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疾病 > 關於發燒的父母須知

關於發燒的父母須知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發燒很常見,物理降溫、藥物降溫你可能也用過不少,不過,這裏面有些誤區,有些細節,你可能還不知道——   寶寶突然發起高燒,即使知道這是常見現象,年輕的爸爸媽媽仍然免不了心裏着急。

關於發燒的父母須知

寶寶發燒很常見,物理降溫、藥物降溫你可能也用過不少,不過,這裏面有些誤區,有些細節,你可能還不知道——   寶寶突然發起高燒,即使知道這是常見現象,年輕的爸爸媽媽仍然免不了心裏着急。

如果給寶寶吃退燒藥卻退不下來,或做物理降溫時寶寶出現異常,就更是不知所措了!

專欄作者崔玉濤中美合資北京和睦家醫院新生兒科主任。他是一位15歲男孩的父親,有着23年兒科工作的豐富經驗。由他翻譯的《0~12個月寶貝健康從頭到腳》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深受新手父母歡迎。

診室回放鏡頭1   豆豆已經4歲了,雖然以前也偶爾發燒,可是都不像這次這麼“驚險”。媽媽說,豆豆從前天晚上開始發燒,體溫很快就上升到40.2℃,而且吃退熱藥效果也不明顯。除了發燒,豆豆還跟媽媽說自己嗓子痛。

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豆豆患的是皰疹性咽炎。由於咽部疼痛明顯,豆豆不願意吃飯,甚至水都不想喝。好歹哄着他按時按量地把退熱藥吃下去,退熱效果卻不好,媽媽急得不知道怎麼辦纔好了。

診室回放鏡頭2   11個月的小新晚上突然發起燒來。由於小新怎麼都不讓大人給他量體溫,爸爸媽媽也不敢隨便給他吃藥,認爲物理降溫比較保險。於是,媽媽就用酒精給小新擦拭腦門和前胸。

沒想到擦了一會兒,小新突然抖了兩下,這下把爸爸媽媽嚇壞了,擔心小新出現了高熱驚厥,立即抱着小新趕到急救室。醫生通過觀察,看到小新的一般情況非常好,因此斷定剛纔的情況應該是抖動,而抖動的原因正是家長認爲比較保險的酒精擦浴造成的。

診室回放鏡頭3   出生以來一直很健康的9個月男孩正正,前一天午夜開始發熱,當時體溫爲37.9℃,正正除了發燒,並沒有咳嗽、嘔吐等症狀,精神狀況也非常好。但必竟是第一次發燒,家長心中沒數,還是帶着孩子來到醫院看急診。經過檢查,醫生認爲正正是普通感冒,囑咐家長回家後多給孩子喝水,體溫超過38.5℃時用退熱藥物退燒。

第二天上午,家長又帶正正返回醫院,投訴前一天晚上給正正看病的醫生沒有給孩子查血,延誤了診斷和治療,因爲孩子回家後體溫上升到39.5℃,吃了退熱藥後三四個小時體溫又開始上升。家長要求給孩子查血,並希望給孩子用抗生素治療。

爲什麼吃了退燒藥效果卻不明顯?爲什麼物理降溫反而不保險?讓我們細細給你道來。

發熱,體內嚴陣以待的表現其實,發熱本身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由於體內感染病菌後,會引起大腦內控制體溫的“調定點”上調,導致體內的產熱量增加,而散熱量卻減少,所以人的體溫就會上升。

所以說,體溫上升其實是人體對待病菌的正常反應,說明人體的防禦系統處於嚴陣以待的狀態。由於寶寶的大腦發育還不成熟,過高的體溫( 39℃)有可能導致大腦過度興奮,出現高熱驚厥,所以,寶寶發熱時,體溫最好能控制在38.5℃以下。

但家長不要期待寶寶的體溫馬上降到正常體溫,因爲38.5℃以下的低熱可以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抗病菌感染,有利於疾病的控制和恢復。所以,降溫是有限度的,並不是說降溫就是指將寶寶的體溫降到37℃以下。

退燒效果不好,找找原因  由於發熱是人體內產熱增加導致的,所以控制體溫就應該從散熱做起。散熱的方式除了我們平常所說的出汗,也就是通過皮膚散熱以外,還有2種散熱的方式:呼吸和大小便,其中最爲主要的是經皮膚散熱。

物理降溫方式不當。人體皮膚的散熱過程是由流經皮膚的血液量所決定的,當流經皮膚的血流量增多時,皮膚的毛細血管就會擴張,散熱的效果就比較好,反之,血流量減少,散熱效果就差。因此,寶寶發熱時,應該讓寶寶處於溫度較高的環境裏,比如:想辦法提高室內溫度,或給寶寶洗溫熱水澡。

如果使用酒精擦拭皮膚,會導致皮膚血管收縮,皮膚局部的溫度是降低了,可大量的熱量會積於體內,不僅不利於降低體溫,反而會使寶寶體內熱量積於體內,出現體表溫度降低,但體內仍然持續高熱的現象。

而且,因爲皮膚溫度降低,孩子會出現寒戰反應,第二個例子中小新出現的抖動,實際上就是寒戰反應。

水分攝入量不足。要知道,熱量是不可能從體內經皮膚直接散到體外去的,而是要伴隨水分一同蒸發而出,也就是說,人體得出汗,熱量才能散出去。如果體內水分充足,體內的熱量就會隨着大量的水分一起經皮膚排出體外,體溫就能夠降下來。

如果寶寶因爲各種原因不能進食足夠的水分,從皮膚蒸發的水分減少,就會出現散熱減少的現象,退熱效果當然就不好了,第一個例子中的豆豆就是因爲咽喉疼,不願吃東西、喝水,所以即使按時按量吃藥,退燒效果也不好。

家長這時要鼓勵孩子少量多次地喝水,如果喝水實在困難,可以諮詢醫生,進行靜脈液體輸注,增加體內水分,以利於寶寶退熱。

給寶寶用退熱藥物,就是要將大腦內上調的體溫調定點下調,達到降溫作用。但體溫調定點下調後,體內大量的熱量要排除體外,仍然離不開水分蒸發的過程。如果體內水分不足,退熱藥物的退熱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血液檢查,在發燒24小時後。發熱不是疾病,只是一種症狀。所以,要想有效控制引起發熱的疾病,需要尋找引起發熱的原因,也就是要弄清楚究竟是病毒、細菌還是支原體等感染引起的發熱。

檢測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還是血液常規檢測。但是,通常要等到寶寶發熱滿24小時以後,血液檢查才能夠準確地顯示出體內對病菌反應的結果,第三個例子中的家長雖然知道孩子發燒要檢查血常規,但是在孩子發熱幾小時就做血液檢查,其實檢查出來的結果並不準確,所以醫生沒有讓孩子做血液檢測。

通常嬰幼兒的上呼吸道感染多是由於病毒所致,使用殺滅細菌的抗生素不但不能獲得理想效果,反而會造成較爲嚴重的不良反應。

本期診室小結孩子發燒後,家長要沉着應對。

● 儘可能鼓勵孩子多進液體。在發熱頭幾天內多進液體要比多吃營養重要得多。

● 通過洗溫水澡、提高室內溫度等辦法增加皮膚蒸發散熱,平緩降溫。

● 儘可能合理使用退熱藥物。可交替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兩種不同成分的退熱藥物。

● 儘可能在明確病因後,再考慮抗生素等藥物的使用;抗生素不是退熱萬能藥物。