > 教子寶典:孩子,你使我的生命完整

教子寶典:孩子,你使我的生命完整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子寶典:孩子,你使我的生命完整
生還是不生,這是個問題

20歲的時候,我非常多愁善感,動不動迎風流淚、情天恨海,加上我喜歡寫寫畫畫,私下裏便有了“林黛玉”的叫法。即使在家人的眼中,我也是過於浪漫、脫離現實。爲此,活潑好動的假小子一樣的妹妹常常有點酸溜溜地揶揄我。不過,有一次我無意中看到了她寫給朋友的信,在信中把我描繪成“好像瓊瑤小說裏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孩子”,並且表達了對我的豔羨。

20年過去了,現在想起來,我依舊會忍不住偷笑一下。之後卻是感慨無限:不管什麼性格的女性,都曾有過潮溼的青春和浪漫的幻想,對於剛剛展開的生命畫卷,充滿不安和期待。

教子寶典:孩子,你使我的生命完整 第2張

但是,有哪個少女在對生命畫卷的展望中,會細細構想做母親這一重大的內容呢?反正我沒有。做母親這樣的內容太瑣碎、太世俗、太沉重了,它從來不曾在我少女的幻想中出現過,它被我縹緲的浪漫過濾了。

而一旦步入婚姻的殿堂,生育便成爲一個實實在在的課題,擺在年輕夫妻的面前。

過去,生育、傳宗接代是婚姻的最重要功能。在避孕既不具備技術上的成熟,也不爲大多數家庭所接納的情況下,生育是一件沒有選擇的事情,什麼時候生、生多少,女性只能聽天由命。在一些多子女的大家庭,兒媳婦與婆婆一起生產、坐月子,甚至兒媳婦伺候婆婆坐月子的事情,也並不鮮見。隨着避孕技術的發展以及婚姻與生育的必然關係逐漸走向鬆散,不少夫妻選擇不要孩子,成爲“丁克家庭”(DINK,doubleincomenokids),即使沒有“丁克”的決心,也至少可以延緩生育的時間。

我25歲的時候結婚,在是否做“丁克”的問題上有躊躇,不過,對於延緩幾年再生育是非常堅決的。少女時候的浪漫雖然已經遭遇了世俗生活的衝擊,但是依舊不想完全就範:孩子什麼時候不能生,先讓我玩幾年再說!婆婆那時候已經被查出胃癌晚期,經歷了手術,然後不斷地做化療,身體狀況很不好,我很理解老人家急切見到孫兒的心情。不過,婆婆是個非常聰明又有涵養的女性,從沒有在我面前嘮叨,只是偷偷詢問兒子。而我早就把工作做到了前頭,所以,當兒子的便照本宣科擺出了客觀條件不成熟的諸多理由,比如沒有房子、沒有人手幫忙、他常年在外面跑等等。婆婆也便不再究根問底。

其實,我心裏很清楚,那些客觀條件的不成熟,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對生育的恐懼,擔心一個孩子的出現,把我的人生幻想徹底摧毀。我到底有什麼樣的人生幻想?我也說不清,就是恐懼自由的被剝奪。那時候,有一個要好的女同事,比我大三歲,已經結婚兩年,還沒有要孩子的計劃,天天與丈夫出雙入對,兩人很相愛又都漂亮,簡直就是神仙眷侶。兩人揚言不要孩子,要做“丁克”,免得破壞了二人世界的幸福。一年以後,這位女同事意外懷孕,經過一番矛盾鬥爭之後,胎兒被留了下來。又過了一年,當我看到她那小仙女一樣的女兒的時候,忽然第一次對擁有一個小寶寶萌發了熱情,一種毛毛糙糙還不完全成形的母性隱約而生。

不久,婆婆的病情惡化,大家都明白她老人家去日無多了。春節回去探親,還沒進家門,大姑姐先悄悄叮囑我,說爲了讓老人家高興一下,告訴老人家我懷孕了,讓我裝一裝,別說漏了嘴。我一聽,心裏發怵又彆扭,也不知道這要咋個裝法。不過想到一家人對我結婚三年都沒要孩子這件事從來沒有說一句不中聽的,我心裏也感覺歉疚,便滿口答應大姑姐:好吧,我裝。

一個月的時間,我承受着躺在牀上的婆婆無微不至的語言關懷,心裏直打小鼓,欺騙人的滋味真不好受啊。聽婆婆嘮叨“一點反應也沒有啊,胃口真不錯啊,臉色粉嫩嫩的啊”,我總是傻笑着不發一言,懷疑婆婆那麼聰明的人,已經識破了我們的詭計。

假期結束,婆婆的情況依舊很不好,但是不管怎樣我們也要先趕回去上班。臨走的前一天,婆婆忽然提出了一個請求:摸摸我的肚子,摸摸她的孫兒。我實在不知如何拒絕,便硬着頭皮躺到婆婆身邊。兩三個月大的胎兒,據說也就是雞蛋大小,摸不出啥吧?當婆婆的手慢慢伸到我的小腹的時候,我還是緊張得想哆嗦、想跳下牀逃走。爲了不讓她老人家摸到啥,我使勁憋着氣。婆婆一邊摸一邊說:“這小肚子咋這麼結實呢?咋摸不着呢?”在我差點崩潰之前,婆婆終於饒了我,說好了,摸到了摸到了。我如釋重負,大冬天的,我出了一身冷汗。後來,等我真正懷孕之後才明白,兩三個月大的胎兒雖然只有雞蛋大小,但是就我這種沒很多脂肪的肚子,不用很費勁兒就可以摸到的。婆婆生過四個兒女,是有經驗的人,她當時一定明白了我們是在騙她開心,但是聰明的老人家卻故意裝了糊塗。

沒過多久,婆婆去世了。那年春天,我已經28歲,蠢蠢欲動的母性使我沒有堅定的決心做“丁克”。既然早晚要生,28歲也不小了,籌備吧。一位非常熱心的女同事聽說我準備懷孕,便送了一本書給我,介紹如何科學計算合適的懷孕時間,選擇一個智力、體力等綜合值最高的時間,這樣,胎兒更聰明健康。這正好符合我喜歡什麼事情都有計劃、有準備的性格,便按照書中的介紹,計算了一個最佳的懷孕時間。

真是奇怪,一旦身體中真正地孕育了生命,此前想象中的那些恐懼、尷尬都不見了,關注的東西也開始變化。最好笑的是,從前出門專門看那些美麗的姑娘,懷孕之後再出門,竟滿眼都是孕婦,也不再覺得她們那臃腫的身形、蹣跚的步態奇醜無比了。

十個月的等待,最後一刻來臨了。經過十個小時的痛苦折磨,我聽到了新生命的哭聲,我的第一個動作便是擡起手腕看了下表:上午十點三十五分。女性的潛力是神奇的,不管平時多麼嬌弱、多麼無能、多麼沒用,都能闖過生孩子這一關。因爲無法生了一半再反悔,沒有退路,只准成功不準失敗。

關於生產的疼痛,我的體會是,一部分來自於生理,一部分來自於心理的恐懼。確實,通常說來沒有比那種疼痛的體會更讓人撕心裂肺了,但是也不像影視作品中渲染得那麼恐怖,鬼哭狼嚎有點過了,畢竟不是渣滓洞集中營裏上大刑。爲我接生的醫生是我妹妹的朋友,面對熟人,反而使我更不好意思嚎叫了。其實根本顧不上嚎叫,我覺得已經使出了最大的勁,醫生還是在一個勁地催促,我真擔心自己因爲精疲力竭而斷了氣。一旦孩子降生了,所有的疼痛立刻煙消雲散。神奇。

創造生命的喜悅和感動,使我在醫院的幾天,精神一直處於亢奮狀態。孩子的小牀在我的大牀的左手邊,我忍不住一次次撐着左胳膊探頭看他。兩天後父母趕來的時候,驚呼我的左胳膊腫得好粗。

很多人說新生兒都一個樣子,皺巴巴、紅彤彤像個小老頭。當了媽媽的我,發現這個說法太不負責任了,在媽媽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是與衆不同的,一眼就能辨認出。後來大家回想當初在醫院那幾天的時候,孩子的爸爸、姥姥、姥爺、小姨異口同聲:“小孩子一生下來就是不好看啊,看北北現在多漂亮。”我坦白說:“我說呢,你們一個個去看完了孩子之後都不吱聲,我還納悶呢,怎麼也不誇一下。跟你們說實話,北北一生下來我就覺得他挺漂亮,看來當媽的眼光,跟別人就是不一樣的。”

教子寶典:孩子,你使我的生命完整 第3張
母性是一種無私而強悍的天賦

在產牀上掙扎的時候,心想只要能讓我趕緊把他生下來,以後什麼苦我都不怕。等孩子生下來才真正明白,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在孩子三個月大之前,我幾乎過着一種白癡的生活:不看電視、不看書報、不出家門,腦子裏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孩子孩子孩子,眼光似乎須臾不能離開他,離開他就是失職。初爲人母,一切都需要邊學邊幹,再加上精神緊張,沒有點白癡精神,還真是頂不下來。

我29歲,在家裏白癡一樣地照料孩子,經常忙亂得蓬頭垢面。孩子的爸爸30歲,事業開始上升,得到了第一次重要的提升。也就是這個時候,我感受到他對我開始不滿、開始疏遠了。三四年的二人世界,他已經習慣了清靜,也習慣了享受我的照料。這時候,我一個人照料孩子已經手忙腳亂筋疲力盡,而他不但不能幫我的忙,還陷入失落中,抱怨我對他不管不顧。他30而立、事業有成,但在生活中他還是個被慣壞了的孩子,從前被父母和姐姐哥哥慣着,結婚以後又被我慣着。沒有孩子的時候,他很知足,說我是個天生的賢妻良母。而這時候,他做了父親的男人了,難道要跟兒子爭寵嗎?我當時實在不能理解他的情緒,對他的失望和不滿也產生了,我覺得我嫁錯了人,他是個適合做朋友、做玩伴的男人,不適合做我的丈夫,因爲我還不夠無私、不夠聖母。

一次次的小摩擦,使我的心不斷髮涼。我也漸漸意識到,他嫌棄我的情緒中,或許還有一種強者對弱者的輕視。在懷孕生產養育幼兒的這個階段,我脫離了工作、脫離了社會、脫離了人類文明,迴歸到人類的最低等狀態,又被孩子累得顧不上收拾打扮,從前的小燕子變成了老母雞。這可不就是一個弱者的形象嗎?而他,事業和社會身份都開始上升,躊躇滿志、春風得意,可不是強者的形象嗎?

奇怪的是,作爲弱者的我,這時候卻不再像從前一樣多愁善感、迎風流淚了。一種堅硬的、堅定的東西,似乎已經着牀於內部。抱着孩子小小的柔弱的身體,我覺得自己已經重任在肩,除了孩子,別的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看着孩子在睡夢中露出恬靜的笑,我覺得所有的陰霾都立馬消散,只要孩子健康成長,我的世界就是光明的。我想起魯迅那句話,女性本弱,爲母則強。我用文學化的語言來表達:如果我像少女時代那樣動不動溼漉漉的,如何給我的孩子一個溫暖的懷抱?

母性真是一種奇特的東西。過去,人們喜歡讚美母性的偉大與崇高。女性主義思潮興起之後,部分女性主義者認爲,對母性的過度讚美,是男權社會的陰謀,愚弄女性傻傻地無私奉獻,丟掉自我,更容易被男權社會所奴役。

母性是一種自然天性,它的無私與強悍,是大自然賜予女性的天賦,這項天賦不僅有利於女性養育人類的後代,而且有利於女性走出柔弱與狹隘、走向堅定與寬廣。如果說從生育這一點來看,女性的自然生理結構與男性相比天生柔弱,那麼伴隨生育而發酵成熟的母性,則使女性在精神上有了強大於男性的可能。

母性既然是一種天賦,也就並不需要假以“崇高”、“偉大”這樣的讚美與拔高。當然,母性也絕不應該成爲女性的恥辱。貶低母性的女性主義,其實也就是在貶低女性自身。承認和珍愛女性的自然天賦,並將其作爲女性走向成熟和寬廣的借力,纔是女性主義的真義。男女平等不是要求女人等同於男人,也不是要求男人等同於女人,而是應該在精神平等的基礎上,更尊重身體的差異性。

教子寶典:孩子,你使我的生命完整 第4張
三歲看老,培養一個省心的孩子

養育、教育一個小生命,是一項繁重的工作,不經歷的人,永遠想象不出要付出多少辛苦。不過,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喜悅和感動一直伴隨着我,孩子在成長,我也在成長。

俗話說“三歲看老”。所以,小孩三歲之前的教育非常關鍵,一些重要的習性在這個時期都基本成型了。如果這個階段的教育工作做得好,就會培養出一個省心的、不累人的孩子,後面的教育就會事半功倍。我的體會是,三歲之前這個階段的教育重點在於,給孩子樹立行爲規則、樹立父母教育的權威性、激發和保護孩子的求知慾、建立親子之間無障礙的情感溝通關係。

溺愛這個詞很有意思,溺,有“過多”的意思,同時也容易讓人聯想到“溺死”。對孩子不當的、過多的愛,就是將孩子溺死在愛中。這有點駭人聽聞,卻不無道理。注意觀察一下,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溺愛,不僅是因爲愛,也往往是因爲懶惰。教育孩子是個很費心、很累人的事情,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恆心是做不好的。因爲懶得教育,便乾脆孩子想怎樣就怎樣得了,沒有衝突沒有爭吵也沒有苦口婆心,貌似和諧輕鬆。但是,惡果就是,孩子的問題不斷累積,直到有一天,做父母的發現忍無可忍,但是想教育卻已經感到無從下手了。

北北在1歲之前,基本上還沒有暴露出什麼問題,8個月開始叫爸爸、媽媽,10個月開始叫哥哥、姥姥,愛笑愛鬧活潑可愛。但是,自從學會走路之後,問題就來了。太淘了,在家裏到處亂跑亂撞亂動搞破壞,更重要的是,不管我怎麼叫他、怎麼勸說他,他總是像沒聽見一樣,根本不把我放在眼裏,對我愛搭不理的一意孤行。這樣一直持續到一歲半,我感到束手無策,總不能一歲多的孩子就用巴掌教訓他吧。

有一次,那個要好的漂亮女同事到我家玩,我正忙着給北北餵飯。剛吃了兩口,北北就哧溜滑下椅子,從餐桌下面鑽了出去,任我喊叫勸說也不搭理我。我只好放下碗,去把他抓回來,重新按到椅子上。吃了一會兒,他又故伎重演,逃跑了。

女同事向我傳授經驗:給他講道理。我說他根本不聽、不搭理我。女同事說:甭管他聽不聽,你就要一個勁地講、耐心地講、娓娓動聽循循善誘地講。我說:真能管用?女同事說:管用,你這樣堅持一段時間,肯定會引起他的重視的。

於是,每當北北做了錯事,我便在他旁邊按照同事給的祕訣開始“講道理”,開篇語通常是這樣的:“北北,媽媽給你講個道理--”一開始,他還是充耳不聞,根本不搭理我。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忽然發現,我的開篇語剛講完,他便有了反應,擡起頭,瞪着眼睛又認真又好奇地看着我。

又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講道理”已經成了我們娘倆之間的功課,而且一個講得越來越從容,一個聽得越來越認真。這種溝通的良性循環建立起來之後,孩子的教育有時候會變成一件樂事。比如,當他不愛吃飯的時候,會主動要求:“媽媽,給我講個道理吧。”我忍不住笑了,明白他是真的不想吃。這時候,我反而不再講道理了,因爲如果孩子確實不想吃,又何必用“講道理”的辦法引導他呢?講道理是爲了讓孩子明白道理,而不是爲了逼孩子撒謊,把不愛吃當成愛吃。於是我問:“北北是不是真的不想吃了?”他點點頭:“嗯,我真的不餓,媽媽。”我說:“那就先不吃,玩一會餓了再吃。”他問:“媽媽真的不給我講道理了嗎?”

我說:“現在是北北有道理,北北給媽媽講道理了呀。”他心滿意足,高興地玩去了。

有不少做父母的,爲了孩子吃飯的事情大傷腦筋,甚至使出各種威逼利誘的方法,爲了給孩子喂上一口飯滿家追着孩子跑。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我認爲孩子不想吃肯定是有原因的,或者不餓,或者對食物不滿意。吃飯,應該是一種自然的需求,怎麼好強加於孩子呢?孩子一頓不吃或少吃點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等他餓了就會主動跟你要求了。應該誰求誰,關係不要顛倒啦。

在吃飯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中國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有時候太過緊張,也太過一廂情願。強加的愛,不是一種理性的、健康的愛。這跟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而望子成龍、拔苗助長,反映出的是同樣的問題。

孩子的教育一旦走上了軌道,就會變得事半功倍起來。從兩歲半開始,與同齡的孩子相比,北北已經屬於非常省心的孩子了。有時候我去市場買菜,或者去不太遠的地方購物,帶着他實在太辛苦,我便跟他“講道理”,讓他在家裏等我,並告訴他注意的事項,比如不能動電器,不能動插座,不能爬窗臺等等,把大約所需要的時間也跟他說清楚,他便會乖乖地在家裏等我。我有個原則,從來不騙孩子,直接跟他實話實說,讓他接受現實。當然,孩子太小的時候,還是不應該長時間地讓他自己在家裏,我一般將這個時間控制在一個小時內。

北北非常喜歡吃草莓,但是我一次不讓他吃太多。買來一斤草莓之後,我一般全部洗乾淨,放在盤子裏,然後告訴他:“一次吃太多不好,好孩子要把好東西留作兩次吃。”他會問我:“媽媽我吃幾顆呢?”我說:“吃八顆吧。”他高興地說:“啊,真多!”他自己數着,吃完八顆之後,自然就會停下來。

滿三歲之後,北北和我妹妹的孩子樂樂(倆孩子同歲)一起上幼兒園了。事先,我給北北描述了幼兒園的美好生活,引導他對幼兒園產生嚮往。單純的北北很吃我這一套,高高興興地去了,下午接回家也沒有表現出什麼不愉快,第二天繼續高高興興地去。樂樂卻沒有這麼單純,第二天早晨就哭着不去幼兒園,到了幼兒園之後,又哭着鬧着找媽媽,要回家。結果,北北受了影響,回家之後也跟我說不去幼兒園了,我問他爲什麼,他說幼兒園不好,很多小朋友不開心,在那兒哭,樂樂哭得最兇。我做了一番“講道理”的工作之後,北北答應繼續去幼兒園。第三天早晨,我送北北步行去幼兒園。一路上,走出幾十米遠,北北就停下來,對我說:“媽媽你蹲下,我跟你說個話。”我蹲下來,北北先親我一下,然後慢條斯理地說:“媽媽,我真的不想去幼兒園了。”我說:“再這樣折騰,天都要黑了。”沒想到他接茬說:“啊,天黑了,那我們這就回家吧。”

我被他逗笑了,想了想,還是要讓孩子接受現實,哄騙他只能管一時,不能解決長期問題。於是我說:“所有的孩子到了三歲必須上幼兒園,適應集體生活,即使他們天天在幼兒園裏哭鬧,也還是要去幼兒園,北北願意天天高高興興地去幼兒園,還是哭着去幼兒園呢?”我給他的兩個選擇,前提都是要去幼兒園,這個前提他是必須要接受的。北北想了想,只好說:“高高興興地。”

去了幼兒園之後,北北開始有些變化。有一次,他把我剛給買的坦克弄壞了一個軲轆,便大喊着:“不好了!不好了!我要新的!”剛買的玩具就給弄壞了,我有點惱火,努力忍着,跟他說:“現在不能買新的,你弄壞了,就只能玩這個壞的,過一段時間才能買新的。”沒想到,他突然躺到地板上打滾,還是喊着“我要新的”。我很奇怪,北北從來不會這一手,這是從哪學的?反正,對於這種要挾行爲我是絕對不能買賬的。我說:“媽媽很討厭在地上打滾的孩子,打滾也沒用。”說完,我就去廚房做飯,不再看他“表演”。過了一會,我從客廳外偷看一眼,發現北北還在地上躺着,似乎若有所思,可能在想,怎麼不管用呢?我有點着急,怕他躺在地上着涼,但還是忍住了,沒去拉他,繼續去廚房忙活。

又過了一會,北北抱着掉了一個軲轆的壞坦克走到廚房,說:“媽媽,壞坦克也挺好玩的。”我撲嗤笑了,他給自己找到臺階了呢。我問他:“是不是幼兒園裏有小朋友在地上打滾?”他說:“劉福俊早上在地上打滾,他媽媽就把他抱回家了。”果然是現學現用啊。孩子一打滾,家長就滿足他的無理要求,以後孩子可就擅長用這一手了。我說:“北北是好孩子,不在地上打滾,打滾也沒有用,記住了嗎?”北北點頭。我趕緊表揚了他,然後承諾兩個月以後給他買新坦克。說到做到,兩個月之後,北北拿到新坦克,喜出望外。我又跟他一起回憶了一下打滾事件,強化了他的認識:打滾沒用,媽媽不買賬,做懂事的孩子會得到更多。

孩子在成長中總是會不斷出現問題,作爲父母,要堅持前後一貫的教育原則,遇到問題立刻糾正,讓孩子懂得規則、接受規則、遵循規則。現在,關於兒童教育的理論很多,有一種理論就是強調父母要平等對待孩子,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民主。有的父母就將其理解爲對孩子不進行任何約束,完全任其自由發展,孩子可以根本不聽父母的話,甚至還可以隨意打罵父母。我認爲這樣就過頭了。作爲父母,確實應該瞭解孩子的真實願望,尊重其真實的心理需求,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需要正確的教育引導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長。做父母的肩負着教育的重任,就必須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權威性。孩子將來走向社會之後,要想正常、順利地爲人處事,就必須遵循基本的規則,而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喜好爲所欲爲,所以,規則意識從小就要培養。小時候父母給與過度的自由,孩子將來面對社會就會難以適應,結果就是失去自由感。

北北四歲的時候,有一天下午從幼兒園回家之後,在走廊上撒尿,併爲自己的小惡作劇有點沾沾自喜。看起來是小事情,我用水一衝,用拖把拖兩下也就過去了,鄰居之間都很熟悉,大家也不會對一個四歲的小孩子較真。不過,我想還是得讓他爲自己的不良行爲負點責、付出點代價。我先跟他講了在走廊撒尿爲什麼不對,然後告訴他:你自己做錯了事情,要自己負責,現在,拿着抹布,去把走廊擦乾淨。北北乖乖地拿了抹布,蹲在走廊裏吭哧吭哧擦了半天。我知道他擦不乾淨,目的就是爲了讓他經歷這個過程、體會這個道理。最後,我表揚了他,讓他進了家門。然後我又悄悄出去清理了一番,不讓他看見。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建立起無障礙的親密關係,對於孩子的心理安全、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我認爲,未必要培養孩子特別擅長說甜言蜜語,但一定要鼓勵引導他適當地表達感情,在表達感情的過程中,有助於孩子的心靈充盈、豐富。

有一次,我去美髮店染了頭髮,回家之後發現比我預期的紅多了,非常懊惱,跟我媽媽嘮叨抱怨了半天,然後去衛生間使勁沖洗,想讓顏色變淡一點。洗完之後,我坐在椅子上發呆,依舊氣兒不順。5歲的北北過來,很認真地看了一會,忽然說:“媽媽,我覺得真的不那麼紅了。”孩子懂得安慰媽媽了。我被他天真爛漫的小小關懷感動了,心頭的不快立刻煙消雲散。

2000年的冬天,我開始籌備跨學科考北師大文學院的研究生,北北還不到三歲,考前衝刺的兩個月,姥姥把他帶回了老家,讓我專心備考。每個週末我回老家看看他,臨走的時候,姥姥姥爺擔心他難過,撕扯着不讓我走,就特意把他抱出門去玩,讓我偷偷走。有一次,姥爺又把他抱出了門。過了一會,他對姥爺說:“姥爺,我們回家吧,反正媽媽已經走了。”原來,他對我們的小伎倆是心知肚明的啊。從那以後,我走的時候也不再瞞他了,直接告訴他真實讓他接受和麪對。

2001年的研究生考試結束之後,我知道自己的英語很危險,準備得不充分,加上大雪封路打不上車遲到了15分鐘,整個考試過程緊張得一塌糊塗。考完之後,在電話裏跟同學朋友唉聲嘆氣了半天。放下電話,我去收拾書。坐在牀上擺弄玩具的北北開口了:“媽媽別看書了,反正你今年考不上了,過來陪我玩唄。”

第二年,我接着考。我天天拿着書的姿勢,也影響到了北北,我們娘倆經常拿着自己的書,各看各的,各得其樂。這種陣勢,一直髮展到現在。每當我們娘倆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書中的時候,我都覺得那種安寧的氣氛非常純淨美好。北北從小養成了閱讀的習慣,這是我非常欣慰的一點,一個擅長從書中尋找樂趣的孩子,一般不容易變壞。一個擅長從書中尋找樂趣的成年人,心靈也會更充盈,也更容易心平氣和地對待生活。

北北小的時候,我們家人喜歡逗他,問他:“你媽媽最喜歡什麼?”他總是眼皮不擡地毫不猶豫地給出兩個字:“看書!”

2002年的研究生考試我比較胸有成竹。考試結束後,我便大大放鬆起來,媽媽從老家過來,我們倆便無休無止地閒聊。4歲的北北急了,大聲說:“媽媽別跟姥姥聊天了,趕緊看書!”

分數出來了,389分,我估計自己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我激動地簡直不知如何是好。那天去幼兒園接北北,我第一個告訴了他:“媽媽考上大學了(一直跟他說媽媽在考大學),可能是第一名。”北北興奮地說:“第一啊,媽媽你真棒,趕快蹲下來,我要親親你。”

教子寶典:孩子,你使我的生命完整 第5張
快樂的孩子、省心的學生

2002年9月,我到北京讀研。北北的爸爸做工程管理,大多時間不着家,家中的一切從來不能指望他的。我把4歲半的孩子和家都一併交給了我的父母。

在北師大的3年,我每年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算起來只有兩個假期,也就是3個月的時間,平時回那麼幾趟家,也呆不了幾天。整整3年的時間,我這個當媽媽的爲了自己的所謂追求,把孩子撂給了姥姥姥爺。雖然孩子懂事,從來沒有爲此哭鬧,但直到現在,每當我想起這一點,依舊感到揪心的愧疚。記得第一年冬天我回家看孩子,回北京的那天晚上,要跟孩子告別的時候,我手裏拿着火車票滿家走來走去、坐臥不寧。北北靠在牀邊,上半身支在牀上翻着畫書,眼睛並不看我,卻已經明白了我的情緒:“媽媽你走吧,我沒事的。”我在牀邊蹲下,說:“媽媽真不捨得走。”他立刻轉過頭,高興地說:“那就不走啦。”

平時見不到孩子,沒法跟孩子面對面的溝通,我就想了個辦法,給孩子寫信。雖然我們都沒有刻意地教他認字,但是他平時留心、好學,通過看畫書、看電視、看廣告牌、看菜單、看報紙,到5歲的時候,閱讀一般的兒童讀物已經沒有問題了。所以,我給他寫的信,寄到幼兒園,老師交給他以後,他都是自己就能拆開看。這讓幼兒園裏的小朋友們又好奇、又羨慕,他爲此也感到很自豪。

我的父母都算是有點文化、通情達理的人,對待孩子也比較有原則,不溺愛。不過,他們畢竟有些觀念比較陳舊,對孩子心理的把握更是欠缺。隨着孩子慢慢長大,難免出現一些問題,每次我從北京回家,他們總要跟我嘮叨半天。有一次,我剛進門,就聽姥姥和姥爺在喝斥孩子。原來,樂樂的爸爸給孩子們買了一個小蹺蹺板,踩到上面如果能保持好平衡的話,就不會掉下來。一開始,北北和樂樂都很有興致,踩了一會,樂樂先學會了,能在上面保持平衡了,邊踩邊跳。北北卻仍然不會,就堅決不學了。姥姥姥爺認爲,你不會,怎麼還不趕緊學呢?太沒有上進心了。但越是勸越是逼,北北就越是不幹。

我一聽,明白問題出在了哪裏。示意父母不要繼續拿這個說事兒,越說越僵,現在需要大事化小,模糊處理。於是,大家就一起吃飯,把踩蹺蹺板的事兒先擱下了。

吃完飯,我裝作不經意地走到蹺蹺板旁邊,說:“這小玩意兒有意思,我來試試。”我踩上去,一下就踩了空,說:“原來還真還挺難學的呢。”我知道北北在遠處看着我。我又踩了幾次,還是不成功。我念叨:“我就不信,多踩幾次,我還能學不會!”北北看我有點狼狽,覺得好玩,湊了過來。我心想,哼哼,我就是踩給你看的。我趕緊說:“北北,過來跟媽媽一起踩,我就不信咱倆治服不了它。”北北上鉤了,興致勃勃地跟我輪番踩,終於可以保持平衡了。而我呢,還是沒有學會,我趁機表揚北北比媽媽聰明多了。這倒不用裝,我是真的還沒學會,嘿嘿。於是,北北開始指導我了。

原來,有些事情學得慢點並不恥辱,連媽媽也有學不會的時候呢。多學幾次不就會了嗎?

這就是我想通過這件事情給北北灌輸的意識。不需要直接說教,整個過程就是對他的教育,他會有體會的。

還有一次,也是我一進家門,就聽見姥姥姥爺在氣急敗壞地審問孩子。原來,北北將好幾條紅領巾都拿到了學校,卻沒有帶回家。問他紅領巾哪兒去了,一開始他支支吾吾不說。問了半天,他說借給同學了。姥姥姥爺認爲他是在撒謊,繼續責問,他就不說話了。

爲什麼一定認爲孩子在撒謊呢?吃完晚飯,我把北北叫到了我的臥室,關上門,不讓姥姥姥爺參與。

我說:“北北能跟媽媽好好說說怎麼回事嗎?姥姥姥爺說的,媽媽聽得糊里糊塗的,你給我說說吧。”

我發現,6歲的北北不象小時候那麼活潑了,倒有點少年老成的意思,可能是跟着姥姥姥爺過了幾年,姥姥正好更年期綜合症比較厲害,孩子會受些影響吧。當媽媽的長期不在孩子身邊,肯定是不好的。

北北小心翼翼地說:“能。”但是並不趕緊說個原委。

我只好繼續引導:“你帶了好幾條紅領巾到學校,借給同學了,是嗎?”

北北點頭。

“他們爲什麼要借你的紅領巾呢?”

北北說:“他們忘了帶。”

“他們怎麼知道你帶了好幾天紅領巾呢?”

“是我告訴他們的。”

“他們借了紅領巾幹什麼?”

“上音樂課,老師讓我們拿着紅領巾打拍子。”

我心裏還是有點狐疑,因爲我想象不出,爲什麼要用紅領巾打拍子呢?但是我已經看出孩子在這件事情上有種焦慮的情緒。那麼,是他確實是在撒謊嗎?如果是,我一定要尋根究底揭露他嗎?我憑着直覺,認爲這樣做的效果未必好,於是決定作出相信他的姿態,不再追究。

我說:“好,媽媽相信你說的話,看來,北北是在助人爲樂呢,只要你是做好事,媽媽就會支持你的,明白嗎?”

北北點頭。

我說:“那,明天你能把紅領巾跟同學要回來,帶回家嗎?”

北北說好。

後來,姥姥姥爺說,北北真的把紅領巾都找回來了。

一直到孩子8歲半,我終於將他帶到了北京來上學,我可以天天看到他、照顧他了,我對他的虧欠感可以稍稍緩解了。那時候,我在石景山那邊買了一套期房,還未交付,於是又在附近先租了個小房。爲了孩子上下學方便,就給孩子聯繫了家門口的一個學校。石景山的學校本來就普通,這家門口的學校又是普通中的普通。我知道,大多數北京孩子的家長們,都特別講究擇校,從幼兒園就開始擇,爲了進一個“名園”,不但每年多花費幾萬塊,而且寧願讓幾歲的孩子起早貪黑。我不知道他們幼兒園到底要學什麼高深的學問,需要讓孩子這樣辛苦地奔波。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心理病症。在北京,這種教育焦慮和攀比的心理病非常嚴重。有的家長爲了孩子進名小學,要額外掏15萬左右,就這,也是需要很大的關係才能進的呢。

我就是不信這個邪,我就不信,小學階段上個普通的學校,孩子就不能正常發展了。據說有的重點小學從一年級就作業量巨大,孩子做作業要到深夜。我倒是更喜歡普通小學作業少這一點,孩子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時間玩耍、看他喜歡的課外書。我不希望在小學階段就將孩子的油水榨乾,我希望他保持着足夠的彈性和潛力,去迎接中學的學習。

孩子三年級來到北京以後,因爲搬家的緣故,又從石景山的普通小學,換到了東城區最普通的小學(曾經聽我的一個同事跟別人唸叨,那是東城區最濫的小學)。我的親身體會是,北北在這兩個所謂的濫小學中遇到的老師都很好,生活得也很快樂。當然,成績更是不用說。今年小升初,北北非常順利地被人大附中錄取,從最濫的小學,直接升入最好的中學。

我用北北的上學經歷,可以告訴一些對孩子的教育太過功利、太過焦慮的家長,其實你並不需要付出那麼多的金錢、精力和痛苦,孩子也能發展很好,關鍵是,你能做到堅持自己的立場不盲目跟風嗎?

北北自己的頭腦中,就從不在乎那些虛榮浮躁的東西,我覺得,這跟我的價值觀和處事態度都有直接的關係。如果當媽媽的整天爲一些小事情焦慮、焦躁、斤斤計較、愁眉苦臉,孩子怎能不受暗示和影響呢?

在石景山的那一年,租着破舊窄小的房子,每天早晨我5點半就要起牀收拾上班,每天下班回到家經常就7點了,但我依舊在那個黑乎乎的小廚房裏興致勃勃地炒菜、燉排骨、包餃子、蒸包子,我們娘倆過得有滋有味的。孩子從來沒有抱怨過居住條件不好、學校不好,對孩子來說,在媽媽身邊,過着單純快樂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直到現在,北北還經常懷念在石景山住的那一年呢。

如果說北北的學習中存在什麼困難的話,那就是作文了。小時候,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同齡的孩子強,我對他的作文是很有信心的。沒想到,上學之後逐漸發現,還真是沒有那麼樂觀。三年級第一學期開始正式寫作文,我很耐心地輔導了一段時間,發現還是有成效的,北北的作文經常得到老師表揚。三年級下學期,我就基本不管他了,讓他自己寫。有一次,他在單元測試中作文得了滿分,這可完全是靠他自己獨立完成的。作文的要求是:請你根據“月亮”“空調”“猴子”“草原”四個詞語編寫一篇童話故事。

小狼灰灰

在炎熱的大草原上,生活着許許多多的狼。這些狼的子孫非常興旺,然而獵物卻越來越少。

一天晚上,小狼灰灰一家在賞月。媽媽覺得太熱了,就打開了空調。從空調裏吹出來的風把草吹到了一邊,爸爸發現了藏在草叢裏的一隻猴子,就撲上去抓住了它,然後給了灰灰一些肉,自己吃了一些,其餘的給了媽媽。

可是,很長時間裏灰灰就吃了這麼一回肉!

有一天,灰灰餓得睡着了,他夢見自己有肉可吃了,就張開嘴,無意中啃了一口青草。它被青草的味道弄醒了。雖然青草不如肉的味道可口,但是畢竟可以填飽肚子呀!他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媽媽,他們狠狠地打了灰灰一頓,說它這樣做有失“狼格”。

又一天過去了,爸爸媽媽餓得永遠站不起來了,只能躺在地上,看着太陽和月亮在眼前來回穿梭。而灰灰又偷着啃青草去了。

漸漸地,吃草的狼越來越多。那些不改吃肉習性的狼有的餓死了,有的遠走他鄉,沒有一個在這裏生存下來。

這就是殘酷的自然法則:動物在某些情況下不得不改變習性。

孩子的這篇作文使我驚喜,我發現他的小腦袋裏裝着一些超出我想象的東西。我對他的作文有了信心,從此任他自己去寫,不再插手了。

到了四年級以後,我發現北北的作文並沒有如我想象的那樣“入了門”。只要晚上的作業中有作文,他就會愁眉苦臉,遲遲不下筆。怎麼回事呢?我輔導了他幾次,發現這個孩子太不擅長“虛構”,也不擅長謀篇佈局。三年級的時候寫的大多是童話式、科幻式的小作文,他的想象力和思辨力還可以,基本能把三四百字的小文章撐起來。

我一直認爲,作文很難教,手把手教出來的,可能更類似於八股文。真正寫好作文,需要靠個人的悟。所以我對他的作文沒有很在意,讓他慢慢去體會吧。與此同時,我引導他看了大量的課外書,家裏書櫃中的書,不管是他的還是我的,只要他有興趣,我就支持他閱讀。只要他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樂趣,就算對作文起步到立竿見影的作用,我也不在乎。也許有一天,他看過的書,積澱到一定程度,他就會開竅了。況且,閱讀的意義主要並不在於寫作文。

從三年級到六年級這幾年,除了適合他的年齡段讀的書之外,比如《魯賓遜漂流記》、《海底兩萬裏》、《小王子》、《夏洛的網》、《昆蟲記》等等,他還看了很多成人看的書,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魯迅小說集》、蕭紅的《生死場》和《呼蘭河傳》等等,最近還看了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麥家的《風聲》、《麥田裏的守望者》、《追風箏的人》等。有時候我懷疑他是否看得明白,但是看他津津有味、自得其樂的樣子,知道他肯定是從中獲得了樂趣。他看完《風聲》的小說之後,正好我們又一起看了電影(我沒有看小說),他便將電影和小說的差異,給我講得頭頭是道。

看來,孩子的閱讀能力還是不錯的。作文不擅長,慢慢來吧。在我看來,擅長閱讀比擅長寫命題作文更重要。

怎樣培養一個讓家長省心的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學習變成孩子自己的事情。

北北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晚上做作業時,偶爾我會在旁邊督促一下,適當關照一下,然後讓他自己做。等他做完之後,我再來檢查,主要是看書寫是否認真,再看做作業用的時間是否太長。如果時間太長,說明做作業時精力不夠集中。那麼下次做作業的時候,我會根據作業量的多少,給他規定時間,督促他在規定時間內做完。如果在規定時間內做完了,而且做得比較認真,可以給他點小獎勵,可以是語言上的讚美和鼓勵,也可以是小玩具、小禮物。

這樣,上了三年級之後,北北就養成了主動、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但是,有時候依舊在做作業時精力不夠集中,比如一邊做作業一邊又想吃東西。這是我不允許的,做作業時必須全力以赴,不允許分心。如果孩子特別餓,那麼我讓他先吃點東西,吃完東西之後,再做作業。我知道有的家長習慣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不斷地噓寒問暖,或者一會端來水果,一會拿來飲料,生怕孩子累着、餓着。我很反對這種做法,這種“關心”實際上是對孩子的打擾,使孩子難以集中精力。

我經常給北北講的一個道理是:做完作業之後才能玩,而要想多玩一會,那麼你就要提高做作業的效率(當然,太潦潦草草是不能過關的),要提高效率,唯一的辦法就是聚精會神。

從四年級開始,北北做作業總是很主動,效率也很高,不需要我進行任何督促了。每天晚上我只是最後大約看看他的書寫是否認真,然後簽字。

至於孩子作業中是否有錯誤,我一般也不去細察和訂正,我總是叮囑他,好好聽老師糾正答案,哪裏不會,更要注意聽老師的解答。

我這樣做的原因有三個:一個是我希望孩子的作業真正反映出他的實際學習情況,如果我幫他都改對了,老師就不能瞭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另一個是,我希望孩子帶着疑問去聽老師的講解,加深印象;還有一個原因,我擔心自己的講解跟老師的講解有出入,孩子無所適從。

當然,這只是指書本上的內容而言。如果是課外知識,我會根據自己的知識面,給孩子做些比較輕鬆的擴展和介紹。比如有些詞語的解釋,我會隨口舉出些生動有趣的例子,讓孩子領會。

我從前有一個同事,從孩子剛上學起,做作業的時候她就全程陪讀。後來孩子上中學了,還是不能獨立完成作業,一米八的大小夥子了,還是嗲聲嗲氣地讓媽媽陪着,媽媽不坐在旁邊,就沒有主心骨。我覺得這不但影響了家長的正常生活,也影響了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

小學階段,孩子課堂內容的學習是比較輕鬆的。如果家庭作業不是很多的話,孩子還有不少自己可支配的時間,那麼可以抽取一部分,進行有計劃的課外學習。

我在給孩子選擇課外班的時候,考慮了幾方面的因素:一個是孩子的特長和興趣;另一個是孩子的精力。儘量選擇孩子有特長、有興趣的課外班,而且課外班不超過兩個,防止孩子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沒有了自由玩耍、自由閱讀的時間。

我不贊成有些家長不顧自己孩子的天分和精力,爲了面子好看,或者爲了拔苗助長,給孩子報很多課外班,奧數、英語、舞蹈、繪畫、鋼琴等等,一個都不能少,好像少一個就落後於人了一樣。這樣做,一個是有可能“趕鴨子上架”,比如硬把個五音不全的孩子逼着彈鋼琴,而且以考級爲目標。另一個是有可能把孩子搞得身心疲憊,一個週末在不同的課外班之間疲於奔命,一點自己自由的時間都沒有。我覺得,這樣做不但破壞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因爲精力太分散,可能什麼都學點、什麼都學不好。

北北三年級之前,什麼課外班都沒有上。從三年級開始,我跟他商量,選擇了兩個課外班:奧數和英語。奧數是他非常感興趣的,英語是他有一定潛力的。這樣,每週除了這兩個課外班,他還有一部分自己可支配的時間,可以玩耍,也可以在家進行課外閱讀。

由於北北養成了“學習是自己的事情”這樣一個好習慣,兩個課外班的學習,也都是他自己主動完成的。他的奧數課家長是可以陪聽的,大多家長都跟孩子一起聽課,幫着孩子做筆記,課後可以督促、輔導孩子。我給北北報奧數班的時候,依舊堅持不擇名校、不擇名師、就近選擇的原則,正好離家一站地的地方就有一個上課點,我們幾年來就一直在這裏上課。數學是北北的擅長,奧數更是他的興趣,所以我根本不需要去陪聽,連接送也省了。每次上課之前20分鐘,他自己揹着書包從家出發去上課,下課以後在自己回家。我所要做的,只是每次課前課後詢問一下學習情況,提醒一下做作業。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北北的精神獨立和生活獨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從四年級開始,北北每年春季參加多個數學競賽,每參賽必獲獎:“走美”連續2年獲一等獎,迎春杯獲一等獎,IMC國際數學競賽獲中國賽區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還有很多。

每次獲獎,我都給予適當鼓勵,有語言的讚美和肯定,也有一定的金錢獎勵,不過這些錢不會落實到孩子自己的手裏,而是我以他的名義存起來,作爲他將來的學費。但是,這樣做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他認爲自己有了賺取榮譽的能力,也有了“賺錢”的能力。

教子寶典:孩子,你使我的生命完整 第6張
如果我不能給孩子“完整”的家

有一段時間,經常有人問我兩個問題,或者,他們不好意思直接問,也會在心裏這樣尋思:你爲什麼在三十多歲的時候辭掉老師的工作、丟下三四歲的孩子,去北京讀研究生呢?你爲什麼在將近四十歲的時候不顧八九歲的孩子、放棄事業有成的丈夫離婚呢?

我非常理解他們的不解。

是啊,我這個從小懂事聽話守規矩的乖孩子好學生,長大之後又是公認的賢妻良母,爲什麼卻做出了這樣兩件“出格”的事呢?

“現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對於我這個年齡的中年人來說,這樣的準哲學問題,大多隻有夜深夢迴的時候,纔敢在頭腦中一閃念。閃過之後,又趕緊把自己抓回到可觸摸的現實。不敢深想,因爲惰性和安全感的需要,誰也不願意去質疑現有的生活狀態。誰願意承認自己辛苦掙下的現有的生活卻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呢?就算承認,誰又願意去冒險改變呢?

或許,我貌似柔弱的性格中,卻有一種傻大膽兒式的冒險精神。我想通過考研顛覆一眼望到頭的日子,於是我考了;我想通過離婚顛覆沒有相愛只有責任、義務和道德約束的婚姻,於是我離了。

夜深夢迴的時候,我睜開眼看着黑暗大膽問自己:現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嗎?

雖然不能跟相愛的人在一起,但是我至少可以跟不相愛的人不在一起,過着身心自由的誠實的生活;做着可以養活自己的體面工作,培養着讀書寫作的高雅愛好,養育着健康成長的聰明的孩子。

--是的,現在的生活其實正是我多年前在心中暗暗期待的。它還不夠完美、不夠理想,但它沒有患得患失、沒有同牀異夢、沒有虛與委蛇、沒有強裝幸福、沒有謊言和欺騙--這對我非常重要,我熱愛真實和誠實。

在做這兩個選擇的時候,我難道沒有考慮過孩子嗎?不,我也有過無限思量,但最終我還是狠下了心,因爲我確信,在我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做一個稱職的母親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矛盾。而孩子幸福與否,關鍵在於什麼,不就是在於父母能否做稱職的父母嗎?因爲讀研究生我三年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使我一直耿耿不能釋懷,相比較而言,離婚的選擇卻使我對孩子的歉疚感非常輕,因爲這些年我一直把孩子帶在身邊,一直做着稱職的母親。事實證明,孩子所需要的,本質上不是所謂完整家庭的形式,而是一對稱職的父母,甚至,只要有一個真正稱職的母親,就基本夠了。真正稱職的母親,不僅要照顧好孩子的身體,更要照顧好孩子的心靈。

北北到北京來上學的時候,是八歲半,那一年我們住在石景山。那時候,經過幾年的猶豫、斟酌,我跟北北的爸爸終於下決心面對離婚問題,基本協議已經達成。雖然北北的爸爸因爲工作性質依舊很少在家,而且我們見面時也不吵不鬧,但北北還是感覺到了一些東西。孩子的聰明常常超過我們做父母的想象。

有一次,我跟北北一起去坐地鐵,我們娘倆一人貢獻出一隻手,合拎着一隻包。北北忽然說:“媽媽,如果是不瞭解你的人,會詢問你的婚姻狀況的。”我心裏咯噔一下,問他:“爲什麼呀?”北北手指着腳前的地面說:“你看你的影子,多年輕!”啊,原來如此,孩子在誇我呢。那是秋天的下午,我倆的影子長長地印在路上。我於是想跟他開個玩笑,說:“那,媽媽再找個男朋友咋樣?”他大聲說:“不行!”我說:“爲什麼呀?”他很嚴肅地說:“那樣我爸爸可就慘嘍!”

到了冬天,有一段時間,北北放學回家以後經常跟我有意無意地提到“單親家庭”。“媽媽,什麼是單親家庭啊?”“就是父母分開了,孩子跟着爸爸或者媽媽一個人住。”“媽媽,我們班有不少單親家庭的學生。”“噢,是嗎?你覺得他們跟別的學生有什麼不同嗎?”“嗯,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同。”“是吧,本來就沒什麼不同,他們也一樣有爸爸、有媽媽,只不過爸爸媽媽分開了,不在一起住了。”

我心想,孩子對我和他爸爸的婚姻,已經有了危機感,他在不斷試探我。這時候,我應該抓住機會,減緩和消除他的焦慮,給他足夠的心理安全感。但是,我決不能愚蠢地用向孩子保證不跟爸爸離婚來達到這兩個目的,那樣做的話,就是被孩子牽着走了。作爲父母,應該牽着孩子的思路走,而不是被孩子的思路牽着走。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不是稱職的父母。

冬天的一個晚上,北北八點半上牀躺下了,我還有件衣服在洗着。

忽然聽北北在牀上大聲問我:“媽媽,離婚到底是怎麼回事啊?有什麼種類啊?”

孩子的提問還挺專業的,要我分類說明。

我心裏一驚。八九歲的孩子用天真稚嫩的聲音問媽媽這樣的問題,當媽媽的怎能不心酸呢?孩子這是向我直接發問了,我必須直面,不能瞞哄和欺騙。

於是,我也大聲說:“等兩分鐘,媽媽洗完衣服,過去回答你的問題,好嗎?”

“好--”孩子便在被窩裏老實等着了。

這兩分鐘,我讓自己的情緒鎮靜了下來,並且想好了對策。我把衣服晾好,來到了北北的牀邊,在他旁邊躺下。

媽媽:

離婚可以分爲兩大類,也就是兩種情況。一種是爸爸媽媽因爲某些原因經常吵鬧,甚至大打出手,他們生活在一起感到很痛苦,當然啊,他們的孩子就更不用說了,看到父母這樣,感到很沒有安全感,一點都不幸福。這兩個人就像敵人似的,當然沒有辦法在一起生活了,於是就離婚了。

還有一種情況呢,爸爸媽媽不怎麼吵鬧,也不打架,外人看起來還可以,但是他們自己總覺得在一起過日子沒意思、沒勁、不幸福,於是他們就心平氣和地商量一下,就離婚了,都希望能找到更合適的人。

北北:哦--那孩孩怎麼辦呢?

媽媽:小孩一般跟着媽媽,因爲媽媽照顧孩子最細心。爸爸呢,一般要拿一些錢,幫助媽媽撫養孩子,因爲爸爸一般比較能掙錢。這樣,平時媽媽帶着孩子,爸爸有時間的時候也會經常帶着孩子出去玩。

離了婚以後也有兩種情況,有的媽媽心態不好,天天愁眉苦臉、哭鼻子抹淚的,對待孩子也沒有耐心,甚至罵孩子的爸爸,甚至不讓爸爸帶孩子出去玩,你說這樣孩子會覺得幸福嗎?

北北:肯定不會了!

媽媽:對呀,媽媽愁眉苦臉,孩子怎麼會開心呢?不讓孩子跟爸爸見面,孩子怎麼會高興呢?還有另一種情況呢,媽媽依然很開朗很幽默,每天高高興興地上班,高高興興地回家,把家裏收拾得乾乾淨淨的。媽媽開心了,孩子會不開心嗎?

北北:嗯,我跟着媽媽就很開心。不過,那媽媽會不會再找一個男人結婚呀?

媽媽:有的媽媽會,有的媽媽不會,關鍵是要看媽媽能不能遇到一個非常好的男人。要是遇到了一個非常好的男人,媽媽就會跟他結婚,這個男人對媽媽好,對媽媽的孩子也會好。

北北:那這個孩子就有兩個爸爸啦!

媽媽:對呀!這樣的話,就有兩個爸爸都對他好了,要是有人欺負他的話,就有兩個爸爸幫他的忙啦。

北北:哈哈--

媽媽:要是媽媽沒有遇到非常好的男人呢,就不會跟別的男人結婚,就一直跟孩子一起生活,看着孩子一天天長大,最後變成一個長着小鬍子的帥小夥,那也會挺幸福的。

北北:啊--小鬍子、小鬍子,嘻嘻--

媽媽:其實呢,那些沒有離婚的爸爸媽媽也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幸福的,一種是不幸福的。有的雖然沒有離婚,但是整天吵吵鬧鬧,甚至刀光劍影的。

北北:小孩最討厭大人吵架了。

媽媽:你最近經常提到這個問題,是不是擔心爸爸媽媽離婚呀?

北北:嗯。媽媽會跟爸爸離婚嗎?

媽媽:要是媽媽跟爸爸離婚了,北北害怕什麼呢?

北北:害怕沒有爸爸媽媽了。

媽媽:爸爸媽媽離婚,只是爸爸媽媽不在一起住了,但是爸爸還是你的爸爸,媽媽還是你的媽媽呀,爸爸媽媽還會跟以前一樣愛你。

北北:媽媽還會帶着我嗎?

媽媽:那當然,媽媽不管什麼時候都會帶着你,讓你快樂地成長。爸爸呢,還跟現在一樣,有時間就會來看你,帶你玩。你還有什麼害怕的嗎?

北北:沒有了。

媽媽:那就可以放心地睡覺了吧?

北北跟我親了一下,半分鐘就睡着了。

我不能給孩子一個形式上完整的家,但我可以給孩子一個溫暖、輕鬆、幸福的家。

孩子越來越大了,懵懂漸開,我們母子之間形成了一種幽默輕鬆的關係,經常相互調侃。

我正在寫東西,北北在預習新概念(2)的課文,不斷問我新單詞。一開始我還挺耐心,後來思路老被打斷,我忍不住說:自己查字典,要不我沒法寫東西了。他拿起字典,一邊差一邊嘀咕:“切~,搞創作就是牛啊。”

我的牀一般不讓北北隨便上去禍害。北北洗完澡換上衣服之後,我正倚在牀邊看書,他又過來蹭。我說:“上來,跟媽媽一起看會書吧。”北北說:“哈,媽媽,我看出來了,每當我洗完澡的時候,我的地位就提高啦。”娘倆並排在牀上,各看各的書。過了一會,北北說:“媽媽,你這裏太高雅了,時間長了受不了,俺閃了。”

晚上炒了幾個菜,其中有一個韭菜炒雞蛋。我對北北說:“多吃點韭菜,補陽氣。”北北說:“那你爲什麼也吃呢?”我說:“媽媽也可以補點陽氣嘛。”北北說:“不要補大了,變成潑婦哦。”

我正赤着腳,跪在客廳的地上,用抹布擦地板。北北路過,發感慨道:“唉,媽媽你也太勤快了。”口氣不是表揚,竟是責備。

“勤快咋了,勤快還成缺點了?要不你住狗窩裏啊?”

“你這麼勤快,別人會有壓力的。”

洗完澡,做完面膜,我坐到鏡子前,除除雜草,再塗塗抹抹一番。

旁邊在網上下棋的北北又發話了:“媽媽,你太愛美了。”

“女人就是要愛美嘛,你將來找媳婦,難道喜歡找個邋邋遢遢不修邊幅的?”“反正我看不能找像你這麼愛美的。”

“爲啥?”

“跟我差別太大啊,不協調。”

“嗯,我明白了,你要找個懶散的、邋遢的媳婦,好跟你步調一致,那,你們家的活誰幹啊?”

“嘿,我們找鐘點工。”

教子寶典:孩子,你使我的生命完整 第7張
孩子,媽媽感謝你

10歲之前,北北都是那麼讓我順心如意,我們母子之間的關係也一直很和諧。但是,11歲之後,北北的變化讓我幾乎猝不及防。好像忽然之間,這個孩子變得陌生起來了,跟我生分了,我也難以駕馭他了。當我意識到,這是他進入青春期的前兆的時候,作爲母親,我竟然有種特別失落、特別傷感的情緒--這個孩子,不再是我可愛的小寶貝了,也不再把我當作說啥就是啥的權威了。爲此,我曾經跟孩子還小的朋友說,做母親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失去和失落的過程,一定要珍惜孩子小時候跟你無間的親子關係。

但是,孩子總是要長大的,作爲母親難道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乖寶寶嗎?

衝突很快就來了。去年冬天,北北快到12歲生日的時候,我第一次動手打了他。

一個週五的早晨,我剛剛在單位吃完早餐,就接到了北北英語老師的短信,說北北沒有帶來英語課本,請我馬上回家給他取,送到學校。我立刻打車回家,東翻西找。說實話,我並不認識他的英語課本是什麼樣子。平時我基本不管他的學習,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我只負責看看作業是否比較認真,然後簽字。心慌意亂地找了十幾分鍾,纔在書桌上的一摞書中,找到了一本英語書,趕緊打車送到了學校,讓傳達室的老師給送到教室去。

我以爲這件事情就算完了。放學回家之後,我問北北沒有帶英語書的事情,北北說我送的不是課本,是練習冊。我以爲這就算完了,反正週末他要做英語作業,自然就自己找到課本了。

沒想到,週一下午,英語老師又來短信了,問北北爲什麼還是沒有帶英語書。這一次,我的火騰得就上來了。壓下火氣,忙着工作上的事情,心想晚上回家一定要好好盤問清楚。

吃晚飯的時候,我問起了北北,怎麼今天又沒帶英語課本。他漫不經心地答曰:沒找到。我說週末不是做英語作業了嗎?答曰:英語作業沒有用課本,用的是練習冊。我問:那你的英語書在哪?趕緊找。北北放下飯碗,去東翻西找了一通,說:沒有,可能是丟了。我使勁壓着火氣,問:那你打算明天怎麼跟老師交待。他不說話。我繼續問:你這樣三番五次,就不怕老師批評嗎?沒想到他耷拉着眼皮說:我臉皮厚啊,我不在乎啊。

我驚呆了,簡直不相信這是我的孩子。一股火伴隨着絕望的情緒衝到了頭頂,我的右手鬼使神差地就甩到了北北的臉上。他晃了一下,站穩了,眼淚將落未落。過了一會,北北繼續吃飯,吃完了,起身做作業去了。

我一個人在客廳裏呆呆地坐着,回不過神兒來。第一次動手打了孩子,心突突地跳,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時,拿着手機的手還在哆嗦。而且,娘倆這樣撕破了臉皮,可怎麼圓場、怎麼溝通、怎麼回覆常態呢?

總得先把“臉皮”都補起來,和顏悅色地、春風化雨地溝通,纔能有效吧。用狂吼、用暴力總是行不通的。我腦子裏亂哄哄的一團,尋思着該怎樣找到臺階,把“臉皮”補起來。

過了一會,北北興沖沖地從書房跑出來,跑到我面前,衝我撅起屁股,一邊晃悠一邊說:“媽媽你看,我的屁股怎麼這麼多肉!”

我回過神來,照着他的屁股拍了兩下,說:“不但肉多,還結實哪,以後就照這兒打!”

孩子畢竟是孩子,一會兒就風停雨住了。而且,根本就沒跟媽媽記仇啊。我苦思冥想的“補臉皮”,看來根本就不是個問題。那麼,接下來就可以進行和顏悅色、春風化雨的溝通了。

這個晚上,我讓北北跟我一個牀睡。躺在黑暗中,交流順暢了很多。第二天,北北借回同學的英語課本,去複印了一本。

但不久,又有了第二次衝突。北北在學校報了新概念英語(2)的學習班,每週日上午上一次課,每次課學習兩篇課文。北北迴家做作業的時候,我拿過他的書翻了一下,隨口問了他幾個問題,發現他的詞彙和語法都還掌握不錯。於是我問:“課文能背過來嗎?”北北很警惕,答道:“老師不要求背課文。”我說:“背課文很重要的,只有多背課文,纔能有語感,你學的那些詞彙啊、語法啊,才能落到實處。”北北不買賬,說:“反正老師不要求我們背課文。”我像唐僧一樣繼續唸叨:“英語學得好的人,都有共同的心得,就是背課文,老師沒要求,那是因爲大多同學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只能跟着老師囫圇吞棗,你的腦子媽媽有信心,只要稍微下點工夫,就能背過來。”北北還是不買賬,嘟囔道:“我也沒有這個能力,我也只能囫圇吞棗。”

我被噎得差點背過氣兒。惱羞成怒,隨手把書往地下使勁一摔:“那你自己看着辦吧!”結果,書脊在中部被摔出了一道大豁口。北北撿起書,說:“媽媽,這怎麼辦?”我沒好氣地說:“不用辦,就這麼用。”

過了些日子,我想:還是得想辦法嚴格要求他,不然的話,囫圇吞棗地學半天,掌握不了多少東西,還浪費了時間。

於是,我跟北北一起制定了一個新概念英語(2)的家庭學習計劃,每天一課,睡前檢查。我一項一項列出了檢查的項目:詞彙聽寫、用法,句型,語法,漢譯英。我把“漢譯英”這項列在最後,要求我用漢語說出課文中的句子,北北要翻成英語。這是我的一個小陰謀。北北對此並沒有反對。

最初幾課檢查的時候,我挑選着一些重要的句子提問,基本沒有問題。後來,我逐漸加大了難度,把課文中的難句、長句都拿出來提問,依舊沒有問題。再後來,我幾乎把整篇課文從頭順下來,還是沒有問題。這時候,我確實對北北背課文的能力有信心了。

不斷的讚美和鼓勵之後,有一次,檢查完一篇課文的漢譯英之後,我說:“你發現沒有,你已經把這篇課文背下來了!”北北說:“是你提問了漢語,要不我不行。”我說:“不信你背背看,這次我不提問漢語了。”北北終於放棄了對抗情緒,嘗試了一下。結果,只有兩個地方出了點小差錯。

從那以後,北北不再對抗背英語課文了。

前一陣兒,姥姥和姥爺來北京,看到北北的新概念英語(2)課本,對那個中間斷裂的書脊十分不解,詢問北北,北北卻笑而不答,似乎顧及到媽媽的面子和形象。

那一瞬間,我有點兒感動。我暗下決心:不管再遇到什麼惱人的事情,都要剋制住,找一個比暴怒發作更聰明的方式來解決。

今年春節過後,忽然發現北北進入青春期了,生理急劇變化,但是個頭卻幾乎沒有長,春節的時候164,半年之後165。這太急人了,也太嚇人了。

在網上搜索了半天,我決定先去醫院諮詢一下。一個週末,我起了個大早,正好身體不適,早飯也吃不下,就直接奔醫院掛號。

春節的時候12歲,164的個子屬於比較高的,現在12歲半,165也還不錯,但是生理快速發展,我擔心他早早成人早早不長了。從出生到不斷長大,北北的身高一直在較高的水平,加上他的骨架和模樣都像姑姑,大家就一直期待着他也繼承姑姑的身高。姑姑170,典型的北方大骨架、長手長腳,50多了身材也不走形,很勻稱。所以,我們對孩子的身高期待一直是180。

好容易排上了號,跟醫生說了一下情況。醫生說:“是不是骨縫已經閉合了呢?那就不能再長了。”

我一聽,立刻腦袋轟鳴。趕緊問:“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孩子才12歲半,就不長了?”醫生說:“這種情況肯定是發育中出現了問題造成的。帶孩子來測測骨齡吧。”

我趕緊往家趕。腦子裏不斷搜尋着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細節,可能是這樣不對?可能是那樣出了問題?要是我這當媽的犯了錯耽誤了孩子,可怎麼辦呢?要是孩子爲此痛苦埋怨我,我又怎麼給孩子交待呢?

回到家說了情況。北北說:“有啥好查的呀,就這樣咋了,有啥不正常的啊?”我說:“醫生讓你去,給你測測骨齡。”

路上,看着北北一臉滿不在乎的樣子,我想:這孩子也夠心寬的,唉,我還是得給他打個預防針。我說:“孩子啊,要是咱們再不長了可咋辦啊?就現在這麼高,可咋辦啊?”說是給孩子打預防針,其實也是想疏導一下我自己的焦慮。

北北說:“有啥了不起的啊?反正我不是侏儒,90公分以下才算侏儒嘛!”我說:“跟侏儒比,咱們確實高多了。”北北說:“就是正常人,我看也有不少沒我高的嘛。要那麼高幹嘛,虛榮,不就是好看點嗎?我不在乎。而且科學研究說個子矮的人壽命長。”

我被北北的話逗笑了。孩子樂觀,沒有痛苦不堪,也沒有抱怨仇恨,這太讓我安慰了。心裏雖然酸酸的,但是我忽然鎮定多了、輕鬆多了--如果真的骨縫已經閉合了,那就跟這個樂觀的孩子一起接受殘酷的現實吧。

我開玩笑說:“那要是真的不再長了,咱們就向鄧小平、拿破崙學習,咋樣?”北北說:“沒問題。哎呀媽媽,沒那麼嚴重,不要那麼悲壯嘛。”

檢查結果出來,還好,骨縫沒有閉合,不過骨齡確實超前了,是13.5歲。醫生說孩子吃飯太多、吃肉太多,生理容易發育太快,骨胳也就隨之早早閉合了,所以需要控制飲食,加強鍛鍊。

按照現在的骨齡和身高推測,孩子的成年身高大約在175。經過了165的恐懼,我已經對175很滿意了。

此後,北北非常自覺地將飲食減下了1/3,肉更是很少吃了。這對於胃口一直特別好又特別喜歡吃肉的12歲的孩子來說,真是需要點兒自制力。有時候做了他特別愛吃的飯菜,我忍不住勸他多吃點,但他依舊毫不動搖。

也可見,北北並不是不在乎自己的身高。如果真像他去醫院檢查之前標榜的那麼不在乎,他怎麼會這樣堅定地節食呢?看來,北北懂事了,懂得安慰我了。只是,他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直接表達了。

嬰兒健康
嬰兒營養
嬰兒教育
嬰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